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采血小板者的筛选、采集细节和观察处理,做到了防患于未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保证了捐献者的安全和血小板产品的质量。

  • 标签: 血小板 筛选采集 浅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估单采血小板样本核酸检测的必要性,以及常规酶免和混样核酸平行检测模式的可行性。方法血液筛查方法为2遍酶免(ELISA)加1遍核酸检测(NAT)。抗.HCV、抗-HIV1/2检测采用万泰和新创公司生产的ELISA试剂盒,HBsAg检测采用科华和新创公司生产的ELISA试剂盒。采血小板样本采用ELISA与混样核酸平行检测,核酸检测采用罗氏COBASs201系统(6混样)。对ELISA反应性、NAT阴性样本进行确证实验,对ELISA阴性、NAT反应性献血者进行确认及追踪随访。结果共检测采血小板样本37496例,检出反应性样本64例,其中ELISA双试剂、NAT检测均为反应性12例,ELISA双试剂反应性、NAT阴性5例;ELISA试剂、NAT均为反应性4例,ELISA试剂反应性、NAT阴性20例;ELISA阴性、NAT反应性23N。6例ELISA反应性、NAT阴性样本的确证实验阳性,其中4例为ELISA双试剂反应性,2例为ELISA试剂反应性。23例ELISA阴性、NAT反应性献血者,经确认22N为隐匿性HBV感染者,1例为HIV“窗口期”感染者。结论ELISA与核酸检测形成互补,能有效减少采血小板的输血感染风险;混样核酸与ELISA平行检测模式可行,可最大限度的缩短检测时间。

  • 标签: 单采血小板样本 混样核酸检测 酶免检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21世纪临床输血已经进入成分输血时代,机采血小板的应用得到了临床医学的广泛认同。但在机采血小板过程中,如何安全有效节省献血后按压止血的时间,避免因更换手指按压带给献血员麻烦及按压失败导致出血,造成献血员心理负面影响等。我科于2013年1月应用采血护士手指按压献血员手指的同时按压创可贴的方法,取得较好效果。

  • 标签: 按压方法 献血后 单采血小板 穿刺点 机采血小板 手指按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采血小板的采集量产生影响的因素。方法我院担负输供血的输血科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血站,我院的输血科每年可以采集采血小板1700例,在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随机选取60例献血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根据采前血小板计数的高低均匀分成三组,(150~200)×109/L为A组,(200~250)×109/L为B组,(250~300)×109/L为C组,每组各有20例。对三组献血者者的采前不同血小板计数中全血处理量、血小板收集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B组、C组献血者的全血处理量(ml)分别为2619±235、2066±198、1774±204;A组、B组、C组献血者的血小板收集量(×1011/袋)分别为2.25±0.27、2.72±0.43、2.77±0.47,三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采血小板献血者进行挑选时,应该尽可能挑选采前外周血血小板>200×109/L的献血者,以保证良好的血小板收集量,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单采血小板 全血处理量 血小板收集量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对发生献血反应的80名采血小板献血者的资料进行调查,分析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结果采血小板献血者2543例中,出现献血反应80例,发生献血反应率为3.15%。其中轻度反应58例(72.5%),中度反应19例(23.8%),重度反应3例(3.8%)。枸橼酸盐中毒、心理因素、空腹和饥饿等因素是发生采献血反应的重要原因,分别占40.0%、25.0%、11.25%。结论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全程服务质量,有利于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招募和保留,确保临床用血的需要。

  • 标签: 单采血小板 献血反应 献血者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血小板输注的临床效果观。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4年8月308例采血小板输注治疗患者,分析低频、中频、高频输注患者的有效率、不同病变患者输注情况以及输注频率与血小板输注有效率。结果输注次数增加时临床输注有效率下降,肿瘤、外科手术、其他病变患者进行血小板输注具有较高有效率,输注后lh、24h中PLT、CCI、PPR对比,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减少时应掌握患最佳输注时间,严格把握输注指征,增加血小板输注效果。

  • 标签: 单采血小板 输注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随着2012新国标《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的实施,采血小板献血间隔已由原标准的4周,调整为现今的不少于2周,不大于24次/年;因特殊配型需要,由医生批准,最短间隔时间不少于1周.采集频次的增加,给采血机构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如何加强采血小板捐献者的管理,尤其是捐献者血管保护问题,则应给予高度重视.

  • 标签: 单采血小板 血管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份机采血小板采集前后血常规变化,保障献血者安全。方法研究人员按照研究要求从2017年6月—2018年6月接收份、双份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各50名,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将100名献血者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使用血细胞计数仪监测采集前血常规主要参数水平,设为对照组,采用血细胞计数仪监测采后血常规主要参数水平,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捐献者的血常规变化。结果对比两组献血者的采集前后的血常规指标,WBC、Hb、RBC、Hct、Ph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小板计数(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期采集份或双份血小板,对捐献者而言安全有效,可有效的提升血小板采集率,且对捐献者的血常规各项参数无影响。

  • 标签: 机采血小板 采集前后 献血者 血常规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各因素对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结论血小板输注的疗效受多种因素影响,提高疗效最好的方法是避免或减少这些因素。

  • 标签: 单采血小板 疗效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