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疾病在发生、发展、转归以及防治的一系列过程中,患者的心理和精神因素起到重要作用,进而引发心理和精神的功能性疾病,患者表现出情志异常症状,即为情志病。五脏精气活动是情志的来源,而情志是五脏功能的外在表现,情志异常则会引起五脏的病变,影响脏腑精气的充实。在生活、工作及社会环境中存在多种应激因素,对患者的心理和精神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情志病的发病几率,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中医认为,情志病病情不能一概而论,由于其致病的背景差异,治疗方式自然存在差异。给予辨证论治,经方治疗情志病,情志病以躯体症状和神志症状为主,患者主要表现为精神分裂、不寐、郁证、癫狂以及脏躁等神志症状,躯体病变和情志内伤皆有可能是引起情志病的主要原因。结合以往中医治疗情志病的临床案例,学习及临证应用《伤寒杂病论》等医学名著,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疗情志病,采取有效治疗方法和药物,配制具有养肝阴、益肾气、定心气和安心神的中药组方,经方治疗,进而获得通利血脉,养阴清热,安魂定志及镇静安神之功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而有效控制躯体症状和神志症状的发作。本文主要围绕以神志症状情志病的治疗展开讨论,兹选经方治疗情志病验案三则予以浅析。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妇女妇科病的治疗、预防及保健措施。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00名已婚妇女免费进行妇科病体检,并对每位妇女制作一份调查表,包括年龄、文化水平、既往妇科病史、卫生习惯、避孕措施、生育情况等,并对有妇科病的患者进行有效治疗(该项由医务人员填写)。最后对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分析妇女妇科病的主要发病因素、治疗措施以及预防保健,给予有效的健康教育,减少发病。结果该100名已婚妇女体检结果显示妇女缺乏良好的健康教育,不同文化程度的妇女卫生习惯有所不同。妇女妇科病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妇科炎症所占比率最高,如慢性宫颈炎、阴道炎、慢性盆腔炎发病率居高。现今宫颈癌变的概率也有所上升。这与妇女生活和卫生习惯、预防保健知识的缺乏密切相关。结论加强对妇女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工作的宣传,特别是文化水平相对差的的妇女。妇女应该定期进行妇科体检,提高自我保健水平,减少发病。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利用超声检查和诊断妇科常见疾病,探讨经阴道超声检查在妇科病普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选取的患者对象进行先进行常规的妇科检查,后进行阴道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检查,样本容量为2240例,对检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经阴道超声检查的共2240例患者中,共发现妇科病患者1035例,发病率为46.21%。在发病的妇科病种类中占比最高的是子宫肌瘤,为17.23%,盆腔积液及盆腔包块居第二位,为14.33%。结论在普查妇科疾病时应用阴道超声检查的优势明显,操作便利、安全性高、漏诊率低,并且可以帮助医生发现早期肿瘤提供可靠依据,在临床应用中价值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已婚育龄妇女妇女病患病状况,研究并分析妇科病普查普治对其健康的意义。方法收集某社区已婚育龄妇女共1206名,对其进行妇科病普查,并对妇科常见疾病进行分析。结果1206名妇女通过普查发现有241名患有妇科疾病,患病率为19.98%。经分析发现,患者的学历越低,妇科疾病患病率越高;患者年龄越大,妇科疾病患病率越高。查出的主要妇科疾病包括滴虫性阴道炎、念珠菌性阴道炎、附件炎、乳腺增生、细菌性阴道病、外阴炎等。结论在妇女保健工作当中,妇科病普查普治是重要的内容和举措,必须加强妇科疾病普查工作和相关保健知识的宣传,提高妇女对妇科疾病的重视程度,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降低妇科病的患病率,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层不同年龄段已婚妇女的妇科病普查情况。方法以全镇4563名已婚妇女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将其分成20-35岁、36-50岁、51-65岁、66岁以上四个组别。为所有研究对象开展妇科疾病调查和常规妇科检查之后,分析四个组别已婚妇女的妇科疾病普查状况。结果研究对象已婚妇女在卵巢囊肿、盆腔积液这两种妇科疾病发病率上的差异与年龄无关;慢性宫颈炎发病率与已婚妇女年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5-50岁组别已婚妇女慢性宫颈炎发病率最高,为68.21%。结论基层已婚妇女的妇科疾病发病率整体偏高,应该加强基层地区妇女妇科疾病预防知识的普及和宣教。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施细节管理,提高妇科病房优质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6月妇科收治的住院患者390例作为观察组,在病房各种优质护理服务环节中引入细节管理理念,同时选择2016年1—3月期间实施细节管理前收治住院的37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护理投诉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实施细节管理后,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由83.6%提高至95.89%,护理投诉由6起降至0起。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妇科病房各种优质护理环节中引入细节管理理念,能有效降低护理投诉的发生率,改善医患关系,从总体上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及家属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