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诊断肌腱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6月~2012年6月我院确诊的肌腱损伤63例,了解高频超声的对其的诊断价值。结果63例肌腱损伤患者最终均被MRI或手术中确诊,且均有高频超声检查,其中发现有肌腱损伤47例,阳性率为74.6%。结论高频超声能为肌腱损伤提供有价值的诊疗信息,可作为一种诊断工具推广应用。

  • 标签: 肌腱损伤 超声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动脉开放性损伤的诊治体会。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3月诊治的20例大动脉开放性损伤的患者,对本组20例患者的手术方式,预后情况及临床治疗的注意事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过2~8个月的随访,所有20例患有大动脉开放性损伤的患者除以上情况和1例伤处发生血管栓塞外,损伤大动脉血管经彩色多普勒血管成像技术检查均完全恢复。结论总结本次研究的大动脉开放性损伤的诊治情况,笔者共总结出点体会,具体是此类患者的急诊病因具有相似性、发生此类损伤时对损伤大动脉进行有效处理的必要性、大动脉损伤后进行血管修复过程中的细致性和由此类损伤导致患者死亡或截肢发生的条件性。

  • 标签: 四肢大动脉 开放性损伤 诊治体会
  • 简介:在临床上会遇到许多高热患者,对其护理离不开冰袋降温,但冰袋降温过程中容易出现冰袋滑脱的现象,影响了降温的效果。为此,本科自行设计出一种简单易行的降温冰袋套,现介绍如下。

  • 标签: 降温冰袋 四肢 自制 冰袋降温 高热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在基层医院急救处理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48例外伤患者急救处理方法与效果。结果48例外伤患者中,46例患者在本院完成急救处理,完成率为95.83%,术后状况良好;2例伤情较重患者在本院进行初步处理后转上级医院治疗;46例患者治疗5~14d痊愈或好转出院,随访6个月术后恢复好,无残疾后遗症。结论外伤是常见和多发性外科疾病,基层医院是急救处理的第一场所,其急救抢救条件与人员素质决定基层医院急救处置能力。

  • 标签: 四肢外伤 急救处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中,应用不同检查方法的检查效果。方法将64例拟行血管DSA检查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及观察组两组,每组32例。以接受传统的DSA检查方法者为常规组,以接受造影剂智能跟踪DSA检查方法为观察组。对比两组DSA检查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检查所得图像中,图像Ⅰ级者18例,Ⅱ级者14例;而对照组检查所得图像中,图像Ⅰ级者13例,Ⅱ级者15例。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造影剂用量及造影时间分别为(51.36±5.61)ml及(9.88±2.16)min,对照组造影剂用量及造影时间分别为(92.16±6.12)ml及(15.26±3.77)min。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血管DSA检查中,应用造影剂智能跟踪计数可有效的提高造影图像质量,并降低造影剂用量及应用时间。

  • 标签: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四肢血管 造影剂智能跟踪
  • 简介:目的:回顾总结28例假性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随访疗效。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假性动脉瘤28例,其中采用瘤体切除及动脉壁修补术4例、瘤体切除及动脉端端吻合术8例、瘤体切除及血管移植术16例(其中自体大隐静脉移植10例、头静脉移植4例、人造血管移植2例)。结果28例手术修复均获成功。3例伤口进行游离植皮的患者中2例一期愈合、1例部分植皮坏死、经换药2周后再次植皮成活。随访1~10年(平均5年零8个月),临床及超声波检查均显示修复动脉通畅且无假性动脉瘤复发。自体静脉移植的患者中有10例2年后超声波检查显示移植静脉轻度扩张,但无动脉瘤形成。有邻近神经发生受压症状的6例患者,在假性动脉瘤切除和动脉修复手术后6个月左右症状均消失,未造成患的功能障碍。结论外伤造成的动脉损伤是假性动脉瘤最常见的原因,医源性损伤所致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对假性动脉瘤要尽早治疗,尽可能进行血管修复。彩色多普勒、超声波对假性动脉瘤的诊断帮助,MRI和血管造影可明确诊断。

  • 标签: 假性动脉瘤 四肢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在长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长骨骨折患者中选取6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行石膏外固定,观察组行LCP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关节恢复优良率为,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长骨骨折中,行LCP内固定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高,能有效促进关节恢复,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四肢长骨骨折 锁定加压钢板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综合护理对于长骨多段严重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情况,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54例长骨多段严重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7例,实验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法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由统计结果可得,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长骨多段严重骨折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四肢长骨多段严重骨折 综合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们选取2012年1月--2014年2月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多发骨折患者9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与对照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骨科损伤控制理论给予分期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骨科损伤控制理论应用于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并合并多发骨折患者治疗中,在保证治疗连续性与完整性同时,也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发生,有助于术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对提高手术成功率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骨科损伤控制 不稳定骨盆骨折 四肢多发骨折 髋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交锁髓内钉在长管骨骨折中的应用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68例长管骨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单侧外固定支架固定法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法进行治疗。结果在手术后随访6个月,对照组和治疗组固定松动率分别为11.76%、2.94%,固定针断裂率分别为8.82%、2.94%,骨性愈合率分别为67.65%、91.18%,两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交锁髓内钉在长管骨骨折中的固定效果好,愈合率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交锁髓内钉 四肢长管骨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开放性骨折延期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开放性骨折124例,其中65例(A组)、59例(B组)均经清创后一期或延期缝合伤口、延期内固定。结果A组伤口软组织感染15例(23.08%),骨髓炎4例(6.15%),骨不愈合7例(10.77%);B组伤口软组织感染2例(3.39%),骨髓炎0例,骨不愈合1例(1.70%)。B组三种并发症均明显少于A组。结论针对开放性骨折,彻底清创后给予一期或延期伤口缝合、延期内固定,对降低伤口感染率及骨髓炎、骨不愈合的发生率有明显的降底,效果良好。

  • 标签: 开放性骨折 延期内固定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开放性骨折患者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的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骨伤科住院手术治疗的开放性骨折患者552例,其中创面感染178例,为观察组;374例未发生创面感染者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骨折部位、Gustilo损伤分级、损伤原因、受伤后至医院清创时间、院前处理、手术方式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受伤后至清创时间>8h、院前处理不当、感染倾向未及时处理率分别为71.91%、70.79%、73.03%,对照组分别为15.51%、21.39%、5.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使用髓内钉、使用钢板、使用外固定架等危险因素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受伤后至清创时间>8h、院前处理不当、感染倾向未及时处理均是开放性骨折创面感染的危险因素,应注意采取相应的措施防范感染。

  • 标签: 四肢开放性骨折 感染 影响因素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合并骨折的治疗经验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颅脑损伤合并骨折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骨折非手术治疗23例中,由于颅脑损伤死亡8例(34.8%),骨折畸形愈合及骨不连6例(26.0%),其中3例后期仍行手术矫正、植骨内固定,余9例骨折愈合良好。骨折手术治疗59例中,由于颅脑损伤死亡3例(5.0%),2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出现休伤口愈合不良,术后出现部分皮肤坏死,经换药、植皮愈合,余54例基本达到解剖学复位,骨折愈合良好。结论颅脑损伤合并骨折宜进行早期手术内固定,有利于颅脑损伤的救治。

  • 标签: 颅脑损伤 肢体骨折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夹板加石膏托治疗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抽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就诊不稳定骨折的病人36例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小夹板加石膏托治疗,观察并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为优所占比例为61.1%,良所占比例为16.7%,差所占比例22.2%,即总有效率为77.8%。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为优所占比例为83.3%,良所占比例为11.1%,差所占比例12.5%,即总有效率为94.4%。以上两组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夹板加石膏托治疗不稳定骨折,比保守治疗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的治疗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

  • 标签: 小夹板加石膏托 临床治疗 效果 四肢不稳定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远端蒂皮瓣、筋膜瓣修复严重烧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1月~2014年7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接受治疗的72例严重烧伤缺损病人,将其随机划分成两个组,对照组36例病例接受常规治疗措施,同时实验组36例病例接受远端蒂皮瓣、筋膜瓣修复,并在此基础上对比和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研究对象治疗效果、治疗时间等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远端蒂皮瓣、筋膜瓣修复严重烧伤缺损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能够帮助病人加快恢复速度,具有较高临床意义,因此值得推广。

  • 标签: 远端蒂皮瓣 筋膜瓣修复 四肢 严重烧伤缺损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2013年8月到2014年10月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患者32例,都实施手术固定与血管修复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都保成功,均未出现死亡,1例患者出现伤口感染,经过抗生素的调整后伤口愈合。同时术后患者的患功能Johner-Wruhs评分明显高于术前,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骨折合并血管损伤需要通过及时诊断及手术治疗,从而促进保成功,改善患功能。

  • 标签: 四肢骨折 血管损伤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肢体大面积皮肤脱套伤多因交通事故、机械操作损伤引起,其创伤严重,且合并肌肉、肌腱、神经、骨及关节等深部组织损伤,往往伴有严重的骨折。早期处理不当常发生皮肤或创面感染,产生大量的渗液,可造成大面积皮肤坏死、感染,二期修复困难。严重影响伤的外观和功能恢复,甚至有导致截肢的可能。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uumsealingdraina,VSD)是由Fleischmann等首创,是一种处理浅表创面、用于深部引流的全新方法。能够彻底去除腔隙或创面的分泌物和坏死组织,对促进创面(尤其是慢性创面)的愈合作用,在临床应用中已得到充分肯定,对于肢体大面积脱套伤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 标签: VSD负压引流技术 脱套伤 护理 预防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