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这是一项以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关注焦点、立足台湾视角所进行的个案研究。作者选择了一所位于南京的、有着丰富学习机会的学校,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田野研究工作,主要结合访谈(含正式与非正式)、观察以及文献分析三种方法进行。采用R.Stake的观点,此次个案研究是工具性的,即对研究议题的考虑先于对个案属性的考虑,换言之,“不要问个案有没有代表性,而要问个案代表了什么”。台湾与大陆在教育文化上的交流虽日渐频繁,但是能从微观的层面深入学校进行调研的机会仍不多,以台湾教育工作者的视角来解读大陆小学的教师人才培养机制及模式,对两地的教育均不无启示。
简介:教师与哲学家具有同一性:他们的哲学思考是“我”的思考,而不是“他”的哲学思想的复述;他们的思考对象是现实问题而不是作为理解现实问题的哲学理论;他们思考的工具是与现实问题相关的生活语言而不是哲学术语。教师与哲学家的差别仅仅在于:哲学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与相应的理论成果。教师与哲学家的界限更多地是人为的,其本质是一个现代性问题,其后果是教师丧失了哲学思考的习惯与能力,阻断了教师通向哲学家的可能。为此,教师应具有哲学的自觉,对教育实践生活充满热忱,对他人的思考具有宽容的心态。即可以通过一种平民的、个体的、实践的、反思的自由思想与自我意识,形成自己独特的哲学智慧,从而使自己通向哲学家成为可能。
简介:【摘要】现象学关于原意识和反思的理论,对于理解教师之教、教师反思以及教师反思何以可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原意识是人对自己正在发生的行动的觉察,反思则是对这种觉察的觉察,并且是课题化的更具能动性和自觉性的直接觉察。在教的原意识与反思意识的关联关系中,我们可以更深刻和丰富地理解教师反思以及教师之教的养成与实现。对于教师反思以及教师之教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理解:教师自身真正拥有“教的意识”,拥有对教的真实的理解,获得“教之先对教的拥有”,是教师反思得以实现的起点,是教师之“教”得以发生和维持的源初动力。激发和养成教师的“教的意识”正是教师教育的职责和使命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