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纵切面与横切面超声引导在乳腺微创旋切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7年5月来我院进行乳腺微创旋切术的14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7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纵切面引导,而观察组患者采用纵切面与横切面联合引导,比较两组患者路线微创切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病灶旋切时间以及旋切次数(6.23±1.03)min、(8.36±1.26次)均低于对照组患者(9.37±1.18)min、(12.55±1.20次)。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5例,7.1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15例,21.43%),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单纯纵切面相比较,在乳腺微创旋切术中应用纵切面与横切面超声引导方式的优势更加明显,临床值得应用于推广。
简介:目的探索犬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模型上腔静脉血流频谱的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通过股静脉注入血栓栓子建立犬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通过右心导管监测肺动脉压力,将探头置于右侧锁骨上窝,对血栓注入前后上腔静脉进行超声检测,测量收缩期回心波峰值血流速度(S)、舒张期回心波峰值血流速度(D)、心房收缩期反向波峰值速度(AR)及心室收缩期反向波峰值速度(VR),分析上腔静脉血流多普勒频谱形态变化规律.造模前后参数的比较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上腔静脉频谱指标随肺动脉收缩压的改变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以肺动脉峰值收缩压超过30mmHg为模型建立成功的标准,成功建立犬肺动脉高压模型24只.上腔静脉血流速度频谱显示:在中度肺动脉高压组S、AR分别为(15.37±8.08)cm/s、(14.08±5.30)cm/s,与栓塞前S、AR[(19.92±7.27)cm/s、(10.05±2.81)cm/s]比较,S减低,AR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5、-3.155,P均<0.05);重度肺动脉高压组S、AR、VR分别为[(14.72±7.42)cm/s、(21.84±6.56)cm/s、(13.03±6.67)cm/s],与栓塞前S、AR及VR[(0.49±0.19)cm/s]比较,S减低,AR、VR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5、-8.892、-2.101,P均<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R/S、VR/S比值随肺动脉收缩压的升高而升高,与肺动脉收缩压呈正相关(r=0.693、0.646,P<均0.01).结论急性肺动脉高压犬上腔静脉血流速度频谱AR/S及VR/S比值随肺动脉压力的升高而显著升高,可对肺动脉高压早期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纵切面和横切面超声引导在真空辅助乳腺微创旋切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进行真空辅助乳腺微创旋切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单纯纵切面引导治疗,实验组进行纵切面和横切面超声引导治疗。结果实验组旋切次数为(8.10±1.02)次,对照组旋切次数为(12.33±1.43)次,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平均病灶旋切时间分别为(9.50±1.32)min与(6.12±1.02)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发生局部皮下瘀斑及局部血肿概率为6.67%,对照组发生局部皮下瘀斑及局部血肿等并发症概率为2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真空辅助乳腺微创旋切术中应用纵切面和横切面超声引导临床效果较为理想,安全性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简介:目的:探讨趺阳脉涩脉的成因与下肢动脉血流速度、阻力指数的关系。方法41例趺阳脉为涩脉的患者,先用NX-3型多功能脉图仪,对切诊为涩脉的病例将脉象仪的传感器探测点置于被测试者趺阳脉搏动最明显处描记脉图,选其中与参照脉图基本一致的作为的样本测取数据,从脉图上读取主波高(y)、主波升支角(P);然后在同一下肢用彩超检测动脉壁和血流,分别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探查股动脉-股浅动脉-腘动脉-腓动脉-足背动脉(趺阳脉)。测得对应下肢动脉各段斑块、狭窄处的最大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各取其平均值。结果指切法与脉图法符合率70.69%,主波高(y)、主波升支角(P)分别与平均血流速度(x1)、平均阻力指数(x2)成二元线性回归(P<0.05),主波高(y)与主波升支角(P)成一元直线相关(P<0.05)。结论趺阳脉涩脉的成因与下肢动脉血流速度、阻力指数的变化有直接的关系。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彩超直径法和血流速度法评价颈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50例患者,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别用彩超直径法和血流速度法对颈动脉狭窄的程度进行评估和检查。并据此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进行对比。结果直径法灵敏度98.23%,假阴性率5.46%,特异度80.23%,假阳性率23.66%,约登指数0.6,流速法灵敏度99.83%,假阴性率3.57%,特异度89.35%,假阳性率13.86%,约登指数0.6。结论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资料与分别用彩超直径法和血流速度法对颈动脉狭窄的程度进行评估和检查,其对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准确率较高,但是,两者相较而言,血流速度法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均较高于直径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心脏五横切面在胎儿产前心脏畸形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及准确性。方法:入选5000例产前检查产妇,对其采用超声心脏五横切面检查,并与分娩后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经超声心脏五横切面检查,5000例产妇中共检出40例心脏畸形胎儿,检出率为0.8%。阴性预测值为99.92%(4956/4960)、阳性预测值为92.50%(37/40)、特异性为99.94%(4956/4959)、敏感性为90.24%(37/41)。结论:超声心脏五横切面在胎儿产前心脏畸形筛查中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且准确性较高,值得研究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上动脉峰值血流速度(STA-PSV)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毒症病因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新诊断的未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毒症患者301例,其中Grave病(GD)患者241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IT)患者60例,比较两组患者STA-PSV、甲状腺功能、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等相关指标。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STA-PSV的相关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STA-PSV对GD的鉴别能力。结果GD组STA-PSV明显高于AIT组[61.00(41.00,86.50)cm/s比34.50(25.25,46.00)cm/s,P<0.001],ROC曲线分析,AUC为0.790(95%CI 0.734~0.845,P<0.001),当STA-PSV切点值≥49.5 cm/s时,诊断GD的敏感性为64.3%,特异性为83.3%。在所有甲状腺毒症患者中,以STA-PSV(对数转换后)为因变量,以游离甲状腺素(FT4)和TRAb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TA-PSV与FT4(β=0.371,95%CI 0.005~0.010,P<0.001)和TRAb(β=0.138,95%CI 0.001~0.014,P=0.035)独立相关。结论STA-PSV对GD和AIT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意义,且与甲状腺素水平和TRAb相关。
简介:目的总结早孕期(11~13+6周)胎儿颜面部异常超声声像图特征,分析颈项透明层(NT)增厚与颜面部异常相关性。方法对2008年10月至2012年12月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产前检查的10518例胎儿行早孕期常规NT测量和经前囟侧脑室横切面尾侧偏斜法颜面部扫查,与活产儿产后检查或引产胎儿尸检结果对照,对早孕期颜面部异常胎儿的超声图像特征、NT增厚与颜面异常相关性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10518例胎儿产前超声检查结果:运用经前囟侧脑室横切面尾侧偏斜法早孕期超声检出颜面部结构正常胎儿10343例(98.3%,10343/10518),颜面部异常28例(唇腭裂8例、鼻骨缺失14例,全前脑面容5例,不规则面裂1例);引产或出生后检查及随访证实胎儿颜面部异常49例(发生率0.47%,49/10518),早孕期超声漏诊21例(唇腭裂11例,耳异常7例,小下颌2例,不规则面裂1例);中孕期超声补充检出颜面部异常11例(唇腭裂10例,不规则面裂1例);产前超声共检出颜面部异常39例(79.6%,39/49);超声检查后失访126例。49例颜面部异常胎儿合并NT增厚和其他超声软指标异常34例(69.4%,34/49),其中合并NT增厚23例(46.9%,23/49),合并其他结构异常22例,合并染色体异常2例。颜面部异常与NT增厚相关性:本组超声检出颜面部异常合并其他结构异常的胎儿NT平均测值[(4.7±3.1)mm]〉单纯颜面部异常胎儿[(2.0±1.6)mm]〉正常胎儿[(1.8±0.4)mm],表明颜面部异常与NT增厚有一定相关性。结论经前囟侧脑室横切面尾侧偏斜法是早孕期诊断胎儿颜面部异常准确、可靠的检查方法,早孕期发现胎儿全前脑、心脏异常、结构畸形伴NT增厚,应仔细检查有无颜面部异常,并于中孕期补充检查以减少漏诊。唇腭裂表现为鼻后三角形态改变,侧脑室横切面、正中矢状切面及双眼球冠状切面的改变则为全前脑面容的表现。
简介:目的:应用血管内多普勒导丝测量血流速度(DFV)评价冠脉造影血流TIMI分级(TIMI-FG)及其计帧值(TIMI-FC)的准确性.方法:在11只猪的冠脉狭窄模型和36例冠脉造影及17例行血管介入治疗的病人,比较TIMI-FG、TIMI-FC与DFV的相关性.结果:①随着动物模型充盈球囊造成血管狭窄程度的加重,DFV减慢、TIMI-FG下降、TIMI-FG变大,P均<0.01;②17例病人25支血管在介入治疗后,DFV增加,TIMI-FG上升,TIMI-FC变小(P<0.05~<0.01);③TIMI-FC与DFV呈负相关(冠心病人r=-0.49~0.58,猪r=-0.41);而TIMI-FC变化差值与DFV变化差值相关性则有提高(冠心病人r=-0.62~0.66,猪r=-0.71).结论:冠脉造影TIMI-FC推测冠脉血流速度具有一定准确性,对血流速度变化的推测更佳.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温针灸联合推拿对颈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眩晕残障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88例颈性眩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行温针灸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推拿治疗。对比两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眩晕残障评分。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基底动脉、右椎动脉、左椎动脉血流速度及DH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基底动脉、右椎动脉、左椎动脉血流速度均低于观察组,DHI评分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总有效率较高,同时可提高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降低眩晕残障评分。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直径的内热针对家兔骨骼肌慢性损伤肌筋膜微血管血流速度的影响 。 方法 选 4 0只家兔, 造成左下肢 股二头肌慢性骨骼肌损伤模型, 随机分为 4 组,治疗 1 组 10只, 针直径 0.5mm ; 治疗 2 组 10只, 针直径 1.1mm ; 模型对照 组 10 只 和正常对照 组 10 只。治疗 1 组、 治疗 2 组 使用相应 直径内热针进行内热针治疗;模型对照组和正常组不进行干预。 生物显微镜下观察内热针治疗(时间 20分钟)前后各组 目标血管血液流动情况。对各组相应肌肉组织取材,进行 HE 染色。 统计分析各组 血流速度 变化并 进行各组间的方差分析 ,电镜下观察肌肉组织 HE 染色结果。 结果 治疗 1 组治疗前后血流速度为 [0.205±0.137 ( mm/s)] 、 [0.308±0.203 ( mm/s ) ], 治疗 2 组分别为 [0.198±0.103(mm/s)] 、 [0.439±0.129(mm/s] ,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 < 0.01 ;正常组和模型对照组前后血流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各组间血流速度改变值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 < 0.05 。各组间治疗 2 组血流速度变化最大。肌肉组织 HE 染色结果表现两组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瘢痕样组织范围较小,肉芽组织再生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