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同学问:《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一文,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突出其特征?答:本文的标题是“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为了突出“雄伟”这一特征,让人们对其雄伟、壮丽能有一个鲜明具体的印象,作者较多地运用了数字说明的方法。有时是单独使用列数字的方法。如开始的总述部分,就用了两个精确的数字(建筑面积达171800平方米,体积有1596900立方米),说明大会堂规模之大,是“首都最宏伟的建筑之一”。对万人大礼堂的具体说明,用了更多的数字说明。如“宽76米,深60米,中部高33米,体积达86000立方米”,“70条瑰丽的光芒线和40瓣镏金的向日葵花瓣”,“天花板上钻了几百万个孔”,等等。对宴会厅的说明也用了不少数字说明,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简介:<正>读了《汉语学习》一九八〇年第六期,刊登朱德煕先生的《“或”与“和”》一文,深受启发,联想起“和”在汉译朝中的一些问题。“和”是汉语的一个虚词。汉语虚词与朝鲜语的有关词类相比较,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介词在句中的位置就与朝鲜语语序不同。就拿一个“和”来说,朝鲜族初学汉语时,对作为连词的“和”,就很容易理解,使用时也不容易出错,因为它意思上完全相当于朝鲜语中的,并且在句中的位置也与朝鲜语相同。至于作为介词的“和”,情况就不同了。把介词“和”译成朝鲜语也可以是,所以,有人就只记住“和”等于,不注意它在句中的位置。结果,有的人即使有相当好的汉语阅读能力,说话时也往往无意中用错介词“和”。例如,把“我和他说话”说成“我他和说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