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颅脑外伤应用置入PICC的护理效果。方法:以医院收治60例应用置入PICC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综合护理。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更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对应用置入PICC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利于提升治疗效果,尽快减轻患者痛苦。

  • 标签: 颅脑外伤 外周置入PICC 一次置管成功率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从静脉将PICC导管置入新生儿中心静脉时的最高成功率及相关并发症情况.方法收集自2017年12月至2019年9月共72例开展PICC置管的患儿,由静脉不同位置为新生儿置入PICC导管临床病例进行观察,经分析新生儿体重、PICC置入后的使用情况及其导管尖端位置与出现静脉炎的关系。结果使用PICC的新生儿中,体重不足1,500g的早产儿占80.0%;贵要静脉在置管静脉中达到65.33%;经贵要静脉置入PICC导管更加容易实现预测长度,其尖端更易于抵达上腔静脉;尖端抵达上腔静脉的导管使用时间明显较长,且出现静脉炎几率较低。结论对NICU中的危重新生儿和早产新生儿而言,PICC是输注治疗用药以及进行肠道外营养的一种有效途径,置管是否高效、使用与维护是否正确影响着导管的实际使用时间,以及出现并发症几率。

  • 标签: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新生儿 置管长度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从静脉将PICC导管置入新生儿中心静脉时的最高成功率及相关并发症情况.[方法]:收集自2017年12月至2019年9月共72例开展PICC置管的患儿,由静脉不同位置为新生儿置入PICC导管临床病例进行观察,经分析新生儿体重、PICC置入后的使用情况及其导管尖端位置与出现静脉炎的关系。[结果]:使用PICC的新生儿中,体重不足1,500g的早产儿占80.0%;贵要静脉在置管静脉中达到65.33%;经贵要静脉置入PICC导管更加容易实现预测长度,其尖端更易于抵达上腔静脉;尖端抵达上腔静脉的导管使用时间明显较长,且出现静脉炎几率较低。[结论]对NICU中的危重新生儿和早产新生儿而言,PICC是输注治疗用药以及进行肠道外营养的一种有效途径,置管是否高效、使用与维护是否正确影响着导管的实际使用时间,以及出现并发症几率。

  • 标签: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新生儿 置管长度 并发症
  • 简介:摘要当前静脉通路的搭建技术中PICC技术由于对于患者静脉损伤较小,操作难度小,便于维护,不影响日常生活等诸多优点,在临床使用中成为了较为热门的技术之一。关于PICC导管的体外固定方式,历来存在一些争议,本文对PICC体外固定方式进行了归纳研究,并对其优劣进行了概述,对于医护人员和患者选择PICC导管固定方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20年1月-2021年6月诊治的36例肿瘤患者作为护理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是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干预;研究组开展细节护理。对比指标: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堵管发生率、护理工作质量、导管维护质量和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研究组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堵管发生率低,护理工作质量、导管维护质量和患者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应指标数据有差异,P

  • 标签: 细节护理 癌症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堵管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发生感染的风险,为临床防治 PICC 感染提供参考。方法以80例 PICC患者为病例组,以同期无 PICC感染者140例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两组患者的 PICC感染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PICC患者220例,有80例出现 PICC感染;在 PICC中,多因素分析表明, PICC感染的风险因素为:同时存在基础疾病(OR=1.840),免疫功能低下(OR=2.450),穿刺次数大于2次(OR=1.958),穿刺时间大于30 min (OR=4.035),双腔导管(OR=3.031),护理操作经验少于50次(OR=4.473)等。结论:加强对 PICC插管患者的预防,加强对插管患者的规范化管理,增强护士的操作能力,是防止插管患者插管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 标签: 外周静脉 导管感染 危险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如何对 PICC进行维护以保持其通畅。方法 回顾性总结为 76例置管的患者维护过程。结果通过住院期间祥细的宣教,精心的护理,及出院后延伸护理服务,均已达到保持通畅的目的。结论只要规范维护 PICC导管,讲宣教落实到位,并进行正确的的冲封管,就能保证导管通畅,维持有效的静脉通道。

  • 标签: PICC 导管 正常维护 保持畅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新生儿经不同静脉置入PICC导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行静脉置入PICC导管的新生儿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不同穿刺点分为A组(肘部静脉置入,n=29)与B组(头部颞浅静脉置入,n=31),对比两组患儿置入情况。结果B组患儿经头部颞浅静脉置入后,其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且穿刺中渗血量、静脉炎发生率与送管中障碍发生率均低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经头部颞浅静脉置入PICC导管,其成功率更高,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新生儿 外周静脉 PICC导管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经静脉置入PICC导管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其相关护理方式,以减少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方法 选取2024年3月—2024年5月在本院行PICC置管的老年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组,每组8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综合组采用综合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护理后,综合组患者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有差异(P<0.05)。护理后,综合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有差异(P<0.05)。 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患者经静脉置入PICC导管的临床应用中具有显著优势,能够有效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老年患者 PICC导管 综合护理 并发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颅脑外伤应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本院颅脑外伤患者5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穿刺及护理)和观察组(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及护理),各25例,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生活质量及一次穿刺成功率均好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颅脑外伤患者来说,建议实施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并做好相应的护理服务,以此可以确保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一次穿刺成功率提升,且患者不容易出现并发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颅脑外伤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穿刺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随机对照研究,探讨静脉导管与经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化疗病人中应用对照研究。方法将20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50例前臂静脉留置针与头皮针患者为A组,150例PICC置管患者为B组,A组年龄15至72岁,男32例,女18例。B组18至80岁。男60例女90例。记录比对穿刺一次成功率、化学性静脉炎、疼痛及、留置时间及日常生活处理能力等。结果A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9%,B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9.5%A组留置时间1至5天平均2.5天,B组留置时间30至315天平均136天;A组化学性静脉炎率55%,B组化学性静脉炎率为0;机械性静脉炎为3%。A组疼痛率42%,B组疼痛率2%;A组并发症率36%,B组并发症率3%;A组日常生活需人照顾,B组日常生活处理能力正常。结论通过两组对照研究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外周静脉 PICC 肿瘤化疗 对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门诊换药常见的并发症以及科学的护理对策,以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方法我院2011年5月1日-2013年4月1日期间共收治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门诊换药患者148例,对本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对策进行系统的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门诊患者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4.19%,所有患者经过悉心的护理措施均顺利完成治疗。结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常用的输液方式,十分方便、安全,积极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患者换药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常见并发症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护理应用于颅脑外伤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择取100例颅脑外伤患者参与研究,患者就诊时间为2020年6月-2021年6月期间,根据红蓝球抽签法分成两组,接受普通穿刺护理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另外接受PICC穿刺护理的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颅脑外伤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统计,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两组颅脑外伤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脑外伤患者治疗期间采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可有效减少血管壁刺激,提升药物使用有效率,降低了静脉炎等其他并发症的产生,安全性更加理想,具有值得积极推广的应用。

  • 标签: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颅脑外伤 穿刺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白色护翼和3M透明敷贴联合应用与思乐扣固定装置和3M透明敷贴联合应用两组不同敷贴方式在PICC中对皮肤过敏炎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84例采用PICC输液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种,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采用思乐扣固定装置和3M透明敷贴固定方式,对照组采用白色护翼和3M透明敷贴固定装置,比较两种方式对皮肤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只有2例患者发生皮肤炎性反应,中度1例,轻度1例,发生率4.76%;而对照组患者中有13例发生皮肤炎性反应,重度2例,中度6例,轻度5例,发生率30.9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思乐扣固定装置敷贴方式既能达到良好的固定程度,减少PICC导管留置期间的不良反应,又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保证患者顺利完成治疗。

  • 标签: 敷贴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皮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PICC患者自我护理的影响方法对41例PICC患者通过发放《PICC术后护理相关知识册》以及健康指导,建立置管患者档案。分别在患者置管前、置管后、出院前、出院后进行自我管理教育结果通过自我管理教育,调动了患者及家属积极参与及学习自我管理方法的主动性,使患者形成并坚持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习惯,确保了导管的通畅,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生活质量结论对PICC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确保了导管的有效性和使用时间。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PICC) 健康教育 自我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血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经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发生导管相关血栓的5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50例未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栓的PICC置管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和PICC置管后导管维护相关资料,运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的相关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护理对策。结果:单因素分析,两组的性别、导管规格、穿刺技术、穿刺手臂等对比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是否肿瘤疾病、穿刺次数、穿刺静脉、维护周期等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疾病、瓣膜类型、维护周期、维护方式和留置时间均是影响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独立性影响因素。结论: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高,与肿瘤疾病、瓣膜类型、维护周期和方法以及留置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临床中应该积极采取预防护理对策,降低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

  • 标签: PICC导管 血栓风险 影响因素 护理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并发症防治方法。方法:本文病历筛选在我医院接受经穿刺(PICC)患者56例,将纳入的病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中的人数为28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则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将两组最终取得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后两组各项指标结果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情绪也得到及时改善,依从性明显增强,护理期间发生的导管并发症较少,最终患者对此次护理管理满意度较高,两组数据结果对比差值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经外周穿刺 中心静脉导管(PICC) 并发症 防治方法 效果分析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