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口腔解剖绘画技能对于学生理解口腔结构及其功能非常重要,而学习口腔解剖知识也是学生掌握口腔医学技能的基础。因此,本文主要对口腔解剖知识的必要性以及口腔解剖绘画技能的应用价值和对于口腔解剖绘画技能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进行了分点阐述。

  • 标签: 口腔解剖 绘画技能 培养模式 评价 反馈
  • 简介:【摘 要】 口腔解剖生理学是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是时研究人体口腔及颌面部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的一门学科。为了使学生能熟练掌握本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通过改进教学观念、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增加实验课、加强实践操作、以赛促学、改革考核方法,对该课程进行初步的改革和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

  • 标签: [] 口腔医学技术 口腔解剖生理学 教学改革
  • 简介: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效果提升策略主要是:加深学生对口腔医学专业的深入了解,培养专业情感;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

  • 标签: 口腔解剖生理学 教学效果 提升策略
  • 简介:摘 要:口腔解剖生理学是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在人才培养方案里面占比较重。口腔解剖生理学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中是为数不多实践课时比理论课时多的课程。随着人们对口腔卫生和护理的重视,口腔专业的划分越来越细,口腔解剖生理学在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因此,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越来越有必要,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急需解决。本着以上问题,探索出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动手能力的现代化教学模式。

  • 标签: 口腔解剖生理学 教学 模式改革
  • 简介:摘要口腔颌面颈部解剖学是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的重要基础课程,同时也是密切联系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课程。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基于学生为主体、临床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对实验课程的内容和实施方法进行了重新设计和整理,参照临床经典手术联系解剖学理论与临床应用,同时优化授课团队与授课方式。通过3年的实践和调整,初步建立了基于口腔颌面颈部外科手术入路和术式的解剖学实验课程方案,改革实践取得良好的效果。

  • 标签: 局部解剖学 口腔颌面颈部解剖学 实验课程 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是通过计算机生成三维可视化的图像,让使用者能高度沉浸于虚拟场景中全方位地获取信息。而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在很多技术方面与虚拟现实相同,但也有明显的本质区别,其目的并不是构建一个完全虚拟的环境,而是将计算机生成的图像叠加到现实世界的图像上。换言之,使用者可通过机器看到周围环境的物理视图,然后通过叠加虚拟图像,使我们能感受到真实的物理环境变得更为生动和立体。本文主要分析增强现实技术在口腔颌面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

  • 标签: 增强现实技术 口腔颌面部 解剖学教学
  • 简介:摘要:在当前的高职教学背景下,高职教师要及时关注教育问题和学习问题,要对当前的教育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口腔解剖生理学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从而彻底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的现代化发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

  • 标签: 口腔解剖 生理学 问题 对策
  • 简介:PBL是基于问题式学习的教学法,在国外已被成功运用了30余年。目前许多医学院校将PBL教学法应用于基础医学课程,本文简单探讨了PBL教学法在口腔教学中的实施途径和实践应用。

  • 标签: PBL教学法 口腔解剖学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口腔解剖生理学是口腔专业中重要的入门学科,作为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带教老师,应注意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学好这门课。

  • 标签: 口腔解剖生理学 动手能力 学习积极性
  • 简介:摘要口腔医学专业是我院新兴的三年制高职专业。口腔解剖生理学作为口腔医学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课,是从基础医学到口腔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通过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多样化实践教学体系,从而提高口腔解剖生理学实践教学质量。

  • 标签: 口腔解剖生理学 实践教学 教学质量
  • 简介:摘要口腔解剖生理学是口腔医学生接触的第一门口腔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口腔基础医学与口腔临床医学联系的纽带。为了减轻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压力,我院结合新媒体技术下的微信公众平台,通过整合各类学习资源上传到此平台上,解决学习者个性化、微型化、移动碎片化学习的问题,让微学习成为不受时空限制的轻松活动。

  • 标签: 新媒体技术 口腔解剖生理学 教学应用
  • 简介:摘要:思政元素在高等教育中日益受到重视,如何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学科教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口腔颌面局部解剖学是医学生必修课程,也是培养医学生专业素养和医德医风的重要环节。本研究旨在探究口腔颌面局部解剖学课程思政教育元素的挖掘方法和实践效果,为高校医学类课程的思政教育提供参考。

  • 标签: 思政元素 口腔颌面局部解剖学 挖掘 融合
  • 简介:摘要:20世纪90年代末期]研究出口腔颌面锥形束CT,并将其在作为新型影像学设备应用于牙科当中,该检查方式主要应用面积探测器和锥形X线束对受检患者进行360°旋转,旋转一周后就能够有效获得受检患者的容积重建数据,建立出各种痛性轴位、矢状位、冠状位断层影像。口腔颌面锥形束CT对根尖片和全景片低分辨率、容易受到牙槽骨和牙根影响出现重叠影像等缺点进行了弥补,空间分辨率高与传统CT,而却具备检查费用低、放射剂量小、扫描时间短等优点。当前,临床牙体牙髓病学领域主要应用口腔颌面锥形束CT进行检查,其中包括定量分析根尖周病变、定性根尖周病变、判断根管治疗及临床效果、诊断跟折、压根内外吸收情况、龋病、根管穿孔和髓底等疾病。口腔颌面锥形束CT的应用推动了临床诊疗牙髓病的方式,将其从2D推动到3D。应用口腔颌面锥形束CT对解刨牙齿进行研究能够对根管和牙齿的长度进行精准测量,有效判断根管和牙根的形态、数目,还能够判断罕见的根管病例和牙内陷。本篇文章主要分析在牙体解剖学中应用口腔颌面锥形束CT的效果,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 标签: 口腔颌面 CT 牙体解剖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针对目前传统授课中存在的课堂内容多、师生互动困难等问题,该研究利用智能手机,采用微信及“雨课堂”软件平台,基于学生规模较小的口腔医学专业,以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为例展开“雨课堂”教学实践,探讨“雨课堂”在口腔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从课前准备、习题互动及课后总结等多方位分析探讨,并已取得初步教学成效,现总结“雨课堂”教学实践体会,旨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提升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 标签: 雨课堂 口腔解剖生理学
  • 作者: 李骋 陈虎 王勇 孙玉春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医学数字化研究中心 口腔修复教研室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生物材料和数字诊疗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卫生健康委口腔医学计算机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 简介: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基于机器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尤其是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发展迅速,相关研究已涉及口腔医疗多个领域,特别在口腔三维解剖特征的自动化分割与识别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可辅助口腔医师及技师完成繁琐重复的手工操作,并更高效精确地完成诊断与诊疗计划制订。本文简要总结人工神经网络在口腔三维解剖特征的分割与识别领域的应用现状与现存问题,为相关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神经网络(计算机) 口腔医学 放射摄影影像解释,计算机辅助 图像解释,计算机辅助 计算机辅助设计 人工智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比格犬下颌前磨牙区解剖模型确定口腔种植位点的方法。方法该研究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由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主导开展,采用比格犬口腔种植模型,比较拔除前磨牙前后下颌骨的解剖结构的变化以及测量数据,分析安全种植区以及口腔种植位点的选择。结果在所有的下颌前磨牙中,第1~4前磨牙(P1~P4)的牙根逐渐增加,双根牙P2、P3、P4的近中根的直径:P2为(2.72±0.45)mm,P3为(3.22±0.32)mm,P4为(4.16±0.34)mm,均小于远中根[P2:(2.98±0.29)mm,P3:(3.48±0.27)mm,P4:(4.58±0.22)mm],远中根的长度[P2:(8.79±0.41)mm,P3:(9.21±0.31)mm,P4:(10.12±0.36)mm]小于近中根[P2:(8.91±0.69)mm,P3:(9.48±0.27)mm,P4:(11.58±0.24)mm];在所有下颌骨中,颏孔至第1磨牙的管嵴距(H)和牙槽嵴顶宽度(W)依次增加[H1:(7.24±0.49)mm,H2:(8.28±0.71)mm,H3:(9.52±0.37)mm,W1:(5.71±0.81)mm,W2:(5.82±0.28)mm,W3:(6.72±0.54)mm]。结论颏孔和尖牙根尖区外靠远中的区域是安全植入区,在安全种植区内,种植假体的长度和直径不超过植区的牙根长度以及颈部的颊舌向的最大直径。

  • 标签: 牙种植 模型,解剖学 下颌假体植入 磨牙 比格犬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分类及其在口腔肿瘤修复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20年1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口腔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行肿瘤根治术后均应用游离股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软组织缺损。根据股动脉穿支血管蒂发出位置将皮瓣分为3类:(1)股前内侧近端穿支皮瓣,穿支血管自股直肌、股内侧肌、缝匠肌之间发出;(2)股内侧穿支皮瓣,穿支血管自长收肌前缘发出;(3)股前内侧远端穿支皮瓣,穿支血管自股内侧肌内发出。具体切取形式包括:(1)单纯股动脉穿支皮瓣;(2)股动脉穿支皮瓣携带股内侧肌肌瓣;(3)股动脉穿支皮瓣携带长收肌肌瓣。供区分层减张后拉拢缝合。术后对皮瓣成活情况和外观、患者吞咽和语言功能,以及供区外观和功能进行随访。结果共纳入32例口腔肿瘤患者,男28例,女4例,年龄37~54岁;舌癌17例,牙龈癌10例,口颊癌5例;病程为2~13个月。行肿瘤根治术后遗留5.5 cm×3.5 cm~12.0 cm×7.0 cm大小的继发软组织缺损。术中发现32例患者股动脉穿支均恒定存在,其中12例采用股前内侧近端穿支,皮瓣长(11.3±0.5) cm、宽(5.1±0.6) cm、厚(3.4±0.3) cm;6例采用股内侧穿支,皮瓣长(10.8±0.4) cm、宽(5.0±0.5) cm、厚(3.6±0.4) cm; 14例采用股前内侧远端穿支,皮瓣长(11.5±0.3) cm、宽(4.6±0.4) cm、厚(3.1±0.2) cm。切取形式:16例为单纯股动脉穿支皮瓣,14例为股动脉穿支皮瓣携带股内侧肌肌瓣,2例为股动脉穿支皮瓣携带长收肌肌瓣。术后32例皮瓣全部存活,随访12~34个月,皮瓣外观、质地良好,无明显臃肿,吞咽和语言功能恢复较好,大腿供区仅遗留线状瘢痕,功能无明显影响。有4例出现肿瘤局部复发,再次行肿瘤根治术并以带蒂胸大肌肌皮瓣转移修复,其中1例恢复良好,3例死于肿瘤转移;3例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再次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恢复良好。结论股动脉穿支血管解剖恒定,根据其发出位置可从股前内侧近端、远端或股内侧区切取不同形式的穿支皮瓣,且皮瓣质地柔软,供区损伤小,是口腔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的较好方法。

  • 标签: 外科皮瓣 穿支皮瓣 股动脉 肌瓣 游离皮瓣 口腔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