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本研究对41例椎动脉开口狭窄患者进行了支架置入术的疗效研究。通过血管内介入支架置入治疗并对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本研究对椎动脉开口狭窄处支架置入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了评估。 结果显示,所有41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未发生斑块脱落造成脑栓塞的情况。通过颅脑CTA、DSA、NIHSS评分、mRS评分等方式对患者进行了评价,支架置入术对后循环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有显著影响。此外,治疗前后椎动脉开口狭窄程度、死亡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也进行了比较。综合来看,支架置入术安全可行且疗效满意,术后综合治疗可以降低再次发生后循环缺血事件的风险,并且能明显改善脑缺血症状。

  • 标签: 椎动脉开口狭窄 后循环缺血性卒中 支架置入术 疗效评估 安全性评估
  • 简介:目的比较颅内椎动脉与基底动脉血管钙化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mputedtomographyangiography,CTA)上的发生率和分布特点。方法连续收集2014年2月-2017年10月在本院住院并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资料,通过综合分析CTA影像资料,比较血管钙化在颅内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发生率的差异及其在近、远段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共收集患者93例,其中男64例,女29例,平均年龄(62.8±12.9)岁。血管钙化组的平均年龄(68.8±10.4)岁,明显高于无血管钙化组的(59.8±13.0)岁(P=0.002)。31例(33.3%)颅内椎动脉血管钙化患者中,5例(5.4%)同时发现有基底动脉血管钙化,而未见基底动脉单独发生血管钙化。统计学检验结果显示,颅内椎动脉血管钙化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基底动脉(P=0.003),且左、右两侧颅内椎动脉血管钙化在近段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远段(P=0.000);左、右两侧颅内椎动脉之间血管钙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颅内椎动脉血管钙化显著多于基底动脉,且颅内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血管钙化均更常见于近段。

  • 标签: 血管钙化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颅内椎动脉 基底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一侧椎动脉优势(VAD)、基底动脉(BA)迂曲与后循环梗死(PCI)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影像检查结果,分为急性脑梗死组和非脑梗死组。结果:脑梗死迂曲组与非脑梗死迂曲组优势椎间直径差异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比较两组在PCI梗死发生率,其中PICA与BA区梗死发生率差异较明显(p<0.05)。结论:优势椎动脉间直径差异及基底动脉的迂曲程度是促进PCI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 标签:
  • 简介:患者男,17岁,因车祸致右侧肢体偏瘫伴双眼球突出1个半月入院.患者外伤后因神志不清送当地医院急诊,诊断为"脑挫裂伤".住院治疗20d后右侧眼球开始肿胀突出,2d后左侧眼球也逐渐肿胀突出,患者自诉左侧脑部嗡嗡作响.2004年11月由当地医院转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神经外科.

  • 标签: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颈内动脉闭塞 病例报告 栓塞治疗 弹簧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针对颅内动脉瘤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为动脉瘤夹闭术和血管内栓塞术。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VA—PICA)动脉瘤手术难度大,操作范围小,有多组颅神经在其周围,阻碍显露和操作。梭形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1%,而VA—PICA梭形动脉瘤更为罕见,并且小脑后下动脉(PICA)常开口于动脉瘤上。梭形动脉瘤在形态上表现为宽颈或无颈动脉瘤,难以夹闭甚至无法夹闭。单纯运用可脱卸弹簧圈(GDC)也无法治疗,因弹簧圈无法固定在瘤体内,置入支架虽然可以塑形血管以固定弹簧圈,

  • 标签: 小脑后下动脉 梭形动脉瘤 椎动脉 术后并发症 动脉瘤夹闭术 可脱卸弹簧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辨证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总结有效的治疗方法与经验。方法分析医学检验中影像血液标本质量的主要因素,并探讨应对的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98例,给予观察组中医辨证疗法,给予对照组物理牵引治疗并辅以中成药以疏通循环。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6.9%,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84.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医 辨证治疗 椎动脉型颈椎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通过非同期队列研究的方法,以2009年12月~2011年12月在我科行中医治疗的符合临床路径纳入标准的椎动脉型颈椎病为对照组,以2012年1月~2013年12月符合临床路径纳入标准的椎动脉型颈椎病并纳入临床路径治疗的病例作为路径组,治疗结束后统计中西药费、住院天数、治疗费、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在减少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的同时达到或优于过去的治疗效果(P<0.05)。结论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规范了医疗行为,节约医疗资源,可进行推广。

  • 标签: 椎动脉型颈椎病 中医临床路径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康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在2016年9月~2018年6月间我院骨科接收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96例,用随机方法分组,对照组单纯给予颈椎牵引治疗,研究组则实施综合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的VAS评分相比无差异性(P>0.05);经治疗,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综合康复治疗手段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可减轻其疼痛感,帮助患者症状改善,值得推广。

  • 标签: 椎动脉型颈椎病 综合康复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椎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本院超声检查确诊为椎动脉狭窄患者46例,分析其二维图像、彩色多普勒图像及脉冲多普勒频谱图像特征。结果46例患者中右侧椎动脉狭窄23例,左侧椎动脉狭窄20例,双侧椎动脉狭窄2例,椎动脉闭塞(右侧)1例。结论超声检查椎动脉狭窄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且可为临床治疗效果的评判提供依据,可作为诊断椎动脉狭窄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 标签: 超声诊断 椎动脉狭窄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160根所检出的椎动脉颈段走行变异的患者进行临床症状及超声测量值的相关性分析。方法行颈部血管超声对所检出的160根椎动脉颈段走行变异与180根椎动脉颈段走行正常的椎动脉进行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阻力指数、博动指数以及临床症状进行比较。结果160根椎动脉颈段走行变异的患者中,其中有8例是双侧椎动脉颈段走行变异,因此患者是156例,156例患者中,头晕头痛患者135例(其中32例合并有高血压)。变异组椎动脉第三段峰值血流速度明显减慢,与自身一、二段及对照组三段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异组内45岁以上头晕头痛者所占比例与45岁以下头晕头痛者所占比例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阻力指数、博动指数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动脉在颅外段走行过程中变异种类较多,本文主要就椎动脉颈段走行变异来讨论,颈段走行变异一方面可影响到椎动脉血流量的减少,从而导致患者头晕头痛的症状,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加,变异的椎动脉当转颈时由于各种原因,椎动脉受压明显,可加重椎动脉供血不足,使得头晕头痛的症状更加明显。

  • 标签: 椎动脉 颈段走行变异 超声测量值 临床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2例我院于2014年7月-2016年2月收治的CSA患者作为观察目标,按照抽签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参照组予以单纯针刺的方法治疗,观察组予以针刺和温灸的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的统计比较结果发现,对照组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借鉴和积极推广。

  • 标签: 椎动脉型颈椎病 针灸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5月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TCD血流速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TCD血流速度的改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针刺 椎动脉型颈椎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复发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国内外报道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并且渐趋低龄化,尤其以白领阶层为主,可能与不良生活方式及工作环境有关,例如过度使用电脑、长期低头伏案工作等。椎动脉型颈椎病在颈椎病中虽不是最严重的一种,却是发病机理最为复杂的一种类型,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医学界的广泛重视。方法通过查阅近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理进行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结果由于椎动脉的特殊解剖结构,致使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原因异常复杂,诸多疗法存在持续疗效不理想,远期疗效不稳定等现状,而且某些疗法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受到诸多因素影响而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现总结国内外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理的研究。结论综述如下。

  • 标签: 椎动脉型颈椎病 发病机理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颈椎牵引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采用颈椎牵引推拿进行治疗。结果临床治愈40例(80%),临床明显好转7例(14%),临床有效1例(2%),无效2例(4%),总有效率96%。结论牵引加推理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且简便易行。

  • 标签: 椎动脉型颈椎病 牵引 推拿
  • 简介:摘要针灸推拿是中医学的传统疗法,以针灸推拿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在临床上已取得较为显著疗效。现总结近年来针灸推拿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为进一步理论研究及临床实践提供借鉴。

  • 标签: 颈椎病 椎动脉型颈椎病 针灸推拿
  • 简介:摘要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约占所有颈椎病的20%1,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眩晕、颈部活动受限,伴有头晕头痛、视物不清、记忆力减退、耳鸣或听力减退、甚至有体位性猝倒等一系列症状,还可以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精神障碍、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等症状。目前本病,的发病率上升,发病年龄提前,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椎动脉型颈椎病 中医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针灸配合推拿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方式及其效果。方法:在 2018年 8月到 2020年 6月 开展研究并在期间选取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00例开展对比探究。患者 在我院门诊就诊 时使用随机数表法的基础原则完成分组。常规组患者在我院门诊就诊 后提供传统治疗服务模式。实验组应用针灸配合推拿。以疗效和疼痛感指标为主对比组间统计学计算结果。结果:实验组的平均疗效指标具备突出优势,组间统计学计算结果有意义, P< 0.05; 在我院门诊就诊 时两组患者椎动脉型颈椎病疼痛感评价相当,

  • 标签: 针灸配合推拿 椎动脉型颈椎病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