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血液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人类免疫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四项检测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对临床科室申请输血前患者抽取血液标本进行以上四项检测。结果960例患者输血前HBsAg、抗-HCV、抗-HIV、抗-TP血清检测结果总阳性率155例(16.14%),其中HBsAg阳性94例(9.79%),抗-HCV阳性10例(1.04%),抗-HIV阳性1例(0.10%),抗-TP阳性50例(5.21%)。结论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四项传染性指标检测可预防疾病传播,减少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
简介:目的通过对19483例患者四项传染性指标的检测分析,探讨输血前和术前四项传染性指标检测的重要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9483例输血前和术前患者标本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测分析。结果〈br〉在19483例患者中,检测样本总阳性数1606例,总阳性率5.16%,其中HBsAg阳性1242例(6.37%)、抗-HCV阳性123例(0.63%)、抗-HIV1/2阳性待复检3例(0.015%)、确诊阳性3例(0.015%)、抗-TP阳性238例(1.22%)。结论对输血前和术前患者四项传染性指标进行检测,可以了解患者的感染情况,同时对减少医院感染,减少医患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术前、输血前为患者做四项传染病指标检测的意义和结果。方法 在手术室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期间选出4241例需要输血的手术患者,在术前、输血前为其做四项传染病指标检测,分析检测结果和意义。结果 TP阳性率是1.48%(63/4241),HBV阳性率是1.11%(47/4241),抗-HIV阳性率是1.39%(59/4241),抗-HCV阳性率是1.77%(75/4241)。结论 对需要输血的手术患者做四项传染病指标检测可及时发现感染情况,还能提升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力,进而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职业暴露风险,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孕妇产前四项传染病指标检测临床意义及对阳性率影响。方法:以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于本院分娩产妇共1957名为研究对象行回顾性临床研究,研究纳入孕妇产前均于本院接受四项传染病指标检测,并对阳性检出者予以临床干预。分析孕妇产前四项传染病指标阳性检出情况及阳性检出者临床干预结果。结果:经分析本院近三年孕妇产前四项传染病指标阳性检出情况后可知,乙肝临床感染率较高(5.37%),其次为梅毒(1.07%)、HIV(0.31%),偶见丙肝感染者;经临床干预后1957名孕妇共娩出新生儿1982名,四项传染病新生儿感染总发生率为0.20%,共有12名孕妇选择终止妊娠。结论:产前四项传染病指标检测对孕妇乙肝、丙肝、梅毒及HIV感染情况具有重要筛查价值,并可依据孕妇自身感染进展及胎儿发育情况积极开展临床干预或终止妊娠,降低新生儿临床感染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输血前、术前、产前抗-TP、抗-HIV1/2、HBSAg、抗-HCV4项血液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及时发现潜在的感染源,同时还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医患纠纷。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输血前、术前、产前70例患者血液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四项感染性疾病指标检测,并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抗-TP、抗-HIV1/2、HBSAg、抗-HCV四项感染性疾病指标阳性患者6例,阳性率为8.57%;其中以HBSAg阳性率最高,3例,占50.00%,与其他三项感染性指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液虽然经过采供血机构严格的检测,但由于检测误差、试剂的灵敏度、疾病的窗口期以及存在着我们未知或未检测的感染性因素等原因,输血同样有可能发生感染经血传播疾病。输血前、术前、产前抗-TP、抗-HIV1/2、HBSAg、抗-HCV四项感染性疾病指标的检测可以确定患者在进行相关治疗前是否患有以上四种与输血相关的感染性疾病,同时在进行相关治疗前进行4项血液传染性指标检测,对感染源采取必要的预防隔离措施,对避免医患纠纷,降低医院感染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近年我院输血前、产前、术前4项血液检测结果,为防止发生医疗纠纷,避免和预防患者院内感染和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本院所有输血前、术前和产前的80例患者血液进行4项血液传染性指标检测并分析。结果抗-PT、抗-HIV1/2、HBSAg、抗-HCV四项感染性疾病指标阳性患者50例,阳性率为62.5%,其中以HBSAg阳性率最高,35例,构成比例为70.0%,与其它三项感染性指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年来我院的非输血血液传染性疾病比例较高,为防止医疗纠纷,对受血者输血前检测很有必要,同时也可让医护人员在诊疗、护理及检验过程做到心中有数,尽量避免职业性感染及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另外,HIV和梅毒的阳性比例上升也应引起有关部门的警惕。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患者术前和输血前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感染情况,以探讨输血前四项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7月我院检验科收集的手术及输血前患者血液标本262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患者标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Anti-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Anti-HIV)及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RPR),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录入、分析。结果2625例检测标本中,HBsAg(+)标本119例,阳性率为4.53%;Anti-HCV(+)标本6例,阳性率0.23%;Anti-HIV(+)标本2例,阳性率为0.08%;PRP(+)标本16例,阳性率0.61%。讨论术前及输血前患者进行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检测,有利于及时发现病情,避免病情院内传播,减少纠纷,维护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有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我院三年来长期住院的病人调查,了解苏南和皖北地区精神病患者4种传染病的感染情况。方法根据患者住院时间收集南京市高淳区精神病防治院2012.3-2015.7长期住院的精神病人共386例。年龄在22至68岁。年龄姓名不详者5例。具体分为流浪组(22人)和非流浪组(364人)4项疾病的分布情况、住院时和住院17个月以后4项疾病的分布情况和386例病人总的4项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我院386例病人所患传染病主要有HBsAg、抗-HIV、TP、和结核4种,结论4种传染性疾在住院流浪者与非流浪患者间的分布对比,各病种之间表面抗原的感染率最高,为4.37%,与相关报道相一致,其中酒精致精神障碍比例最高,可能与其肝损害,免疫力差有关。乙肝表面抗原和结核在比较中,流浪组的比例要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贵州省黔南州住院精神病患者HBV、HIV、TP和HCV感染血清学状况,为本地区精神病人传染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住院精神病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定性检测HBV表面抗原、HIV抗体、TP抗体以及HCV抗体,其中HIV抗体阳性的送黔南州疾控中心确认。结果住院精神病人的HBV表面抗原、HIV抗体、TP抗体以及HCV抗体的阳性率分别是13.82%、0.41%、5.69%、2.03%,血清学实验阳性病例21.95%,合并感染血清学试验阳性病例6.91%;女性组与男性组患者各项检测情况比较,女性患者合并感染两项或以上血清学试验阳性比男性患者多7例,P<0.05;精神分裂症与非精神分裂症患者各项检测情况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感染两项或以上血清学试验阳性比非精神分裂症患者多8例,P<0.05。结论四项传染病中,住院精神病人群都发生了感染,且多以HBV感染为主。女性组患者合并感染的例数比男性要多,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感染的例数多于非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加大对住院精神病人传染病的检测和筛查,保证患者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血前四项感染性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LIA)对我院6213例门诊和住院患者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梅毒抗体(TP-Ab)、丙肝抗体(HCV-Ab)、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原抗体(HIV-Ag/Ab)检测,并对这些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213例患者中,HBsAg(+)性535例(8.61%)、TP-Ab(+)163例(2.62%)、HCV-Ab(+)53例(0.85%)、HIV-Ag/Ab(+)19例(0.31%)。结论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四项检测指标的联合检测,可充分了解受血者输血前感染状况,减少医院感染风险。
简介:教学四项经费是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以下简称《评估方案(试行)》)中一个重要的二级指标。关于它在评估中的重要性,周济部长曾说过,“教学经费投入作为一项重要指标,教学经费不达标,学校的教学评估就不能通过”。因而,教学四项经费已成为教育部专家组在进行院校评估时的重点考察对象。这一评估指标的规定,对于各所迎评院校来说,一方面要加大投入,另一方面也要对所投入的教学四项经费进行合理的统计。统计过程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如何确定教学经费的统计口径,统计口径过窄,就有可能导致比例不达标,评估难以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