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发于高度近视的白内障术后屈光度误差及最佳预留屈光度。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21年6月至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内障手术者61例(81眼)的资料,根据眼轴长度分为4组:A组(25眼),眼轴22~24 mm;B组(23眼),25~26 mm;C组(15眼),27~28 mm;D组(18眼),29~35 mm。术后1个月随访。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矫正视力均比术前显著提高(P<0.05)。A、B、C及D组术后屈光度误差依次为(-0.27±0.66)D、(-0.13±0.78)D、(-0.38±0.54)D及(+0.41±0.87)D, D组与另3组相比有显著远视误差(PAD=0.002,PBD=0.024,PCD=0.003);误差程度与眼轴长度呈轻度正相关(r=0.270 P=0.01)。4组患者预测绝对误差依次为(0.57±0.41)D、(0.60±0.50)D、(0.50±0.42)D及(0.83±0.47)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3)。比较近视力时根据术后等效球镜度另分为:Ⅰ组(28眼),0~-0.75 D;Ⅱ组(17眼),-1.00~-1.75 D;Ⅲ组(21眼),-2.00~-3.75 D;Ⅳ组(15眼),-4.00~-6.00 D。其中,Ⅲ组术后近视力显著好于Ⅰ、Ⅱ组(PⅠ-Ⅲ=0.001,PⅡ-Ⅲ=0.003);Ⅲ、Ⅳ组视近脱镜率可达100%;Ⅲ组术后满意度最高。结论伴发于高度近视的白内障术后屈光度误差较正常白内障高,当眼轴长度>28 mm时偏向远视误差。预留屈光度在-2.0~-4.0 D范围可作为此类患者的最佳预留屈光度

  • 标签: 白内障 近视,高度 屈光度,预留 误差
  • 简介:目的分析天津市河东区儿童视力屈光度异常筛查结果,了解SureSight视力筛查仪在大面积儿童查体中使用的意义。方法选择天津市河东区集体托幼园所7886例儿童,其中男性4232例,女性3654例;年龄3~6岁,平均年龄4.5岁。采用美国伟伦SureSight视力筛查仪,对儿童进行视力屈光度异常筛查,异常者转诊眼科,追踪并分析其诊断结果。结果筛查出屈光度异常者616例,占7.81%;其中未于眼科检查者29例;正常者11例,占0.14%;其余576例眼科检查结果为不同程度的视力异常,占7.30%,占就诊者的98.13%。结论SureSight视力筛查仪弥补了视力表检查受年龄、环境等因素限制的不足,操作方便,结果客观准确,值得在大面积儿童视力屈光度异常筛查中推广使用。

  • 标签: SURESIGHT视力筛查仪 儿童 屈光度异常 弱视
  • 作者: 陈玲 温龙波 蓝卫忠 李晓柠 杨智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20年第01期
  • 机构: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长沙 410015;长沙湘江爱尔眼科医院 410015 ,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长沙 410015;湖南省爱尔眼视光研究所,长沙 410015 ,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长沙 410015;湖南省爱尔眼视光研究所,长沙 410015;湖北科技学院爱尔眼视光学院,咸宁 437000;长沙爱尔眼科医院 410015 ,湖南省爱尔眼视光研究所,长沙 410015;湖北科技学院爱尔眼视光学院,咸宁 437000;长沙爱尔眼科医院 410015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3~12岁儿童静态屈光度与主要屈光参数间的回归模型。方法:横断面研究。研究分两部分:①建立回归模型:随机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于长沙爱尔眼科医院进行屈光检查的245例儿童,测量其眼轴长度(AL)、角膜曲率(Km)及前房深度(ACD),行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并计算晶状体屈光力(LP)。分析静态屈光度(SE)与屈光参数的相关性并建立回归模型。②验证回归模型:另随机选取2016年7—12月于长沙爱尔眼科医院进行屈光检查的43例儿童,测量上述屈光参数,行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SE实测),计算LP和静态屈光度(SE估算),通过Bland-Altman分析比较SE实测与SE估算的一致性。结果:①建立回归模型:SE与AL、Km及LP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95、-0.83和-0.62(均P<0.001);其回归模型为SE=110.56-2.51×AL-0.97×Km-0.44×LP(R2=0.95,F=2534.52,P<0.001)。②验证回归模型:SE实测与SE估算存在明显相关性(r=0.97,P<0.001),95%一致性界限范围为-1.00~0.63 D,平均误差为-0.19 D(95%可信区间:-0.28~-0.10 D),81.40%的点落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0.55~0.55 D)。结论:AL是屈光度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其次是角膜曲率和晶状体屈光力;屈光度回归模型可较准确估算3~12岁儿童的静态屈光度

  • 标签: 屈光度 眼轴长度 角膜曲率 晶状体屈光力 回归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压高低与儿童近视屈光度数的关系。方法:横断面研究。共纳入2017年3─7月在河南安阳城区开展的"安阳儿童眼病研究"随访的小学六年级学生2 126例,年龄为(12.2±0.4)岁。采用自动电脑验光仪测量睫状肌麻痹后的屈光度并计算等效球镜度(SE),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眼压(IOP),非接触光学测量仪Lenstar LS900获得眼轴长度、角膜厚度、前房深度和晶状体厚度等数据。将受检者的IOP按照三分位数,分为低[IOP<14 mmHg(1 mmHg=0.133 kPa)]、中(14 mmHg≤IOP≤16 mmHg)和高水平组(IOP>16 mmHg)。正视组的定义为-0.5 D≤SE≤0.5 D,远视组的定义为SE>0.5 D。近视组的定义为SE<-0.5 D,其中分为低度近视组(-0.5 D≤SE<-3.0 D)、中度近视组(-6.0 D≤SE<-3.0 D)和高度近视组(SE<-6.0 D)。统一纳入右眼数据进行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线性回归模型分析IOP与屈光度的关系。结果:所有受检者的IOP为(15.06±3.40)mmHg,SE为(-1.36±2.08)D。低、中和高IOP水平组的近视屈光度逐渐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63,P=0.021)。低IOP水平组的SE为(-1.22±1.96)D,明显低于高IOP水平组[(-1.52±2.22)D](P=0.021)。不同屈光不正类别的IO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95,P=0.029)。远视组的IOP最低[(14.77±3.31)mmHg],高度近视组的IOP最高[(16.32±3.55)mmHg],2组的IOP相差1.55 mmHg(P=0.047)。以IOP为因变量,校正相关因素后的线性回归模型中,显示较高的IOP与较高的近视程度明显相关(β=-0.168,P=0.013)。结论:较高的眼压与较高的近视程度明显相关,眼压在儿童青少年近视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作用,但因果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眼压 近视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对角膜屈光手术后白内障患者的IOL屈光度的计算方法18例接受过角膜屈光手术的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男8例,女10例分别用临床病史法和Feiz-mannis法及其计算图表方法计算人工晶体度数,术后测视力,及电脑验光。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视力达到1.0.术后电脑验光值在+-0.5以内,以上两种方法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临床病史法和Feiz-mannis法及其计算图表方法计算人工晶体度数简单准确实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任何球体的变化都可以通过横径与纵径的比例关系来描述,眼球也可以近似的看作球体。现在经常通过眼轴的变化来判断眼球屈光度数的增长。显然通过一条线段来描述球体的形态变化是不准确的。所以,在眼球的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一定有着一条“横径”,他与眼轴的比例关系可以用来描述眼球形态,结合眼球屈光度。推论眼球的近视程度是否失代偿。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眼球屈光度与眼球比例的关系。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配戴RGP前后、角膜曲率半径、眼压、屈光度的改变及对延缓控制近视眼发展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2009年来我院配戴RGP近视人群和随机挑选近视配戴框架镜者,在配戴前和配戴后一年角膜曲率半径、眼压、屈光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戴框架眼镜组,角膜曲率半径无明显变化,配戴RGP组角膜曲率半径增大(0.120±.08))(P<0.05)。结论良好配适状态长期配戴RGP,角膜曲率半径增加,眼压无明显变化,屈光度变化小,因此RGP是一个比较安全,有效延缓近视发展的眼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角膜曲率、眼轴与屈光度的关系。方法将2017年11月到2018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青少年103名(共206眼),根据等效球镜度不同分成正视组、远视组、近视组,其中根据近视程度将近视组分成低度近视组、中高度近视组。测量患者的屈光度、角膜屈光力、眼轴长度,计算等效球镜度、眼轴长度与角膜曲率比(AL/C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角膜平坦屈光力在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角膜陡峭屈光力仅在近视组与远视组间和低度近视组与中高度近视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在其他各组间无差异(P>0.05)。正视组、远视组及近视组三组间眼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近视组眼轴长度显著长于另外两组。中高度近视组眼轴显著长于低度近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眼轴与角膜曲率的比值(AL/CR)在各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在中高度近视组中AL/CR最大;远视组AL/CR最小(P<0.01)。结论角膜曲率和眼轴长度是决定屈光度大小的主要影响因素,眼轴与角膜曲率比值(AL/CR)是预测近视发生发展的敏感指标。

  • 标签:
  • 简介:摘 要:屈光正是引起视力损害的最常见原因,又是致盲的第二位因素。及时发现并治疗对于保护患者视力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实现快速、准确、无创的儿童眼屈光度预测,为儿童近视的早期筛查、干预和治疗提供技术支持,提高检测效率。

  • 标签: 眼底图像 图像识别 深度学习 眼屈光度
  • 简介:摘要分析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双眼的视力和屈光度并且与正常人进行对照,去探讨影响双眼视力及屈光度恢复的因素,及第二眼白内障的手术时机。

  • 标签: 白内障晶体植入视觉双眼
  • 简介:目的:比较波前像差仪与主观验光法对屈光度检查的结果,探讨波前像差仪对低阶像差测量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方法:对2007-07/2007—10在我院拟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患者88例168眼,分别使用以Hartmann—Shack原理为基础设计的德国蔡司WASCA波前像差仪分析系统以及主观插片验光方法进行检查,并对近视球镜、近视柱镜、散光轴向的结果比较、分析。结果:波前像差仪与主观验光测量的屈光度较为接近,等效球镜度分别为_6.53±1.64D和_6.44±1.89D;近视球镜度分别为-5.93±1.65D和-5.83±1.80D;近视柱镜度分别为-1.22±0.66D和-1.27±0.70D;散光轴向度分别为110.67±75.69°和119.24±74.21°;四组数据的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波前像差仪在无需散瞳的情况下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眼屈光度的情况。

  • 标签: 波前像差 主观验光 屈光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近视患者主视眼与双眼屈光度、眼别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来医院就诊的6-18岁近视非弱视患者266例,按照双眼屈光参差的程度分为非病理性屈光参差组和病理性屈光参差组两组,经散瞳检影验光,主观验光后用卡洞法检查主视眼,记录结果并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①266例青少年近视患者中,以右眼为主视眼,即右型(Rtype)167例(63.2%),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03)。②双眼球镜度数相同时主视眼为右眼36例(64.3%),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25)。③两组主视眼眼别均与柱镜度数较低眼显著相关(P<0.05)。结论青少年近视患者主视眼以右型多见,散光程度(柱镜度数)可能会影响主视眼的选择,而球镜度数及等效球镜度数与主视眼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标签: 青少年 近视 主视眼 散光 屈光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歇性外斜视(intermittent exotropia,IXT)、外隐斜视与眼位正常招飞体检学生的远近斜视度及等效球镜屈光度的差异。方法2016—2020年民航招飞体检眼科不合格学生13 551名,分析其年度视力和屈光度、斜视不合格率趋势。从中选取2019—2020年参加招飞体检的338名高中生眼科检查资料,单纯IXT不伴垂直斜视者69例(IXT组)、眼位正常者114例(正位组)、外隐斜视者155例(外隐斜视组)。根据视近眼位控制能力将IXT组分为控制力强组(55例)和可控正位组(14例),外隐斜视组分为视近斜视度≤-6Δ组(98例)和>-6Δ组(57例)。分别比较控制力强组和可控正位组、视近斜视度≤-6Δ组和>-6Δ组、控制力强组和视近斜视度>-6Δ组的近视率、等效球镜屈光度及视远斜视度。结果2016—2020年民航招飞体检眼科不合格学生中屈光度不合格率、斜视不合格率均有上升趋势。不同眼位组近视情况及视远斜视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F=93.23、44.94、94.04、365.63,P值均<0.001)。外隐斜视组的等效球镜屈光度、视远斜视度均高于IXT组(P值均<0.05)。正位组近视率、视远斜视度低于IXT和外隐斜视组(P值均<0.05),等效球镜屈光度高于IXT和外隐斜视组(P值均<0.05),屈光度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可控制正位组相比,控制力强组的等效球镜屈光度更低,而视远斜视度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4、2.89,P=0.028、0.012)。与视近斜视度>-6Δ组相比,视近斜视度≤-6Δ组视远斜视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2,P<0.001);两组的近视率、等效球镜屈光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控制力强组的等效球镜屈光度、视远斜视度均较视近斜视度>-6Δ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3、14.90,P=0.001、<0.001),而两组的近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民航招飞体检中IXT组学生的近视率、近视程度及视远斜视程度均为最高,外隐斜视组其次,正位组最低。

  • 标签: 外斜视 屈光不正 近视 体格检查 招飞学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并有角膜瘢痕的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屈光度精确的计算方法,减少术后屈光误差,恢复良好的裸眼视力。方法分析2005年6月-2006年9月在我院实施PHACO+IOL植入术的合并有角膜瘢痕的外伤性白内障患者43例,收集其术前分别用常规方法获得的角膜曲率值和植入的IOL屈光度(对照组)及用Orbscan-II所测得的角膜曲率数值代入公式SRK/T计算IOL屈光度(实验组),以及术后3个月行电脑和检影验光获得的术后屈光状态球镜值,并比较前后两种方法所得IOL屈光度的差别。结果(1)实验组IOL屈光度误差1D以下占73.47%,1D~3D占26.53%,未出现3D以上的屈光误差。(2)与常规角膜曲率计测得的角膜曲率值代入SRK-II公式计算的IOL屈光度(对照组)相比,用Orbscab-II所测得的角膜曲率值代入SRK-T公式计算的IOL屈光度误差在1D以上的比例减少28.47%。t检验认为两种检测角膜曲率的方法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对合并有角膜瘢痕的外伤性白内障,应用角膜地形图仪测得的角膜曲率值及用SRK/T公式计算的IOL屈光度更接近患眼的屈光状态。

  • 标签: 眼外伤 白内障 角膜曲率 Orbscan-II 人工晶状体
  • 简介:角膜是眼球最重要的屈光间质,它的屈光力占眼球总屈力的3/4左右,随着白内障手术技术的臻于完善,术前准确测算人工晶状体度故是非常重要的,其准确程度主要依据于角膜屈光度和眼轴长度检查的精确性及患者术前的屈光状态,本文通过对应用两种仪器所测角膜屈光状态的结果进行比较,阐述两者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角膜屈光度 角膜地形图仪 角膜曲率计 角膜屈光状态 人工晶状体 白内障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4-18岁青少年眼轴与屈光度对比分析。方法: 选取2020年6月到 2021年6月在我院建立屈光档案的青少年,行视力检查、眼压测量、眼位检查、裂隙灯检查、裂隙灯下眼底检查、生物测量(包括眼轴、角膜曲率、前房深度、白到白)、散瞳验光,排除斜弱视、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排除双眼眼轴相差大于0.2mm,等效球镜相差大于0.5D者,年龄≥3岁,≤18岁;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干预组,对比两组眼轴和屈光度的增速;根据干预组是否规范防控分为达标组与非达标组,对比两组眼轴和屈光度的增速。结果:近视屈光度和眼轴长度呈正相关,眼轴越长,屈光度越高,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前,观察组与干预组眼轴和屈光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后,干预组眼轴和屈光度增涨明显低于观察组;干预前,达标组和未达标组眼轴和屈光度统计学不具有差异(p>0.05),干预后,达标组眼轴及屈光度均明显低于未达标组,统计学对比具有差异(p<0.05)。结论:将儿童生理性远视保护好,对于近视防控意义重大,眼轴增涨与屈光度增涨一致性较好,通过使用生物测量仪测量眼轴就能大致评估近视发生、发展的情况,快速便捷,用于近视防控评估值得推广。

  • 标签: 近视 高度近视 屈光参差 青少年 眼轴 屈光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角膜塑形术矫治不同屈光度青少年近视的临床观察价值。方法在本研究中选取2017年2月-2018年7月在我院收治的36例青少年近视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8例,并分别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法,对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框架眼镜进行治疗,而实验组则采用角膜塑形术进行治疗,比较角膜塑形术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变化和两组患者两年后近视进展情况,观察其变化。结果进行角膜塑形术治疗的患者眼压、裸眼视力、屈光度和角膜曲率等各项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经比较两组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两年后的角膜塑形术矫治近视发生率明显低于框架眼镜治疗方式,两组数据有差异性,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角膜塑形术矫治对不同屈光度青少年近视发展程度有明显的效果,可以改善青少年患者的近视病状,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探究角膜塑形术 青少年 近视
  • 简介:摘要随着屈光性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IOL屈光度数计算公式得到不断优化。现有的计算公式对于一些特殊白内障,如眼轴过短或过长、屈光手术后白内障患者,计算准确性依然不理想,这是因为IOL屈光度数计算为非线性函数,目前基于光学模型的数学公式不能很好地反映非线性关系。因此,采用人工智能非线性数学模型开发的新型IOL屈光度数计算公式应运而生。本文就新型IOL屈光度数计算公式的应用和发展进行综述,为提高白内障患者术后视觉质量及各公式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人工智能 白内障 晶体,人工 屈光,眼 算法
  • 简介: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环扎术后玻璃体腔径改变及屈光度变化,揭示它们之间的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自动角膜曲率计,眼A超及电脑验光仪对我院46例患者于巩膜环扎术前、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进行角膜屈光力,眼轴及屈光度的测量.结果(1)术后1周角膜屈光力,散光值较术前稍增加,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1个月,3个月角膜屈光力,散光值与术前检查基本相同.(2)术后眼轴明显延长,主要表现在玻璃体腔径的改变,近视度亦增加.随时间推移,眼轴(玻璃体腔径)逐渐缩短,近视度减少.但术后1个月,3个月眼轴长度(表现在玻璃体腔径),近视度较术前明显增加.结论巩膜环扎术后玻璃体腔径的改变是导致服轴延长的主要原因,进而引起眼屈光度的改变.

  • 标签: 巩膜环扎术 玻璃体腔径 屈光度 影响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