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米荧光探针在大鼠肝癌血供分子影像中的应用,为肝癌的双血供治疗奠定基础。方法通过二乙基亚硝胺化学诱导法建立12只大鼠肝硬化肝癌模型,15周时行磁共振扫描、切取肝组织行病理切片;通过肝动脉和门静脉应用不同的纳米荧光探针,观测肝癌组织血供的分子影像,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结果12只大鼠13~14周时死亡4只,15周时存活率为66.67%,成瘤率100%。病理切片符合肝细胞性肝癌征象;分子荧光成像在动脉时癌结节5,6-二氯-3,4-二氢-2(1H)-亚胺喹唑啉-3-乙酸乙酯氢溴酸盐(DiI)荧光强度[(2.99±0.41)×107]高于周围肝组织[(1.06±0.22)×107,t=-9.410,P<0.05];而在门静脉时癌结节Alexa fluor 647荧光强度[(1.30±0.29)×107]低于周围肝组织[(2.76±0.38)×107,t=7.480,P<0.05],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肝癌玻片扫描提示肝癌结节动脉血供高于周围肝组织,而肝癌结节实质及周围均存在门静脉供血,以周围为著。结论二乙基亚硝胺诱导法可建立成熟稳定的肝硬化肝癌模型,纳米荧光探针在微观水平观测到肝癌组织为动静脉复合血供。
简介:摘要头颈部肿瘤的完全切除目前仍依赖于术中视诊、触诊和冰冻病理检查。在邻近重要结构的部位实现阴性切缘通常是有困难的,而头颈部肿瘤切缘阳性的患者术后复发风险高,预后差。近红外荧光分子成像(fluorescence molecular imaging,FMI)技术是一项新的技术,可实现肿瘤的术中可视化,帮助外科医生区分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推动手术领域向前发展。在这篇综述中,我们重点讨论FMI引导手术在头颈部肿瘤治疗中的最新进展和潜在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常规护理联合双轨双主体互补沟通在脑瘫患儿认知功能和预后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9年6月到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脑瘫患儿进行分组,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9例)和实验组(n=29例),共计患儿58例。对照组患儿进行双轨双主体互补沟通,实验组患儿进行双轨双主体互补沟通联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护理前两组患儿在的认知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儿的认知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数据有差异。患者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常规护理和双轨双主体互补沟通联合使用对脑瘫患儿的认知功能改善情况更好,护理效果值得肯定,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分子信标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方法建立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67份肺结核患者痰液为研究标本,分别采用分子信标荧光定量PCR技术、抗酸染色法、集菌培养法对标本进行检测,回顾性分析三种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结果分子信标荧光定量PCR技术的阳性检出率为70.66%,抗酸染色法为29.34%,集菌培养法为42.51%,分子信标荧光定量PCR技术的阳性检出率优于其他两种检测方法(P<0.05)。结论分子信标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阳性检出率、特异性、敏感性较高,可为肺结核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借鉴,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简介:目的:构建含解耦联蛋白2(UCP2)-3’非翻译区(UTR)序列的野生型和突变型质粒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探讨微小RNA(miR)-15b对UCP2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应用生物信息软件预测miR-15b的靶基因,分别将预测靶基因UCP2的3’UTR及其突变体克隆到荧光素酶载体DsiCHECK-2骨架中,构建UCP2野生型和突变型质粒。并采用测序方法鉴定DsiCHECK-2-UCP2载体是否构建成功。将UCP2野生型和突变型质粒分别与miR-15b模拟物、miR-15b模拟物正常对照、miR-15b抑制剂、miR-15b抑制剂正常对照在293T细胞中共转染。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分析miR-15b对UCP2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结果:测序鉴定证实psiCHECK-2-UCP2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构建成功。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显示转染UCP2野生型和UCP2突变型报告基因的293T细胞过表达miR-15b后,UCP2野生型报告基因的荧光素酶活性明显下降.下调31%(P=0.003),过表达miR-15b抑制剂后,UCP2野生型报告基因的荧光素酶活性明显增加,上调46%(P=0.01)。而miR-15b模拟物、miR-15b模拟物正常对照、miR-15b抑制剂、miR-15b抑制剂正常对照对UCP2突变型的表达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UCP2是miR-15b直接作用的靶基因,且miR-15b结合于UCP2基因3’UTR区域.转录后水平对UCP2有直接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