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家长会是家庭、学校共同关心学生健康成长的一种教育形式。它是老师、家长双方相互交流学生情况,共同寻找最佳教育方法的重要途径。笔者认为家长会我们应做到会前依托学生,确定主题;会中依照内容,丰富形式;会后依据反馈,跟进改变。这样“家”、“校”、“生”多维协同,尊重、平等、合作体现在家长会的全过程,让家长会成为心与心之间沟通的桥。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BIM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建筑业正处于转型发展阶段,推动装配式建筑和BIM技术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大力培养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技能人才,高校作为人才输出的重要基地,更应该响应产业转型和变革的时代呼唤。提出了装配式建筑BIM技术协同型人才培养的思路,来优化人才培养思路。
简介:“协同”机制的构建与有效运作是协同创新的核心要义之一。在“2011计划”的运作过程中,高校协同创新机构作为既有体制下的组织形态与治理“特区”,依然受制于既有体制的种种壁垒,“组织一治理”很多情形下出于“空转”而缺乏实质性的管控。协同创新机构没有成为引领合作的先导,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各机构的功利附属。高校协同创新机构的管理创新依然远落后于科研创新的步伐。“低协同度”成为阻碍实质科研创新的突出问题。高校协同创新中心既不同于以“权力一命令”为链条的科层组织。也有别于以“契约一交易”为纽带的市场组织,其组织形态应该是一种比科层组织更灵活。比市场组织更有效的网络组织,因此有必要将其产生的协同度问题置于“组织一治理”的视角下结合网络组织及其治理相关理论加以重新审视。高校协同创新机构协同度的提升要通过以重大科研成果产出、体制机制协同绩效生成等为目标,以大学、企业、研究机构为核心的多元主体协同互动的网络创新模式才能得以实现。通过文化协同、组织协同、战略协同的具体路径,希望有效改变高校协同创新机构“逻辑实体、物理虚体”的状态,推进协同创新的组织形态和治理结构“脱虚向实”,实现整体协同效率不断提升。
简介: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下,大量的地方国有企业往往深陷于知识吸收能力不足和“高效组织变革”的矛盾之中。本文通过案例研究,归纳出地方国有企业和来自外部的知识传递者通过“协同型学习顺序”来克服知识吸收能力不足的问题,从而快速推动操作常规演化的微观机制:科层制组织进行变革时,变革推动者、组织基层和组织之间的信任、合法性以及承诺会随着组织变革的各个阶段产生相应的演进,而这三种机制的演进将共同推动组织变革,达到操作常规的更新和固化。操作常规的微观演化机制为解决地方国有企业在组织变革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启示,而在解决实践问题的同时,本文也对操作常规理论和学习顺序理论进行了情境性的深化和拓展。
简介:建立社会组织与基层政府之间的协同关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必然要求,它既利于政府又利于社会组织。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既存在分离关系又存在互补关系,而互补性是二者建立协同关系的基础,协同是高度科层化的政府机构和扁平化的社会组织之间的功能性互动。协同管理通过承认机制的运行发挥作用,这一过程包括信任关系的建立、政府授权行为、制度化的互惠规范和社会组织网络良性运行能力。对于社会组织而言,加强自身建设能力,积极主动地同政府沟通,采取社区策划模式、社区发展模式帮助地方基层政府做好社区服务和管理是积极主动地建立和发展制度化的互惠规范、形成良性互动、促进协同关系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简介:摘要:社区公共服务与社会组织的协同发展模式,关键在于通过多方参与的合作机制优化社区治理和提升服务效能。识别社区需求与社会组织的服务潜能,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促进项目合作的深度对接。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设计与执行,以增强服务的适应性和有效性。同时,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定期评估协同效果,确保持续改进和优化。此模式不仅增强社区的凝聚力,还显著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为社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简介:我国雾霾的根治需要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出现的协同治理理论可以用于指导雾霾治理中多元主体的行动策略分析。社会组织是协同治霾的多元主体之一。现阶段社会组织协同治霾的主要行动包括推动信息公开提质、调研协助环境监管、提供治霾技术支持、培育环保社会资本等。这些行动为治霾持续成为公共议题推波助澜,并有效推动雾霾问题从公共议题成为政策议题。决定并影响社会组织协同治霾的主要因素包括政策环境、法律环境和行动者主体三个方面。拓展社会组织协同治霾的制度与政策空间、完善社会组织协同治霾的法律规章、增强社会组织自身能力将有助于拓展社会组织协同治霾的更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