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研究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接受经皮椎间孔镜后路椎板间与侧后方椎间孔入路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 选择2021年6月~2023年6月期间到骨科接受诊治的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2例,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将此102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侧后方椎间孔入路治疗,观察组接受经皮椎间孔镜后路椎板间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和腰椎功能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指标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术后1个月时腰椎功能略优于对照组(P<0.05),但长期来看两组腰椎功能恢复情况无较大差异(P>0.05)。结论 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经皮椎间孔镜后路椎板间时临床相关指标更优,但长期来看临床疗效结果相近,应结合患者病理情况选择合适的入路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椎间孔镜侧后路与后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依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将行侧后路、后路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者分别设为侧后路组(28例)、后路组(32例),收集并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透视次数、术后3个月疗效、并发症及术前、术后3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等。结果侧后路组疗效优良率、并发症率与后路组接近(P>0.05);与后路组相比,后路组手术时间短、透视次数少、住院费用高(P<0.05);ODI评分,组间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接近(P>0.05);组内比较,术后3个月优于术前(P<0.05)。结论椎间孔镜侧后路与后路髓核摘除术是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且后路手术手术用时短、术中透视少。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后路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择2020年05月至2022年05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诊断治疗的11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进行相关数据的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出血量(11.13±3.15)、切口长度(0.75±0.30)、手术时间(90.52±5.22)、住院时间(4.50±0.97)、下地活动时间(2.10±0.59)与对照组患者出血量(40.36±4.23)、切口长度(3.84±0.85)、手术时间(51.25±6.50)、住院时间(12.25±3.07)、下地活动时间(3.85±0.93)对比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3.38%)与对照组(18.64%)对比明显较低(P<0.05)。讨论:椎间孔镜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能够控制出血量和切口长度,减少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且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椎间孔镜手术联合推拿治疗后,残留神经的疼痛疗效情况。方法随机非盲法选择患者共计68例(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诊),其中34例为对照组选择椎间孔镜手术联合甲钴胺药物进行治疗,另34例是观察组,行椎间孔镜手术联合推拿展开治疗,对患者在术后残留神经疼痛的疗效进行探讨。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疼痛未见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7天和15天,两组患者的疼痛均得到一定的改善,但对照组的改善得分明显比观察组更高,说明患者疼痛相较于观察组更严重,差异显著(P<0.05)。在肌力和麻木改善情况上,观察组的改善有效率为93%(32/34),明显比对照组的83%(28/34)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椎间孔镜术后进行推拿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来说,能够较好的降低术后残留神经疼痛的程度,患者下肢麻木和肌力改变情况有较好的改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椎间孔镜侧后路与后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依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将行侧后路、后路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者分别设为侧后路组(28例)、后路组(32例),收集并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透视次数、术后3个月疗效、并发症及术前、术后3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等。结果侧后路组疗效优良率、并发症率与后路组接近(P>0.05);与后路组相比,后路组手术时间短、透视次数少、住院费用高(P<0.05);ODI评分,组间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接近(P>0.05);组内比较,术后3个月优于术前(P<0.05)。结论椎间孔镜侧后路与后路髓核摘除术是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且后路手术手术用时短、术中透视少。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中期应用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PTED)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0年12月至2013年6月86例行侧后路椎间孔镜手术的患者,通过Oswestry功能障碍(ODI)指数、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来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72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4.6±4.8月(20~32个月)。术前、术后3d、3个月及最后一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分别为7.4±1.2、2.2±0.4、0.9±0.2、0.3±0.04分,术前术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3d、3个月及最后一次随访时的ODI指数分别为70.8±15.4、23.3±6.6、18.3±5.4、8.1±2.4,术前术后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52例,良14例,可3例,差3例。结论侧后路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疗效可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椎间盘镜治疗的护理。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依据护理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n=30)和综合护理组(n=30)两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生活自理时间、恢复工作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结果综合护理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生活自理时间、恢复工作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P<0.05),功能恢复优良率96.7%(29/30)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83.3%(25/30)(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椎间盘镜治疗的综合护理较常规护理效果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后路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后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并发症及术前、术后3个月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Lehmann腰椎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出血量较对照组低,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较对照组短,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VAS评分、ODI、Lehmann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为4.00%低于对照组的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后路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缩短切口长度,降低出血量,促进术后恢复,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