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left ventricular noncompaction,LVNC)是一种罕见且病因不明的心肌病,以突出的肌小梁和深陷的隐窝为主要病理表现,是儿童三大心肌病之一。LVNC存在多种不同的遗传模式,如X连锁隐性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线粒体遗传等。一些编码肌节或细胞骨架蛋白的基因突变也被证明与LVNC相关。作为一种合并了致命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血栓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心脏综合事件,LVNC主要通过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等检查来明确诊断。尽早完善遗传学检测,对直系亲属进行筛检,对高危患者密切随访,早期处理各项并发症,将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并改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评价不同血压控制水平对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心肌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6月于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白求恩医院确诊的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315例,将其分为标准降压组和强化降压组。对于正在接受降压药物治疗的患者通过增加或减少药物,对于尚未治疗的患者开始降压治疗,在3个月内将血压调整至目标值(标准降压组血压控制在130~150/<90 mmHg,强化降压组血压控制在110~130/<80 mmHg),均随访24个月。经过24个月降压治疗后,排除降压治疗期间失访、血压未达标或图像质量差者26例,共纳入289例,其中标准降压组148例,强化降压组141例。另选取同期71例年龄性别相匹配、无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无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群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在基线位和24个月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2D-STI获得左心室整体内层、中层、外层心肌纵向应变(GLS-endo、GLS-mid、GLS-epi)。比较基线位和24个月时各组间常规超声心动图及左室应变参数。结果①基线位时标准降压组、强化降压组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D)、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质量指数(LVMI)、相对室壁厚度(RWT)、舒张早期二尖瓣口血流速度与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比值(E/e′)大于对照组,GLS-endo、GLS-mid、GLS-epi小于对照组(均P<0.05);标准降压组与强化降压组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应变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降压治疗24个月后,标准降压组LVEDD、E/e′及强化降压组IVSD、LVPWD、LVEDD、LVMI、RWT、E/e′小于基线位,强化降压组IVSD、LVMI、RWT小于标准降压组(均P<0.05)。③降压治疗24个月后,标准降压组及强化降压组GLS-endo、GLS-mid、GLS-epi大于基线位,强化降压组GLS-endo、GLS-mid、GLS-epi大于标准降压组(均P<0.05)。结论①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心肌力学受损,收缩功能减低;②降压治疗后心肌力学明显改善,强化降压治疗心肌力学改善程度大。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冠心病(CHD)非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心肌二维应变定量参数和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并接受PCI治疗的102例冠心病非心肌梗死患者为PCI组,另按同期、年龄匹配原则选择3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应用二维应变技术测量采集PCI组(入院时、术后14 d)和对照组靶冠状动脉灌注区心肌节段纵向应变(LS)、径向应变(RS)及圆周应变(CS)和应变率(SR),评价PCI组患者术后左室功能改善情况。结果PCI组入院时靶冠状动脉灌注区心肌节段LS、RS、CS和应变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PCI组术后14 d时LS、RS、CS、应变率较入院时升高,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PCI组入院时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每搏输出量(LV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PCI组术后14 d时LVEDV、LVESV、LVSV、LVEF值较入院时升高,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CI术可改善冠心病非心肌梗死患者靶冠状动脉灌注区心肌节段的LS、RS、CS、应变率以及左心室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心脏磁共振组织追踪技术(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 feature tracking technology,CMR-FT)评价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non-ischemic dilated cardiomyopathy,NIDCM)患者左心功能、左室3D应变以及应变对NIDCM心肌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确诊为NIDCM的33例患者(NIDCM组)及33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心脏磁共振平扫及晚期钆增强(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LGE)扫描,比较两组左室心功能及应变参数;根据LGE结果,将NIDCM组内左室心肌按照17节段分段法分为LGE阳性(164个)及LGE阴性(364个)两组,比较两组的3D应变参数。将参数进行可重复性检验、组间及组内均值比较、Pearson相关性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及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结果NIDCM组左室3D整体径向应变(global radial strain,GRS)、整体周向应变(global circumferential strain,GCS)、整体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GLS)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值均<0.001)。NIDCM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01),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LVESV)、左室质量(left ventricular mass,LVM)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01)。NIDCM组内LVEF与左室GCS呈负相关(P<0.01)。NIDCM组内LGE阳性心肌节段组的RS、CS及LS与LGE阴性节段组组间差异显著(P值均<0.05)。LGE阳性心肌节段RS在诊断NIDCM阳性心肌节段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AUC=0.785),CS及LS无明显诊断价值(AUC分别为0.584、0.665);当RS与CS联合诊断时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AUC=0.789);当RS与LS联合诊断时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AUC=0.811);当CS和LS联合诊断时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AUC=0.712);当RS、CS与LS三者联合诊断时的诊断价值(AUC=0.810)与RS和LS两者联合诊断价值近乎一致。结论利用CMR-FT的应变分析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NIDCM组的LVEF与左室GCS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使用CMR-FT技术的应变分析可以在无需对比剂的前提下识别NIDCM患者心肌纤维化具有潜在的临床诊断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技术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左室心肌功能的评估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就诊的慢性肾衰竭患者30例(慢性肾衰竭组)和同期健康体检的成人志愿者30例(健康对照组),使用Philips Acheva 3.0 T心脏磁共振成像设备,行心脏磁共振扫描,获得心脏电影序列;采用CVI42软件中的组织追踪工具对研究对象的心肌应变进行分析,检测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末期心室容积(EDV)、收缩末期心室容积(ESV)、搏出量(AV)、整体纵向应变(GL)、整体圆周应变(GC)、整体径向应变(GR)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慢性肾衰竭组EDV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132.3 ± 18.5)ml比(111.5 ± 15.1)ml],LVEF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62.41 ± 2.10)%比(67.30 ± 3.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肾衰竭组GL、GC、GR低于健康对照组[(-16.3 ± 3.1)%比(-11.1 ± 4.1)%、(-17.5 ± 2.9)%比(-13.7 ± 4.7)%、(36.5 ± 9.5)%比(46.3 ± 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b = 300、500、800 s/mm2,健康对照组、慢性肾衰竭组不同临床分期表观扩散系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慢性肾衰竭患者临床分期越高,其ADC值越来越低。结论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技术能准确、有效地评估慢性肾衰竭患者左室心肌功能指标变化。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技术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左室心肌功能的评估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就诊的慢性肾衰竭患者30例(慢性肾衰竭组)和同期健康体检的成人志愿者30例(健康对照组),使用Philips Acheva 3.0 T心脏磁共振成像设备,行心脏磁共振扫描,获得心脏电影序列;采用CVI42软件中的组织追踪工具对研究对象的心肌应变进行分析,检测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末期心室容积(EDV)、收缩末期心室容积(ESV)、搏出量(AV)、整体纵向应变(GL)、整体圆周应变(GC)、整体径向应变(GR)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慢性肾衰竭组EDV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132.3 ± 18.5)ml比(111.5 ± 15.1)ml],LVEF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62.41 ± 2.10)%比(67.30 ± 3.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肾衰竭组GL、GC、GR低于健康对照组[(-16.3 ± 3.1)%比(-11.1 ± 4.1)%、(-17.5 ± 2.9)%比(-13.7 ± 4.7)%、(36.5 ± 9.5)%比(46.3 ± 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b = 300、500、800 s/mm2,健康对照组、慢性肾衰竭组不同临床分期表观扩散系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慢性肾衰竭患者临床分期越高,其ADC值越来越低。结论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技术能准确、有效地评估慢性肾衰竭患者左室心肌功能指标变化。
简介:摘要:目的:心脏超声应用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诊断中并观察其效果。方法:选择观察时间段设置为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选择观察患者为我科诊断为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31例,并且分成一组,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二组,对比两组采用心脏超声诊断结果。结果:(1)一组和二组左心室射血分数、舒张早与晚峰值流速比值、左心室舒张内径、左心房内径比较,一组是53.85±5.33(%)、14.39±1.64、52.99±5.60(mm)、49.53±5.08(mm),二组是70.23±7.11(%)、5.27±0.76、40.31±4.37(mm)、25.80±3.19(mm),(t=5.636,p=0.010),结果有差异。(2)一组患者采用心脏超声检查后,病程一级、二级、三级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舒张早与晚峰值流速比值、左心室舒张内径、左心房内径有明显差异,(t=5,323,p=0.017)。结论:心脏超声应用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诊断中能够准确诊断并且能够判断患者病情,因此该种方法诊断效果优良,可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外周血CC趋化因子受体7(CCR7)表达与左室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抽取2018年4月至2019年7月于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完成治疗的47例AMI患者为对照组,另收集同期55例完成治疗的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为心源性休克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所有患者外周血CCR7的mRNA表达量及心肌做功指数(Tei)。参照左室功能相关评估标准评估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左室功能并分组,记录患者一般资料、CCR7 mRNA表达量等指标。分析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左室功能与CCR7的关系。结果心源性休克组CCR7 mRNA表达量、Tei指数为2.69±0.32、0.47±0.32,高于对照组的1.47±0.14、0.35±0.08(P<0.05)。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检验结果显示,CCR7 mRNA过表达、白细胞介素-6(IL-6)过表达可能是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左室功能下降的影响因素(OR>1,P<0.05),其中CCR7 mRNA过表达带来的影响最为显著。结论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多伴不同程度的左室功能下降,且患者左室功能下降可能与外周血CCR7 mRNA表达量有关,未来可考虑检测外周血CCR7 mRNA表达量以评估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左室功能下降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西孟旦对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影响。方法选取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2015年6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脓毒症伴心肌损伤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1例,在常规基础治疗上,对照组予以多巴酚丁胺治疗,治疗组给予左西孟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肌钙蛋白I(cTnI)、N-末端脑钠钛前体(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的变化及ICU住院时间、28 d生存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FABP、cTnI、NT-proBNP各指标及LVEF、APACHEⅡ评分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6 h,两组患者H-FABP、cTnI、NT-proBNP水平[(26.22±7.22)µg/L比(39.93±9.85)µg/L,(25.97±6.93)µg/L比(34.86±8.55)µg/L,(0.004±0.002)µg/L比(1.580±0.360)µg/L,(0.003±0.003)µg/L比(0.760±0.210)µg/L,(1 561.73±633.70)ng/L比(2 570.06±747.95)ng/L,(1 602.28±681.45)ng/L比(2 225.53±585.14)ng/L]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188、5.172、28.031、23.079、6.586、4.443,均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H-FABP、cTnI、NT-pro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2.489、12.598、2.323,均P<0.05);治疗后72 h,两组H-FABP水平均较治疗后6 h降低[(39.93±9.85)µg/L比(6.28±1.07)µg/L,(34.86±8.55)µg/L比(5.82±1.88)µg/L],cTnI、NT-proBNP水平均较治疗后6 h升高[(1.58±0.36)µg/L比(2.72±0.55)µg/L,(0.76±0.21)µg/L比(1.78±0.49)µg/L,(2 570.06±747.95)ng/L比(3 623.27±1 105.28)ng/L,(2 225.53±585.14)ng/L比(3 128.08±1 098.07)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105、12.251、5.053、4.645,均P<0.05)。治疗后72 h,对照组cTnI、NT-proBNP水平均高于治疗组(t=8.171、2.035,均P<0.05),两组患者H-FA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72 h的APACHEⅡ评分较治疗前降低、LVEF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718、11.380,9.049、9.501,均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APACHEⅡ评分改善程度均更为显著(t=2.583,P<0.05),而治疗后两组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ICU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左西孟旦能降低脓毒症患者H-FABP、cTnI、NT-proBNP水平和APACHEⅡ评分,提高LVEF水平,减轻患者心肌损伤。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应用左西孟旦的影响。方法 将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9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对照组45例,观察组45例,两组患者都给予了常规治疗方案,其中对照组在此基础之上采用的是多巴酚丁胺治疗,观察组则采用的是左西孟旦治疗。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各项指标(LVESI、LVEDI、LVEF)、心肌损伤各项指标(cTnI、BNP)、治疗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 治疗以后两组患者LVESI、LVEDI均有所下降,LVEF有所上升,同时观察组明显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以后两组患者cTnI、BNP均有下降,而且观察组明显要比对照组更低一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以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要比对照组高一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应用左西孟旦效果会更加显著,不仅使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大幅度增强,而且心肌损伤降低,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联合应用二维斑点追踪(2D-STI)技术和左室压力-应变环(PSL)对左室射血分数(LVEF)保留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后左心室心肌应变和整体心肌做功指数进行定量评估。方法选取2020年1-11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住院的LVEF保留的重度AS拟行TAVI的患者20例为TAVI组,选取同期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成年人20例为对照组,采用2D-STI获取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心内膜层、中层、心外膜层心肌纵向应变(LSendo、LSmid、LSepi),分析心导管测量的主动脉压、有创左心室收缩压分别与血压、用外周肱动脉收缩压结合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的无创左心室收缩压的相关性,应用无创PSL评估左室整体做功指数(GWI)、整体有用功(GCW)、整体无用功(GWW)、整体做功效率(GWE),比较TAVI组术前与对照组以及TAVI组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左室心肌应变和心肌做功的差异。结果TAVI组术前GLS、LSendo、LSmid、LSepi较对照组降低(均P<0.05),术后1周LSendo提高,术后3个月GLS、LSendo、LSmid、LSepi增高(均P<0.05)。TAVI术前有创测量的主动脉压与无创测量的外周肱动脉收缩压、有创测量的左心室收缩压与无创预估的左心室收缩压呈正相关(r=0.658、0.565,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TAVI组术前GWE降低,GWW增高(均P<0.05)。与TAVI组术前相比,术后1周GWI、GCW降低(均P<0.05);与术后1周相比,术后3个月GWI、GCW、GWE增高,GWW降低(均P<0.05)。结论联合应用2D-STI和PSL可定量评估重度AS患者TAVI手术前后的左室心肌收缩功能,为临床评价TAVI疗效提供了更为客观的参考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就心脏彩超诊断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Hypertensive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with left heart failure;HLVH-LHF)患者的价值实施研究。方法:抽取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收治本院的32例HLVH-LHF患者以及健康体检者32例,前者纳入观察组,后者纳入对照组,为其实施心脏彩超检查,对比其检查结果。结果:对比左室收缩末、舒张末内径以及左室短轴缩短、左室射血分数,观察组指标水平均相对较高,对比差异强烈(P<0.05)。结论:将心脏彩超作为HLVH-LHF患者的诊断检查手段具有可行性,操作简单,可清楚显示、评估患者心脏状态,临床参考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T1 mapping技术探究心外膜脂肪组织(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对肥厚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左室重构的影响。材料与方法通过心脏磁共振电影序列、对比增强前、后T1 mapping 序列对52例于本院确诊为HCM患者的EAT、心肌细胞外容积比率(extracellular volume fraction,ECV)进行测量,通过ECV衡量左室纤维化水平。将EAT以中位数划分为高、低两组,评估EAT及相关临床因素对左室纤维化的影响,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对上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共线性诊断,并进一步比较不同EAT值发生梗阻性心肌肥厚的差异。结果高量EAT患者心肌ECV值高于低量EAT患者(P=0.003),且高量EAT发生梗阻性肥厚者多于低量EAT (P=0.012)。男性ECV值高于女性(P=0.047),性别与EAT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容差≥0.1,VIF≤5),其他临床因素与ECV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高量EAT发生梗阻性心肌肥厚者增多,是HCM间质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青年频发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对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18—2019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就诊的有心悸、乏力、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心脏结构及收缩功能正常、24 h动态心电图显示频发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1 000次/24 h)的50例青年患者作为室性早搏组,50名青年健康受试者为对照组。静态和24 h心电图作为频发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诊断方法,采用超声心动图脉冲多普勒及多普勒组织成像模式测量左室舒张功能指标,并进行相关影响因素与多普勒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左室舒张功能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室性早搏组E峰减速时间较长[(203.2±22.9)ms比(192.4±16.1)ms,t=-2.730,P=0.008],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值速度(Ea)较低[(10.3±2.8)cm/s比(11.9±2.9)cm/s,t=0.748,P=0.010],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与Ea的比值(E/Ea)较高(6.6±0.8比6.0±0.4,t=-0.775,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室性早搏组Ea与舒张晚期运动峰值速度(Aa)的比值(Ea/Aa)较低(1.02±0.33比1.11±0.30,t=1.466,P=0.14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二尖瓣环收缩期运动峰值速度(Sa)未见统计学差异。相关性分析发现,24 h室性早搏总搏数与Ea(R=-0.686)和Ea/Aa(R=-0.654)呈负相关,与Aa呈正相关(R=0.431)。进一步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频发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Exp(B)=2.070,P=0.002]是左室舒张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之一,即频发室性早搏患者发生左室舒张功能减退的危险是健康受试者的2.07倍。结论频发(≥1 000次/24 h)的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可导致青年左室舒张功能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