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腹腔镜妇科手术中实施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及硬膜外阻滞复合气管内插管静脉全身麻醉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实施腹腔镜妇科手术的24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120例)和B组(120例),A组患者给予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B组患者给予舒芬太尼,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T1段与T0段在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比较具有差异(P<0.05);B组患者在T1段与A组患者在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比较具有差异(P<0.05)。(2)A组患者的麻醉清醒时间明显优于B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手术的时间来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案,以保证手术可以顺利的实施,提高患者的手术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科宫腔镜腹腔镜手术治疗过程中的麻醉方法。方法:将我院妇科收治的需行宫腔镜或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59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针对参照组29例妇科患者在手术中选择硬膜外麻醉处理,针对观察组30例妇科患者实施复合静脉全麻处理,对比两组麻醉方式的麻醉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妇科患者麻醉处理后的血压异常发生率、心率减慢发生率、背部酸痛发生率及麻醉起效时间均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腰麻和复合静脉全麻这两种麻醉方式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均较高,临床中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身体素质和手术类型等选择最佳的麻醉方式,并在手术中监测患者心率、血压和呼吸等体征,提高麻醉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简介:摘要:妇科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微创妇科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等优点。在手术过程中,麻醉护理的配合对于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护理配合体会,包括麻醉护理的药品合理使用、术中术后护理及并发症处理、心理护理策略、监测及管理策略等方面,以期为进一步提高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护理质量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两种麻醉方案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价值 。方法: 2017 年 6 月 -2018 年 12 月 本院妇科接诊的腹腔镜手术病患 180 例,用随机数表法均分 2 组。实验组采取全麻与硬膜外麻醉联合方案,对照组实行全麻。对比不良反应等指标。 结果: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2.22% ,比对照组 16.67% 低, P < 0.05 。实验组拔管后平均动脉压(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不同麻醉方式(连续硬膜外阻滞与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为优化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妇科腹腔镜手术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60)和试验组(G组,n=60)。C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G组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结果:术前及术中各时间点(手术开始、气腹时、气腹后5min、放气及术毕),两组患者的HR、MAP、SpO2、PETCO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硬膜外阻滞与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均能有效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但连续硬膜外阻滞在缩短苏醒时间方面具有优势,对于ASAⅠ-Ⅱ级患者施行妇科腹腔镜短小手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经济的麻醉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具体效果。方法2011年至2013年期间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120例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研究对象。60例治疗组气管内插管全麻和60例对照组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麻醉满意率以及麻醉前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情况。结果经临床实验研究证实,麻醉后治疗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及SPO2波动情况,均小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麻醉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来说,实施气管内插管全麻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分析不同麻醉方法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效果,找到最理想的麻醉方案。方法上述病例在手术前全部予以(0.2±0.05)鲁米那与(0.2±0.1)mg东蓖右碱,通过肌内注射。全麻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每千克(3.5±0.5)Ug芬太尼,每千克(1.1±0.3)mg异丙酚,每千克(0.04±0.01)mg咪陛安定,每千克(0.7±0.2)mg阿曲库胺,(200±30)s后予以气管插管。麻醉机通气数值:每千克潮气量为(7.4±1.2)mL,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5±3)次,气腹后呼吸频率提升到每分钟(18±2)次。麻醉维持:保持泵注瑞芬太尼每分钟每千克(0.19±0.06)Ug,异丙酚每千克每小时(5.5±0.6)mg,缓解气腹后停用药物。完成手术病例符合拔管指标,进行吸痰拔管。腰一硬联合麻醉组,在患者腰第三、第四缝隙以及腰第二、第三缝隙进行,腰一硬联合穿刺成功后,0.5%布比卡因(1.8±0.4)mL腰麻,麻醉平面超过T6。在手术前予以微泵静脉滴注每千克(0.8±0.3)mg氯胺酮,在此基础上加入异丙酚每千克(3.6±0.2)mg,通过面罩进行吸氧。半小时后予以硬膜外用2%利多卡因,从第一次试验剂量的(3.8±0.1)mL增加到(5.8±0.4)mL,确保每小时每次(4.7±0.3)mL。完成气腹后停止使用静脉麻药。结果全麻组患者血压麻醉前平均为9.71,气腹后半小时为10.6,气腹后1h为9.77,术后20min为9.64;全麻组患者麻醉前心律每分钟平均为86.42,气腹后半小时为92.14,气腹后1h为73.22,术后20min为86.33。腰一硬联合麻醉组患者血压麻醉前平均为7.68,气腹后半小时为10.2,气腹后1h为10.54,术后20min为9.21;全麻组患者麻醉前心律每分钟平均为85.23,气腹后半小时为96.78,气腹后1h为93.47,术后20min为84.16。全麻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4%,术后清醒时间为20.6min;腰一硬联合麻醉组患者不良反应为1.19%,术后清醒时间为18.2min。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予以全麻呼吸能够�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麻醉深度与苏醒质量。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妇科就诊并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且术中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维持在40~49之间的150例患者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且术中脑电双频指数(BIS)维持在50~59之间的150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BIS在40~49之间的麻醉深度与BIS在50~59之间的麻醉深度相比,具有苏醒时间短、拔管时间短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较高的苏醒质量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