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导管室护士术前访视对初次择期PCI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从我院相关病例系统中抽取初患者79例(均接受次择期PCI术治疗),按照奇偶数排序将所有选中患者分为A组(对照组)40例、B组(观察组)39例;对A组实行常规护理(包含基础性指导、手术前准备工作),对B组应用导管室护士术前访视方案;实时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表现。结果:访视后B组各项评分(SAS、SD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对初次择期
简介:【摘 要】目的: 探讨阶段式健康教育对初次IVF-ET助孕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202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收治的200例初次试管婴儿助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阶段式健康教育。结果:比较各阶段相关知识掌握情况,IVF进周期后、进周期卵泡监测中、取卵术后、移植术后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分别为:180(90%)、188(94%)、192(96%)、198(99%),满意度由进周期时的95%到移植后99%,效果满意。结论:对首次试管婴儿助孕患者实施阶段式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使患者情绪平稳,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精神状态,提高患者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初次就诊时病情进展速率与临床指标的关系,提高对ALS早期疾病特点的认识。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内科在2016年6月至2021年3月的282例ALS患者的资料,总结疾病进展速率的主要类型,分析疾病进展速率(ΔFS)的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282例患者中,男164例,女118例,发病年龄(53±11)岁。无论是上肢、下肢或球部起病,ΔFS与诊断延迟病程之间均满足非线性指数函数关系;上肢和下肢起病的运动功能亚组ΔFS与诊断延迟病程满足相同的函数关系。统计模型揭示在初次就诊时,可将ALS分为快速(ΔFS≥1.0分/月)、中速(ΔFS<1.0~≥0.5分/月)和慢速(ΔFS<0.5分/月)三种进展类型,上肢、下肢和球部起病的界值分别为发病8个月和20个月、9个月和24个月以及9个月和36个月。初次就诊时,发病年龄(P=0.008)、诊断延迟病程(P<0.001)、临床功能评分(ALSFRS-R)(P<0.001)、发病部位(P=0.006)在不同进展型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速进展型发病年龄明显高于慢速进展型[(54.9±10.4)岁比(50.2±9.6)岁,P=0.002]。在诊断延迟病程上,快速进展型[M (Q1, Q3),6(4,10)月]明显短于中速进展型[12(8,19)月,P<0.001]和慢速进展型[22(14,36)月,P<0.001)],中速进展型明显短于慢速进展型(P<0.001)。ALSFRS-R指标中快速进展型[36(32,39)分]明显低于中速进展型[39(36,42)分,P<0.001]和慢速进展型[42(39,44)分,P<0.001],中速进展型则明显低于慢速进展型(P=0.002)。在上肢起病患者比例中,快速进展型(20.3%)显著低于慢速进展型(42.2%,P<0.001)和中速进展型(37.5%,P=0.014)。相反,在下肢起病患者比例中,快速进展型(39.2%)则显著高于慢速进展型(28.9%,P=0.023),但与中速进展型(32.0%,P=0.061)没有差异。不同进展型球部起病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初次就诊时,ALS可分为快速、中速和慢速三种进展类型。在ALS早期,ΔFS受发病年龄、起病部位、诊断延迟病程和临床功能评分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疫苗(HepB)初次免疫正常及高应答婴儿初次免疫后10年的抗体持久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09年8—9月,以山东省济南、潍坊、烟台和威海市为研究现场,按照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 838名按照“0-1-6”程序完成5 μg重组酵母HepB初次免疫的正常应答及高应答[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100 mIU/ml]的7~12月龄婴儿为研究对象。基线调查时(T0),采集研究对象静脉血3 ml,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同时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婴儿的月龄、性别、出生体重、是否早产、出生胎次、分娩地点以及母亲HBV感染状况等信息。分别于2014年6—7月(随访5年)、2019年6—7月(随访10年)(T1),采集对象静脉血2 ml,采用CMIA方法检测抗-HBs、抗HBc,对抗-HBs<10 mIU/ml者采用CMIA法检测HBsAg。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和线性回归模型分析T1时抗-HBs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浓度(GMC)的影响因素。结果1 838名研究对象进行10年随访,共随访到1 359名对象,随访率为73.94%(1 359/1 838);其中,男童占51.15%(625名)。研究对象抗-HBs阳性率由T0时的100.00%降为T1时的53.44%(95%CI:50.59%~56.26%),降幅为46.56%,年均递减率为6.07%;研究对象抗-HBs GMC由T0时的607.89(95%CI:579.01~642.62)mIU/ml降为T1时的16.44(95%CI:15.06~18.00)mIU/ml,降幅达97.29%,年均递减率为30.30%。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及时接种首针HepB者相比,未及时接种首针HepB者的T1时抗-HBs 阳性率较低,OR(95%CI)值为0.25(0.07~0.71);与T0时GMC<1 000 mIU/ml者相比,GMC≥1 000 mIU/ml者的T1时抗-HBs 阳性率较高,OR(95%CI)值为2.29(1.76~2.97)。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及时接种首针HepB者相比,未及时接种首针HepB者的T1时抗-HBs GMC较低,β(95%CI)值为-0.50(-1.24~0.24);与T0时GMC<1 000 mIU/ml者相比,GMC≥1 000 mIU/ml者的T1时抗-HBs GMC较高,β(95%CI)值为0.81(0.62~1.05)。结论5 μg重组酵母HepB初次免疫正常及高应答婴儿免疫后10年抗体水平有所下降;抗体持久性主要与是否及时接种首针疫苗、初次免疫结束时抗-HBs水平有关联。
简介:【摘 要】目的:对健康宣教与全面护理措施实施后,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初次化疗效果进行分析,旨在为今后的疾病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1月我院收治的20例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初次化疗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健康宣教与全面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各10例。对上述措施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评估健康宣教与全面护理的可行性。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采用超级囊经皮辅助全髋关节入路与外侧入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2019年2月到2021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共70例,按照数字表法对其平均分组,分别为研究组35例并对其用超级囊经皮辅助全髋关节入路,以及参照组35例并对其采用外侧入路,观察对两组的手术治疗情况。结果 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段的髋关节功能,研究组均优于参照组(P<0.05) ;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段的疼痛评分,研究组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采用超级囊经皮辅助全髋关节入路治疗的疗效更为确切,可以有效改善其髋关节功能,并大幅降低其术后疼痛,值得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术前访视对初次手术患者麻醉配合和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自2019年11月起进行为期两年的病例筛选工作,至2021年11月共得到病患13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加以分组,给予对照组(n=67)以手术室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n=67)以手术室术前访视联合护理,,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及麻醉配合情况,同时对患者在护理前后的焦虑情绪做差异分析。结果:就麻醉效果而言,观察组的体位准备时间及刺穿操作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其ALdret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p<0.05,且护理前两组生命体征无显著差异,p>0.05,而护理后观察组的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指标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麻醉配合情况,观察组配合度以及一次性刺穿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p<0.05;对比焦虑情绪时,护理前两组并无显著差异,而观察组在护理后的SAS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患者进行手术室术前访视可以有效提高手术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患者的麻醉配合度得到明显改善,且其焦虑程度也明显低于经常规手术室护理的患者,为此其临床应用价值也更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