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肾积水的特点和程度,以评价胎儿肾积水转归及预后,防止不必要的终止妊娠。方法利用超声对102例122只集合系统分离径≥10mm积水的胎肾进行随访观察和研究,最长至生后2年。结果Ⅰ组轻度(可复性肾积水),80例90只,积水宽度在10.0mm-13.8mm之间,此类胎儿肾积水于分娩后1-3个月后相继消失;Ⅱ组中度(可疑不可复性肾积水),12例17只,积水宽度在12.0mm-19.0mm之间,该组随访至出生后1年和2年仍为积水表现;Ⅲ组重度(不可复性肾积水),10例15只,积水宽度在21mm-34mm,宫内即表现为重度肾积水,一般引产处理。结论超声可较早的对胎儿肾积水进行评估,若APD10.0mm-13.8mm之间,可视为可复性肾积水;若APD在21mm-34mm之间,可视为不可复性肾积水;若APD在12.0mm-19.0mm之间,视为可疑不可复性肾积水,临床需综合考虑其预后。
简介:目的为了解孕期胎儿肾脏结构异常的变化。方法观察肾盂积水孕期及出生后的发展转归,评估其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对产前诊断肾盂分离的胎儿进行孕期连续、动态观察,产后对婴儿继续追踪、随访。结果2006年6月至2007年11月间,在本院产科系统超声检查孕妇7938例,胎儿检出单纯肾盂分离共109例,累计肾脏182只;肾盂分离合并输尿管异常扩张6例,左肾缺如1例,重复肾畸形1例,多囊肾1例。婴儿出生后随访:单纯肾盂分离胎儿出生后1月积水消退率为22.5%,3月消退率为79.1%,6月消退率为98.3%。肾盂分离合并异常扩张者3例出生后1月未提示输尿管异常扩张,肾积水减轻;另外3例胎/婴儿染色体检查均未见异常。结论单纯肾盂分离小于7mm,肾皮质厚度在5mm以上者,其积水属于生理性积水,可在孕34周后,复查超声观察分离有无进行性增加或者皮质变薄。孕34周前发现胎儿肾盂积水在7mm以上,或肾脏皮质厚度低于5mm,或合并输尿管的异常扩张者,应该高度重视,超声动态观察其变化。对于病理性肾积水出现孕周早,发展迅速者必要时胎儿镜下肾脏穿刺放水或者手术解决梗阻原因,缓解肾脏压力,尽量保证肾脏功能。产前诊断肾脏积水的所有婴儿均应随访,出生后1d、1月、3月直至积水消失。目前尚未发现胎儿肾盂积水与染色体异常相关。
简介:目的探讨先天性肾积水小儿行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后肾盂内压力的恢复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单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行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的患儿。术中放置肾造瘘管。手术后14天内,每天测量肾盂内压力、膀胱内压力、患侧尿量。结果术后第一天,患侧肾盂内压力即降低至和膀胱内压力无明显差异。术后7天左右,肾盂内压力短暂升高,之后再次降低并保持稳定。患肾尿量于术后7天左右短暂性增多。结论术后7天左右,吻合口存在"功能性"梗阻。肾造瘘管或者输尿管支架管至少应该放置1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肾积水行肾盂输尿管成形术的护理。方法:根据数字表法选择2020年8月-2021年8月的80例小儿肾积水行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治疗的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护理干预措施的不同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与全面护理的研究组,每组40例患儿。比较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及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经两组患儿结果数据对比发现,研究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为9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60%;研究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为0%与2.5%,均优于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20%、25%。结果:仅本次研究对比发现,全面护理的研究组患儿的各项结果数据均优于进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儿,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晚期或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发生肾盂积水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6月至2020年3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311例局部晚期或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CT示恶性肾盂积水者39例。生存期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两组间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 rank检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恶性肾盂积水的发生率为12.5%(39/311),男26例,女13例,年龄23~74岁,中位年龄43岁。全组39例肾盂积水患者中,单侧肾盂积水29例,双侧10例。初诊时即出现肾盂积水11例,复发或肿瘤进展后出现肾盂积水28例,发生肾盂积水的时间为4~62个月,中位时间为17个月。接受一线化疗患者,初诊伴肾盂积水和一线化疗时无肾盂积水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7.8%和84.6%)及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6和7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生恶性肾盂积水后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6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脉管瘤栓为影响患者发生肾盂积水后总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恶性肾盂积水的发生不影响结直肠癌患者一线化疗疗效及一线化疗后无进展生存时间,脉管瘤栓为影响结直肠癌患者出现恶性肾盂积水后总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晚期或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发生肾盂积水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6月至2020年3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311例局部晚期或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CT示恶性肾盂积水者39例。生存期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两组间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 rank检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恶性肾盂积水的发生率为12.5%(39/311),男26例,女13例,年龄23~74岁,中位年龄43岁。全组39例肾盂积水患者中,单侧肾盂积水29例,双侧10例。初诊时即出现肾盂积水11例,复发或肿瘤进展后出现肾盂积水28例,发生肾盂积水的时间为4~62个月,中位时间为17个月。接受一线化疗患者,初诊伴肾盂积水和一线化疗时无肾盂积水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7.8%和84.6%)及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6和7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生恶性肾盂积水后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6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脉管瘤栓为影响患者发生肾盂积水后总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恶性肾盂积水的发生不影响结直肠癌患者一线化疗疗效及一线化疗后无进展生存时间,脉管瘤栓为影响结直肠癌患者出现恶性肾盂积水后总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UPJO)造成肾积水的。肾轴旋转异常。方法通过CT增强检查及三维重建回顾分析近2年来两家医院50例UPJO合并肾积水的肾轴,测量其冠状面侧夹角(IA)、横切面后夹角(PP)、矢状面前夹角(AA)。结果cT三维重建测量肾轴显示,肾内型肾盂,肾积水的肾轴旋转无明显异常。肾外型肾盂,积水未超过中线,肾轴冠状面侧夹角减小,横切面后夹角增大,矢状面前夹角无明显变化。肾外型。肾盂,积水超过中线,肾轴冠状面侧夹角减小更明显,横切面后夹角减小(甚至水平状),矢状面前夹角无明显变化。结论UPJO引起肾积水的肾轴有旋转异常,为手术入路的选择及异常旋转患肾的辩认提供了理论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盂切开+双导管碎石取石术治疗肾铸型结石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肾盂切开+双导管碎石取石术治疗肾铸型结石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肾盂切开+双导管碎石取石术治疗肾铸型结石取石干净、肾实质损伤小、出血少。结论肾盂切开+双导管碎石取石术治疗肾铸型结石更安全、疗效更好,是一种治疗肾铸型结石的好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肾盂成形术处理儿童肾积水并肾外伤的可行性及注意事项。方法总结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肾积水并肾外伤患儿6例临床资料,年龄5~11岁,平均年龄7岁,外伤时间为1~4 d,均表现为患侧肾区疼痛,其中血尿4例,肾盂前后径均在25 mm以上,均予腹腔镜肾盂成形术并肾破裂修补术,术中留置输尿管内支架管、腹腔引流管和导尿管。结果患儿手术均顺利完成,均无输血,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2.5~3.5 h,术中发现肾下极前方损伤2例,肾下极外后方受损4例,5例出现肾皮质肾盂破裂,1例为肾皮质破裂合并包膜下积血,术后肾周引流管3~5 d拔除,导尿管7~10 d拔除,输尿管内支架6~8周拔除,患儿均恢复顺利,积水均减轻,肾小球滤过率和分肾功能提高。结论腹腔镜一期肾盂成形术治疗儿童肾积水并肾外伤安全有效,儿童肾外伤多发于肾脏下极,外伤后如积水加重、症状持续不缓解等需尽早手术,术中可同时修补肾实质破裂区域。对于三级肾损伤术中出血需要贯穿缝合肾实质,清除坏死组织,方可达到止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