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侧后入路腰方肌阻滞联合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宫颈癌根治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宫颈癌患者,35例为对照组实施全凭静脉麻醉,35例为观察组实施双侧后入路腰方肌阻滞联合全凭静脉麻醉。比较两组的生命指征与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命指征更优,疼痛程度也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后入路腰方肌阻滞联合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宫颈癌根治手术可以提供较长时间的术后镇痛效果,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腰方肌阻滞与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镇痛效果。方法:将2021年9月到2022年1月在我院接受腹部手术的80例患者分别作为研究时间与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随机分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腹横肌平面阻滞,试验组接受腰方肌阻滞,观察阻滞后30min(T0)、术后1h(T1)、术后6h(T2)、术后12h(T3)、术后24h(T4)、术后48h(T5)的舒适度(BCS)评分情况、术后48h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T0-T5,两组的BC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的术后48h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两组差异比较具有显著性(P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剖宫产术后应用多模式镇痛方案下超声引导双侧腰方肌阻滞的效果。方法:将本院产科在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以双盲分组法将60例产妇分成两组,其中参照组实施常规术后镇痛,治疗组开展多模式镇痛方案下超声引导双侧腰方肌阻滞,对比两组的镇痛效果。结果:治疗组产妇的VAS评分、hs-CRP、TNF-α均低于参照组产妇(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干预后的术后下床时间、术后泌乳时间、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相对于参照组更短/更少(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对接受剖宫产手术分娩的产妇开展多模式镇痛下超声引导双侧腰方肌阻滞镇痛能获得明显的镇痛效果,能抑制机体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产妇术后的疼痛程度,加速产妇术后的康复进程。
简介:摘要目的对照研究,对比传统麻醉、超声引导下麻醉的效果,分析超声引导的利弊。方法从2015年5月筛选患者,以手外科收治的择期或急诊手术患者入组,截至2016年12月,入组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分组,传统组、超声组各100例,分别采用传统的手法解剖定位麻醉以及超声引导下麻醉,对比阻滞与麻醉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超声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成时间低于传统组,超声组超声组镇痛持续时间、阻滞效果Ⅰ级比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与传统组麻醉满意度分级对比差、优率、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出现1例刺破血管。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相较于传统的麻醉方法,有助于加速阻滞起效速度,提高阻滞效果,但不会影响麻醉效果评价。
简介:中图分类号R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014-01摘要目的探讨后正中入路与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行胸腰段骨折手术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2年12月份至2014年6月份在我院住院手术的胸腰段骨折患者58例,所有患者术前无神经症状,无需行椎板减压手术,随机选取28例采用后正中入路,30例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所有病人均获得完整随访。比较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术后腰背部疼痛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随访时间12至24个月,平均16个月,通过随访发现,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手术相比较,手术时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在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术后腰背部疼痛发生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在治疗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段骨折中具有出血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远期疗效优于传统后正中入路等优点,是符合骨科微创手术理念的良好术式。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治疗中采取椎旁肌间隙入路或后正中入路一期减压重建术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一期减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后正中入路,观察组患者采取椎旁间隙入路。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用时、术中平均出血量、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一般手术资料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45例患者术后并发症率是8.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结论针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实施椎旁肌间隙入路一期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良好,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并促进患者术后尽快康复,该术式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 QLB)与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e abdominal plane block, TAPB)用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7月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肋缘下TAPB组(T组)和QLB组(Q组)。全身麻醉诱导前,两组患者分别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肋缘下TAPB或QLB,两组每侧均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两组患者术后行自控静脉镇痛,记录术后2、4、6、12、24、48 h静息和运动状态VAS疼痛评分,记录术后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术后24 h镇痛泵药物使用量、术后48 h地佐辛注射液使用量,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长、神经阻滞操作时长、术中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用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长。结果Q组术后2、4、6、12 h静息状态及术后2、4、6、24 h运动状态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T组(P<0.05),术后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迟于T组(P<0.05),术后24 h镇痛泵药物使用量明显少于T组(P<0.05),术后48 h地佐辛用量明显少于T组(P<0.05);Q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长明显长于T组(P<0.05),术后恶心的发生率低于T组(P<0.05),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明显早于T组(P<0.05)。两组患者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肋缘下TAPB比较,QLB可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提供更好的镇痛效果,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有助于促进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快速康复。
简介:摘要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QLB)及竖脊肌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ESPB)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方法 择期拟行剖宫产手术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个组:不做神经阻滞的常规静脉镇痛组为R组,QLB组侧卧位下行双侧腰方肌阻滞,ESPB组侧卧位下行双侧竖脊肌阻滞, QLB组和ESPB组双侧分别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术后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3组产妇各30例。记录术后4h、8h、12h、24h的静息和运动状态疼痛数字评分(NRS);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镇痛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与R 组相比较, QLB组和ESPB组术后24 h总舒芬太尼累积使用量和使用镇痛泵的有效次数均显著减少(P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对比椎旁肌间隙入路同传统入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胸腰段骨折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分分为对照组(传统入路治疗,n=25)和观察组(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n=25)。对比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术后VAS评分),影像学指标(椎弓根钉置入的准确率、椎体高度矫正率、伤椎Cobb角矫正率)及住院时间费用。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术后2周和6周的VAS评分四项围手术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椎弓根钉置入的准确率、椎体高度矫正率、伤椎Cobb角矫正率三项影像学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同传统入路治疗胸腰段骨折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前者相比于后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花费少、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观察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后路手术治疗54例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经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34例,另一组经肌间隙入路手术20例。两组病例均于伤椎上下椎及伤椎相对完整一侧椎弓根内置入椎弓根螺钉1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48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及术后局部Cobb角矫正率。对比X线片、CT等对骨折愈合情况、内固定物在位情况及局部Cobb角矫正率,并进行随访。结果术后随访8~15个月,平均11.2个月,所有病例均获得完整随访,骨折愈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情况发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48hVAS评分比较,肌间隙入路组显著低于传统入路组(P〈0.05)。手术后及末次随访局部Cobb角矫正率,肌间隙入路组与传统入路组两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术后及末次随访局部Cobb角矫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间隙入路符合微创理念,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结合伤椎置钉治疗不需直接减压的胸腰椎骨折时能有效复位固定,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全身麻醉复合腰方肌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QLB)对肾移植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患者分为QLB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QLB组术前在超声引导下于术侧行QLB,给予0.375%罗哌卡因25 ml后行全身麻醉;对照组行单纯全身麻醉。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0、2、6、12、24、48 h静息及运动VAS疼痛评分,术后48 h内各时间段舒芬太尼用量,次要观察指标为术中瑞芬太尼及丙泊酚用量、术后48 h内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镇痛泵按压次数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QLB组患者术后0、2、6、12、24 h静息和运动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2~6 h、6~12 h、12~24 h、24~48 h舒芬太尼用量,术中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术后0~24 h内PCIA镇痛泵按压次数,术后恶心发生率等,QLB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指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仅在术后应用PCIA,QLB可显著缓解肾移植患者的术后疼痛,也可减少术中及术后镇静镇痛药物的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