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与手工采集血小板的疗效。方法选取108例住院患者,均为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接收的患者,将入选者分为两组,即A组(输注手工血小板,n=54)与B组(输注机采血小板,n=54),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输注血小板24h后的PPR值、CCI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总的输注有效率及输血反应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手工血小板疗效基本等同于机采血小板,对于短期受血者,如妇科、骨科手术患者,可选用手工分离血小板

  • 标签: 疗效 机采血小板 手工血小板
  • 简介:目的评价去白细胞机采血小板应用于临床反复输血患者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将2007~2009年785例应用机采血小板反复输血的患者分为观察组411例和对照组374例。观察组输入去白细胞机采血小板,对照组输入机采血小板。结果对照组输血不良反应20例次,输血不良反应率5.3%,其中血液病科260例反应15例(白血病患者1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5例)反应率5.7%,妇产科101例反应3例(均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反应率2.97%,DIC患者2例。观察组411例反应6例(白血病患者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DIC患者1例),输血不良反应率1.46%,两组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83,P〈0.01)。结论去白细胞机采血小板的应用和推广能够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机采血小板 去白细胞 输血反应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无偿献血事业蓬勃发展,荆门市医疗临床用血100%来源于自愿无偿献血。但是,机采血小板发展不平衡,由于设备和场地的限制、采集时间长等影响,给招募工作带来一定难度,现阶段采集与临床需求出现了一些矛盾。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这一矛盾已得到了很好地解决,现总结如下。

  • 标签: 公众 机采血小板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机采血小板采集过程的影响因素,并据此提出几点建议。方法:以2019年1月-12月间,到我站捐献血小板的214例献血者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对其献血资料及献血过程进行分析,以探究的影响机采血小板采集的相关因素。结果:214名献血者中,受到相关因素影响导致机采血小板失败的献血者共计21名,总采集失败率9.81%(21/214);对比分析可见:献血者性别、年龄、文化水平等因素对血小板的采集基本无影响(P>0.05);而受到采血部位红肿、血小板冲红、献血反应、乳糜血以及耗材质量等影响分别导致5例、7例、5例、3例、1例献血者血小板采集失败,影响明显(P

  • 标签: 机采血小板 采集 影响因素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患者采血小板输注后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采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为临床合理使用血小板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绵阳市某三甲医院161名患者输注采血小板的资料,选择24小时血小板回收率(PPR)作为评价单采血小板输注疗效的指标,查询患者的年龄、性别、科室分布、输注次数,统计学分析以上因素与输注采血小板疗效关系,并分析原因。结果161名患者总计输注采血小板254次,除年龄外,性别、科室分布、血小板输注次数都是影响采血小板输注有效率的因素,且患者输注血小板血小板回收率随着患者输注次数的增加而明显降低。结论临床输注血小板应考虑患者的性别、疾病种类选择性输注,并尽可能减少输注采血小板的次数,提高采血小板的输注效率。

  • 标签: 单采血小板 血小板输注无效 临床疗效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我科患者在血小板输注过程中发生过敏性反应的情况及处理,预防及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方法对我科2010年7月—2011年6月输注血小板的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38名患者共输注采血小板587次,57例发生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发生率为9.7%,其中主要的过敏性反应为皮疹。结论血小板输注过程中易发生过敏反应,但通过治疗及护理可以得到有效缓解。

  • 标签: 血小板输注 过敏反应 护理
  • 简介:大量失血而引发的失血性休克,需要大量输血和补液来抢救生命。但输人大量库存血会引起患者凝血功能异常。为有效控制出血,在抢救大出血患者时,往往需要输入血小板和补充凝血因子。由于新鲜血小板不能及时满足临床需要,为此笔者采用冰冻血小板与冷沉淀联合输注治疗大出血,取得了良好效果。

  • 标签: 血小板 冷沉淀 输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预防首次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效果。方法2016年10月—2017年12月,随机选取血站首次采血小板献血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采血序号奇偶数按比例(11)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献血者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行心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献血者献血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献血者头晕恶心、面色苍白、四肢冰冷、血压偏低、嘴唇及全身发麻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首次采血小板献血者,行心理护理干预可减少献血反应情况,推荐推广。

  • 标签: 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 心理护理 常规护理 献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献血频次对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清钙、镁和甲状旁腺素的影响。方法:本院中心血小板固定献血者66例,依据献血频次高低划分为高频次组、低频次组各33例。结果:血小板采集后时间点处于0、30、60、90min,高频次组与低频次组献血者血清钙、血清镁与0min比较均下降,两组血清钙差异大(P<0.05);两组血清镁差异不大(P>0.05)。两组献血者血清甲状旁腺素水平上升后逐渐降低,且于采集30min到达采集的最高数值(P<0.05)。与高频次者比较,30min时低频次献血者的血清PTH较高(P<0.05)。

  • 标签: 献血频次 单采血小板 献血者 血清钙 甲状旁腺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采血小板献血者初筛不合格原因,并适当加强健康宣教力度,提升初筛合格率。方法:随机抽取2020年6月~2022年1月期间6315例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初筛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其中的初筛不合格献血者例数、性别、原因,并加以详细分析。结果:在所有初筛不合格献血者,ALT指标不合格例数最多,其次为WBC、乳糜血指标。男性献血者的ALT、乳糜血、WBC指标不合格例数高于女性献血者,且Hb、HCT指标不合格例数低于女性献血者(P<0.05)。结论:采血小板献血者初筛不合格主要与ALT、WBC、乳糜血指标具有直接联系。且在不同性别的献血者中,应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措施,以此提升初筛合格率。

  • 标签: 单采血小板 献血者 初筛不合格 健康宣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使用MCS+血细胞分离机和Trima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将采集过程中发生的献血反应登记在献血不良反应记录中,最后汇总分析。结果本站于2012年1月–2012年12月共采集机采血小板3012例,其中发生献血反应的有45例﹙1.49%﹚,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有精神因素、枸橼酸盐中毒、低容量血症、穿刺技术。结论针对不同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可以减少或避免献血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机采血小板 献血反应 发生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机采血小板采集失败原因,并制定相应改进手段。方法收集改进前机采血小板数据、改进后机采血小板数据。汇总失败案例,探究原因。结果(1)机采血小板采集失败因素有血肿、穿刺失败、血常规计数异常、献血不良反应、乳糜血及其其他,机采血小板采集失败率是0.9%。(2)实施改进措施后,较比改进前,血常规计数异常、血肿及其乳糜血显著改善,组间比较统计学数据有明显差异(P<0.05)。而剩余的各项因素,较比改进前,组间比较统计学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导致机采血小板采集失败的因素往往与献血者和操作人员息息相关。因此,强化对献血者和操作人员的管理,可有效规避采集失败的发生。

  • 标签: 机采血小板 改进措施 原因
  • 简介:摘要机采血小板由于纯度高,浓度高,不良反应少,而且临床效果显著,已经被广泛地使用于临床。如何做好宣传、动员和护理工作,让更多的无偿献血者参加到捐献机采血小板的队伍中来,以满足临床用血的需要,是我们采血护士的职责。我站对2005年—2008年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进行整体护理,收到很好效果。

  • 标签: 无偿献血 机采血小板 整体护理
  • 简介:随着成分输血的发展,血小板的临床需求量不断增加。特别是机采血小板。其制品纯度高。临床治疗效果好。输血传播疾病的概率及副作用小。但由于采集血小板所需时间较长,循环血容量大。故献血反应时有发生,笔者对捐献者发生不良反应的诱因进行分析,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机采血小板 献血反应 诱因 护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