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灸治疗颈眩晕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选取60例颈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针灸治疗,对照组则使用西比灵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75)高于对照组(73.3%),且两组的差异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颈眩晕患者采取中医针灸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针灸 颈性眩晕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提起眩晕,许多人想到的就是心脑血管、颈椎、低血糖等疾病,在辗转多家医院就诊,看遍神经内科、脑外科、骨科,CT、彩超做了一大堆后,却未发现任何异常。然而,时不时就出现的"天旋地转"却让人备受折磨,甚是恐惧。对此,医学专家提醒,如果市民出现这样的症状,经过神经内科、心血管科等科室诊断没发现什么问题,那么作怪的可能是"耳朵里的石头",不妨去看看耳鼻喉科。

  • 标签: 眩晕 耳石症 神经内科 心脑血管 医院就诊 医学专家
  • 简介:摘要通过对眩晕分型护理及健康教育指导,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知,掌握预防控制眩晕发作的方法。达到减轻症状预防发作。

  • 标签: 眩晕症 分型护理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眩晕为内科常见疾患,影响人们的工作及生活,是目前困扰人们身心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天麻钩藤饮是一首平熄内风的方剂,笔者长期在西北地区从事中医医疗卫生工作,由于西北干寒之地,干引燥邪,寒引湿邪,春季为风木之气所动,肝木生发,更易引动肝气,致使肝阳上亢,、肝风内动、血随气逆、夹痰夹火、横窜经髓,蒙蔽清窍,则见眩晕不止,甚则猝然昏倒,发为中风,故有“眩晕及中风之渐”之说。因此,防治眩晕对中年以上人群尤为重要。

  • 标签: 眩晕 天麻钩藤饮加减 肝阳上亢
  • 简介:摘要本文对近年来针灸治疗周围面瘫的诊疗情况作一综述。处方选穴以手足阳明经和面部等穴位为主;治疗方法有以针刺为主和针刺结合其它疗法两大类。可见针刺治疗面瘫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面瘫 针灸
  • 简介:摘要周围面瘫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引起广泛关注。我国“面瘫”的发病率为4.26‰,为神经内科,针灸科常见病,多发病。此病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但治疗不及时与治疗不当会导致患者面神经功能恢复不完全;或者在后期出现面瘫到错;面肌痉挛等难以调控的局面,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受到极大的障碍;为了更好、更快、更完全的治愈此病,并更经济、尽可能少的不良反应治疗周围面神经炎,本文对近年来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报道和文献研究进行整理,并查找探讨其未来可能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 标签: 针灸 面瘫 概况 周围性面瘫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典型主诉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BPPV)患者中变位试验阳性和阴性的患者,探讨BPPV自愈机制及发病机制。方法详细记录2011.12~2012.4头晕门诊就诊的76例位置眩晕患者病史、体位试验,45例符合贵阳BPPV诊断标准,31例变位试验阴性,两组患者年龄及病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PPV组平均年龄53.5±13.6,阴性组平均年龄49.7±14.8,两组年龄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t=1.076,P=0.286,P>0.05,两组年龄没有差别;BPPV组病程(除外半年以上患者):平均13.5±13.17天,阴性组平均14.2±13.84天,两组病程进行非参数检验,Z=0.429,P=0.668,P>0.05,两组病程没有明显差别。结论BPPV存在不同的类型,具有不同的发病机制,除了管石及嵴顶耳石,可能与耳石器官及球囊与椭圆囊神经病变有关。自愈型BPPV可能和耳石器官的轻微病变有关,因此代偿迅速完全。

  • 标签: 眩晕 良性阵发性 眼震 发病机制 自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眩晕患者中颈椎病的患病情况。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1月内科门诊就诊的眩晕病人的颈椎DR片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22例眩晕患者中颈椎病的患病率为66.4%,不同年龄组中,20~40岁组的患病率最低为50%,60岁以上的患病率最高,为87.5%。结论眩晕患者中颈椎病的患病率较高,急需通过健康宣教等方法进行社区干预。

  • 标签: 颈椎病 患病率 眩晕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天麻素注射液对眩晕的疗效。方法将14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采用常规治疗加香丹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治疗组76例,采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天麻素注射液600mg加入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均为1次/日,14天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治疗组,P>0.05。结论天麻素注射液对眩晕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天麻素注射液 眩晕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针灸治疗在面瘫不同时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周围面瘫的早期及恢复期采用针刺面部及全身穴位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针灸治疗周围面瘫的总有效率为98.82%。结论针灸是治疗周围面瘫的一种有效手段,早期及恢复期在取穴及针法上有所区别,早期应用效果优于恢复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

  • 标签: 周围性面瘫 病损程度 治疗 针灸
  • 简介:摘要高血压属中医学“眩晕”范畴。在高血压的论治中,遵从四时之变,顺应春、夏、长夏、秋、冬四时节气而治,符合中医时间治疗医学的理论及天人相应理论。

  • 标签: 高血压 四时 眩晕 头痛 疏肝 温阳 健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天马素和异丙嗪对急诊眩晕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100例急诊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观察组行异丙嗪注射液注射,在加用天马素注射液加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单用天马素加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显效患者41例,显效率为82%,有效率为94%,对照组治疗显效患者27例,显效率为54%,有效率为7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异丙嗪治疗起效快,与天马素联合治疗,能有协同治疗的作用。使用异丙嗪和天马素联合治疗机制眩晕效果显著,经济强,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天马素 异丙嗪 眩晕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针刺并结合推足太阳经筋为主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以来周围面神经麻痹患者共120名,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60人,分别为针灸组、针灸及推足太阳经筋组,两组分别都是每10次为一个疗程,可应用2个疗程,疗程后做出相应的疗效评定并分别归纳各组的优劣势。结果针灸组的治愈率为75%,综合组的治愈率则为90%,因此,综合组在临床效果上明显更优于针灸组。结论周围面神经麻痹的治疗中,综合应用针灸并加之以推足太阳经筋的治疗方法更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针灸疗法 针灸加推足太阳经筋疗法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对颈眩晕(CV)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按入组先后顺序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颈复汤加减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1d,记录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变情况。进行TCD检查,记录治疗前后患者左右两侧椎动脉(LVA和RVA)及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00%、6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LVA、RVA、Vm均增加。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中药颈复汤加减,可有效改善CV患者的症状、体征及TCD指标,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 标签: 颈性眩晕 颈复汤 中医药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