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老年男性患者,因劳力性胸痛入中日友好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示右冠状动脉近严重狭窄,置入冠状动脉支架后患者即刻出现剧烈胸痛,心电图示V1~V5导联ST弓背向上抬高,再次造影示左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主干血流正常,但右心室支闭塞,诊断为单纯右心室心肌梗死。本文结合文献,分析单纯右心室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特征,以供临床借鉴。

  • 标签: 心肌梗死 心电描记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心电图诊断急性 ST 抬高型心梗死 的价值。 方法: 选取 2018 年 10 月至 2019 年 10 月期间经 心电图诊断 为急性 ST 抬高型心梗死的 65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心电图诊断结果。 结果: 65 例患者中,心电图检查对 罪犯血管 预判正确 54 例,占比 83.08% ,预判错误 7 例,占比 10.77% ,无法预判 4 例,占比 6.15% 。缺血性 J 波者合并心率失常的概率明显高于无缺血性 J 波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住院期间 3 例发生死亡,死亡率 4.62% 。 结论: 心电图 检查在 急性 ST 抬高型心梗死 患者的临床 诊断 中有着良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心电图 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 讨胸痛中心 建设中绕行急诊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分层应变技术评价急性ST抬高型心梗死(STEMI)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及治疗后24 h内左心室心肌功能的变化,探索连续、定量评价患者心肌功能的新方法。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因急性STEMI于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行急诊PCI的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症状至球囊扩张时间(STB)分为STB≤6 h组(26例)及6 h<STB<12 h组(14例)。分别在PCI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 h、术后24 h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取左心室各节心内膜下心肌纵向应变(LS-endo)、全层心肌纵向应变(LS)及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计算梗死区域各节平均LS-endo值(记为IALS-endo)及平均LS值(记为IALS);非梗死区域各节平均LS-endo值(记为NIALS-endo)及平均LS值(记为NIALS)。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0例急性STEMI患者,其中男性34例,女性6例,年龄(62±10)岁。STB≤6 h组患者,术后24 h的IALS-endo值[(13.7±4.9)%比(10.0±2.7)%,P<0.05]及NIALS-endo值[(17.0±2.9)%比(14.6±2.9)%,P<0.05]均高于术前。6 h<STB<12 h组患者,术后即刻IALS-endo值较术前下降[(6.7±3.3)%比(11.9±6.5)%,P<0.05],术后3 h时呈回升趋势,但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 h时该指标较术后即刻升高[(13.6±8.4)%比(6.7±3.3)%,P<0.05];术后24 h的NIALS-endo值高于术前[(17.1±2.1)%比(14.5±3.2)%,P<0.05]。6 h<STB<12 h组中术后即刻IALS-endo下降比例高于STB≤6 h组[93%(13/14)比35%(9/26),P<0.001]。6 h<STB<12 h组的术后24 h NIALS值高于术前(P<0.05),其余各时点的IALS、NIALS及GL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分层LS对STEMI患者左心室心肌功能评估优于全层LS及GLS。超声心动图测得的LS可连续、定量评价STEMI患者PCI前后左心室心肌功能的变化。

  • 标签: 心肌梗死 左心室功能 纵向应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ST抬高型心梗死(STEMI)患者心电图QRS波延长与心肌损伤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11月经确诊为冠心病患者90例,根据QRS波长是否延长分为延长组(n=52)和非延长组(n=38),分析QRS延长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比较延长组和非延长组患者的心肌损伤指标CTnI、CK-MB、Myo及两组患者心脏功能LVEF、LVFS、LVEDd水平,分析延长时间与心肌损伤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QRS延长组血清CTnI、CK-MB和Myo指标均高于非延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RS延长组LVEF和LVFS的水平低于非延长组,LVEDd高于非延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RS延长水平与血清CTnI、CK-MB和Myo指标呈正相关(P<0.05),与LVEF和LVFS的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LVEDd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STEMI患者心电图QRS延长与心肌损伤程度呈正相关,监测ECG的QRS波群有助于评估STEMI患者的心肌损伤程度。

  • 标签: 心肌梗死 ST段抬高 QRS 延长 心肌损伤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流程路径优化对急性 ST 抬高型心梗死患者诊治效果的影响。 方法: 2019 年 4 月至 2020 年 6 月,将本院收治的 60 例 急性 ST 抬高型心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数法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流程路径优化,对比两组结局。 结果: 观察组的分诊评估时间、导管室激活时间、抢救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 P<0.05 )。 观察组的心率衰竭、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发生率以及临床死亡率均小于对照组, 有显著差异 ( P<0.05 )。 结论: 急性 ST 抬高型心梗死患者采用护理流程路径优化,可缩短患者的急救时间,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可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 标签: 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常规急诊护理 护理流程路径优化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 ST 抬高型心梗死患者应用优化胸痛中心建设的效果。 方法: 将 2019 年 6 月至 2020 年 1 月作为本次研究实验时段,在该时段内对我院数据库资料进行调查分析,选择其中 258 例急诊接治的心肌梗死患者的个体信息录入研究开展实验,通过随机均分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后,单组样本量设置为 129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优化胸痛中心建设,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合并症发生率,同时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 结果: 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合并症发生率高于实验组,同时住院时间为( 39.94±4.32 ) d ,和实验组的( 26.08±4.48 ) d 相比明显更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对照组相比显著更优,呈现为 P < 0.05 ,有临床意义。 结论: 将优化胸痛中心建设应用于 ST 抬高型心梗死患者的护理中效果显著,可以在缩短住院时间的同时,降低合并症发生率,还能使护理满意度得到提高, 应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优化胸痛中心建设 临床疗效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患有急性ST抬高型心梗死的患者采用盐酸替罗非班进行治疗,分析其在提升患者治疗疗效以及安全性上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自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入住的患有急性ST抬高型心梗死的患者中,选择100例来作为本次实验研究的对象,按照数字随机的方式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尿激酶的治疗方式,而研究组患者增加盐酸替罗非班的治疗方式。分析床治疗有效率及安全性情况。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6.0%,研究组为96.0%,两组之间差异较大,此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的安全性情况进行分析,对照组患者有3例出血、3例血小板减少的情况,而研究组有2例出血、3例血小板减少的情况,两组数据差异不大,此时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患有急性ST抬高型心梗死的患者给予盐酸替罗非班的治疗方式十分有效,能够显著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且该治疗方式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科学研究和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盐酸替罗非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入院方式对急性ST抬高型心梗死(STEMI)患者接受介入治疗时效性和院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入选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成都市9家医院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STEMI患者1 04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入院方式分为救护车组(100例)、自行来院组(584例)和转院组(360例)。收集3组患者的救治时效性指标,即再灌注时间(包括发病至到达医院大门时间、进入医院大门至球囊扩张时间)和心肌总缺血时间(指发病至球囊扩张时间),以及院内死亡发生情况。比较3组患者的救治时效性指标和院内全因病死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入院方式是否为接受PPCI的STEMI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救护车组患者心肌总缺血时间比自行来院组[180.0(135.0,282.0)min比278.0(177.8,478.5)min,P<0.05]和转院组[180.0(135.0,282.0)min比301.0(204.3,520.8)min,P<0.05]短。关于发病至到达医院大门时间,救护车组<自行来院组<转院组[100.0(56.3,198.0)min比149.0(72.0,313.5)min比238.0(135.0,545.0)min,P<0.05]。救护车组和转院组进入医院大门至球囊扩张时间均比自行来院组短[分别为75.0(44.3,101.8)min比97.0(71.0,140.5)min和67.0(40.0,91.8)min比97.0(71.0,140.5)min,P均<0.05]。3组患者的院内全因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方式不是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经急救系统入院的STEMI患者接受介入治疗的时效性更强,不同入院方式对患者院内病死率无明显影响。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入院方式 救治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流程路径优化对急性ST抬高型心梗死(STEMI)患者的诊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麻城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ST抬高型心梗死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年2~7月收治的患者70例纳入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流程;2018年8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患者70例纳入试验组,试验组患者采取优化后的护理流程路径。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情况、病死率、诊疗效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基线临床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LVEF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且试验组ST降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8.57% vs 68.57%;1.43% vs 11.43%)。试验组患者的病情评估时间、心电图时间、初步抢救时间、导管室启动时间、D2B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及家属对救护过程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5.71% vs 8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T抬高型心梗死患者的治疗采用优化后的护理流程路径能够明显提高患者诊疗效果,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提高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护理流程路径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诊治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将护理配合在急性ST抬高型心梗死急诊PCI治疗中的影响作为探究方向,分析护理改善措施。方法:为得到有效结果,本次截选收治的100名急性ST抬高型心梗死患者,所选患者检查时间在2017.08~2020.03中,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将常规护理干预为主,观察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治疗。为进一步的得到用于分析的数据,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程度等数据进行对比。结果:将不同护理方案影响进行对比,以评价指标作为衡量标准,分析护理改善情况,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较大,从统计学角度上来看,具有实际对比价值。结论:在施加针对性护理护理后,通过更为有效的护理手段,可以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恢复效果。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诊PCI治疗 导管室护理配合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硫苷脂水平对ST抬高型心梗死(STEMI)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45例STEMI患者,随访出院12个月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并将患者分为MACE组76例和无MACE组169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硫苷脂水平,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血清硫苷脂水平对STEMI患者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与无MACE组相比,MACE组患者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合并高血压比例更高,体质指数和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更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更低(均为P<0.05)。MACE组患者的血清硫苷脂水平显著高于无MACE组[(27.1±8.9)μmol/L比(18.6±5.4)μmol/L,t=9.22,P<0.01]。硫苷脂高水平组(≥24.5 μmol/L,83例)患者的MACE发生率显著高于低水平组(<24.5 μmol/L,162例;65.1%比13.6%,χ2=67.97,P<0.01)。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硫苷脂≥24.5 μmol/L(OR=2.31,95%CI:1.76~2.66,P<0.01)、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OR=1.76,95%CI:1.19~1.90,P<0.01)和LVEF<40%(OR=1.55,95%CI:1.38~1.90,P<0.01)是影响STEMI患者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硫苷脂水平或可作为预测STEMI患者1年内MACE发生风险的潜在标记物。

  • 标签: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硫苷脂
  • 简介:【摘要】目的:为提供更多治疗 急性非 ST 抬高型心梗死 的临床依据,本文观察了 临床护理路径 在其中的实施 效果 。 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 将44 例在 我院进行治疗 的急性非 ST抬高型心梗死患者 分组 护理治疗 ,组别 为对照组和 观察组, 每组均有患者 22 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将最终两种护理方式的实施效果进行观察对比。 结果:护理后同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患者的 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患者最终 临床治疗有效率也 较高, 且发生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及住院时间均较少, 两组指标数据对比存在的差异值较大 (P< 0.05)。 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非 ST 抬高型心梗死护理治疗中, 可使患者心功能水平有效改善,减少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和住院时间。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急性 非 ST段抬高型 心肌梗死 临床 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国产瑞替普酶(简称 r-PA)与尿激酶(简称 UK)治疗急性 ST抬高型心梗死(简称 STEMI)疗效。方法:本研究主体为 2017年 8月 -2019年 8月间来院治疗的 95例 STEMI患者。随机分 A组和 B组,分别是 48例与 47例。 A组用药方案为国产 r-PA, B组用药方案为 UK。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A组的冠脉再通率为 97.92%, B组为 85.11%; A组的不良事件率为 10.42%, B组为 27.66%; A组的心功能指标均优于 B组( P< 0.05)。结论:为 STEMI患者行国产 r-PA治疗的效果优于 UK,可促进冠脉再通,减少不良事件,改善心功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国产瑞替普酶 尿激酶 急性 ST段抬高型 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 ST抬高型心梗死病人采取建立 胸痛中心及优化护理流程干预的抢救效果。方法:纳入急性ST抬高型心梗死病人 76例为研究对象,病人就诊时间 2019年 3月至 2020年 3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α组和 β组, α组( 38例)病人实施常规急诊护理流程进行干预, β组( 38例)病人实施胸痛中心建立及优化护理流程干预。分析 2组 入院至首次心电图检查时间、入门至球囊扩张时间、抢救成功率。结果:β组入院至首次心电图检查时间( 5.69±0.18) min、入门至球囊扩张时间( 59.78±11.37) min,均明显短于 α组( p< 0.05); β组抢救成功率 97.37%,明显高于 α组( p< 0.05)。 结论:急性

  • 标签: 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胸痛中心建立 优化护理流程 抢救成功率 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糖尿病对急性 ST抬高型心梗死患者 PCI术后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6年 6月至 2018年 5月 116例急性 ST抬高型心梗死患者,分为糖尿病组 (n=34)和非糖尿病组 (n=72)。结果:糖尿病组 FPG及 GHbA1c水平较非糖尿病组高, (P< 0.05);糖尿病组心肌梗死后 36h及 PCI术后 6个月的 LVESV、 WMSI水平较非糖尿病组高, (P< 0.05);糖尿病组心力衰竭发生率较非糖尿病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糖尿病是急性 ST抬高型心梗死患者 PCI术后发生心力衰竭的重要因素。

  • 标签: 糖尿病 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PCI术 心室重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痛中心认证后,各部门急救流程的持续改进对急性ST抬高型心梗死患者再灌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胸痛中心确诊为急性ST抬高型心梗死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206例临床资料,将认证收治的9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认证后收治的108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对比研究组及实验组患者的开始发病至初次医疗接触时间、进门至植入球囊扩张时间、初次医疗接触至植入球囊扩张时间、总缺血时间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30 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对术后30 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初次医疗接触至植入球囊扩张时间[84.5(73.0,96.0) min]、总缺血时间[205.0(159.8,307.0) min]、进门到植入球囊扩张时间[72.5(58.3,83.8) min]较对照组[112.0(93.0,132.5) min、241.0(199.0,329.0) min、78.0(68.0,96.5) min]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患者开始发病至初次医疗接触时间稍短于对照组[124.5(77.3,201.0) min与130.0(76.3,216.0)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术后30 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16.7%(18/108)与28.6%(28/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Killip Ⅲ、Ⅳ级(OR 2.618,95%CI 1.244~5.509,P=0.011)、开始发病到初次医疗接触时间>90 min(OR 4.562,95%CI 2.167~9.603,P<0.001)、进门到植入球囊扩张时间>60 min(OR 2.227,95%CI 1.087~4.563,P=0.029)是术后30 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胸痛中心流程的持续改进可以促使本地区内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更有效地缩短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时间,减少术后30 d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出现。

  • 标签: 胸痛中心持续改进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再灌注时间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