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胡惠雯 胡河 许鹏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国实用医刊》 2022年第12期
  • 机构:湖北文理学院附属医院 襄阳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襄阳 441000,湖北文理学院附属医院 襄阳市中心医院心内科,襄阳 441000,南漳县中医医院心肺科,南漳 4415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西孟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数(LVEF)及心室重构影响。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湖北文理学院附属医院收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00例,按照交替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和西孟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心功能指标[LVEF、舒张末内径(LVDD)、每搏心输出量(SV)]和心室重构指标[室内径缩短率(LVFS)、后壁厚度(LVPWT)、室间隔收缩末期厚度(IVSS)]、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9.00%,99/100)高于对照组(91.00%,91/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2个疗程后LVEF、SV、LVFS均升高,LVDD、LVPWT、IVSS均降低,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t=6.66、4.91、4.36、4.13、5.42、5.08,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孟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显著,可延缓心室重构,提高LVEF,改善患者心功能,且安全较高。

  • 标签: 心力衰竭 左西孟旦 左室射血分数 心室重构
  • 简介:摘要部分分数减低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经治疗后左心室分数改善,甚至恢复正常,被称为分数改善心衰。左心室逆重构是其中重要病生理基础,与临床预后改善相关。本文从分数改善心衰定义、发生机制、临床特征、评估、治疗及随访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 标签: 心力衰竭 射血分数改善 治疗 心室重构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束支起搏(LBBP)与右心室起搏(RVP)在房室传导阻滞伴分数降低患者起搏参数、安全性及心脏结构与功能改善。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诊断为房室传导阻滞伴左心室分数(LVEF)降低(<50%),且初次尝试LBBP或原RVP升级LBBP患者;回顾入选我院同时期具有相同入排标准及植入适应证且初次行RVP植入患者。比较两组基线及随访1年时起搏阈值、感知、QRS时限变化、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结果共入选62例患者,其中LBBP组34例,年龄(69.1±16.5)岁,其中男25例;RVP组28例,年龄(70.3±16.1)岁,其中男21例。LBBP组自身及起搏QRS时限分别为(132.1±35.6)ms和(109±21.5)ms,束支夺获阈值(0.61±0.37)V/0.5 ms,感知(9.2±6.4) mV;RVP组自身及起搏QRS时限分别为(136.3±26.6)ms,(167.9±21.1)ms,阈值(0.73±0.34)V/0.5 ms,感知(10.4±2.8) mV。LBBP组随访1年时,LVEF增幅为8.3%,LVEDD减少幅度为3.9 mm;RVP组平均LVEF增幅为2.8%(P=0.024),但LVEDD反而增大1.9 mm。LBBP组LVEF增高≥10%比例高于RVP组(41.2%对25.0%,P=0.180),未见LVEF下降超过10%患者,而RVP组中17.9%(5/28)患者LVEF下降超过10%。结论在房室传导阻滞伴LVEF下降患者,LBBP阈值低、感知良好,参数与RVP相似,有明显心功能及心室重构获益。

  • 标签: 心力衰竭 左束支起搏 右心室起搏 房室传导阻滞 同步化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评估分数(LVEF)正常轻链型心肌淀粉样变(AL-CA)患者心肌应变,探讨3D-STI评估LVEF正常AL-CA患者预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20年5月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住院确诊为AL-CA且LVEF≥50%患者80例,依据患者是否发生终点事件分为两组:终点事件组和无终点事件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3D-STI相关参数及随访结果。采用Cox回归比例风险模型针对生存状态进行单因素及多元素回归分析,以寻找预测患者发生不良事件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和3D-STI相关指标。结果纳入患者均完成随访,随访时间为20(7.3,40.8)个月。随访结束,25例患者发生全因死亡即终点事件。与无终点事件组相比较,终点事件组舒张末期最大壁厚度(MLVWT )、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e′)显著增加(均P<0.05),LVEF、整体纵向应变(GLS)、基底段纵向应变(LS)减低(均P<0.05)。校正年龄、性别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底段LS(HR=0.812,95%CI=0.675~0.976,P=0.026)为AL-CA患者发生终点事件独立预测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基底段LS≤13.07%AL-CA患者更易发生终点事件。结论基底段LS可作为AL-CA患者发生终点事件预测指标。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三维斑点追踪成像 心肌淀粉样变性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西孟旦联合辅酶Q10对分数降低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并予以分析。方法:受试者即医院从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83例HFrEF患者,以单双数字法将其分成实验组41例及参照组42例。参照组予以常规治疗以及西孟旦干预,实验组则在参照组基础上增用辅酶Q10干预。分析两组疗效,治疗前后心脏超声和血清NT-proBNP水平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显效23例,好转16例,无效2例,参照组显效20例,好转12例,无效10例,实验组疗效优于参照组(χ2=6.012,P=0.014)。治疗前两组LVEDD、LVESD、LVEF以及血清NT-proBNP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均P>0.05);治疗后实验组LVEDD、LVESD以及血清NT-proBNP水平均低于参照组,且治疗后实验组LVEF高于参照组(均P<0.05)。结论:西孟旦联合辅酶Q10治疗HFrEF疗效显著,可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值得推广普及。

  • 标签: 心力衰竭 左西孟旦 辅酶Q10 疗效
  • 简介:摘要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是一组病因复杂临床综合征,其发病率及病死率高。心脏磁共振(CMR)多模态参数成像可无创地“一站式”评估心脏结构、功能及组织学情况。该文阐述了CMR对HFpEF临床诊断、预后评估及疗效监测应用价值。

  • 标签: 心力衰竭 磁共振成像 诊断 预后 舒张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非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经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后达到分数改善心衰(HFimpEF)标准患者中性心律失常事件(VAE)发生情况,探讨在此类人群中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作为心脏性猝死(SCD)一级预防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2013年1月至2022年4月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起搏器(CRT-P)或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非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173例,其中18例患者因符合SCD二级预防被排除,最终纳入155例患者,中位年龄66.7岁,年龄范围18~85岁,男108例(108/155,69.7%),中位随访时间27个月(12~55个月)。根据基线及末次随访时左心室分数(LVEF)分为LVEF未改善分数降低心衰(HFrEF)组(末次随访LVEF≤40%或ΔLVEF<10%)及LVEF改善HFimpEF组(末次随访LVEF>40%,且ΔLVEF≥10%),其中HFimpEF组根据末次随访LVEF是否≥50%分为LVEF完全改善组(末次随访LVEF≥50%)和LVEF部分改善组(末次随访,40%<LVEF<50%),分别比较其基线特征及术后VAE发生情况,VAE定义为持续性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需抗心动过速起搏和/或恰当放电治疗或药物复律治疗。结果研究共纳入155例患者,其中HFimpEF组95例,HFrEF组60例;两组患者VAE发生率分别为5.3%和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HFimpEF组中64例患者LVEF部分改善,其中4例(4/64,6.3%)记录到VAE;31例LVEF完全改善患者中仅1例(1/31,3.2%)记录到VAE,两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3%对3.2%,P=0.89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女性、不符合SCD 1.5级预防适应证、不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CRT后达到HFimpEF独立预测因素。随访时未达到HFimpEF标准及CRT植入前心衰病程是VAE发生独立预测因素。结论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CRT后HFimpEF者,其VAE发生率明显低于HFrEF者。LVEF部分改善组与LVEF完全改善组VA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标签: 心力衰竭 非缺血性心肌病 心脏再同步治疗 室性心律失常 心脏性猝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组织特征追踪(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 feature tracking,CMR-FT)技术对分数保留肥厚型心肌病患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CMpEF)左心室功能价值。材料与方法对70例HCMpEF患者及42例健康对照组行3.0 T心脏磁共振稳态自由进动序列扫描后,将图像导入CVI42后处理软件,测量心基本功能参数及整体3D应变参数,包括:径向(radial)、周向(circumferential)及纵向(longitudinal)峰值应变(peak strain,PS)、收缩期峰值应变率(peak systolic strain rate,PSSR)及舒张期峰值应变率(peak diastolic strain rate,PDSR),采用SPSS 26.0软件对两组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CMpEF组各个方向PS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径向:26.00 (14.63) vs. 32.39 (10.55),周向:(-17.30±4.55) vs. (-19.67±3.73),纵向:(-8.14±3.25) vs. (-10.74±3.26),HCMpEF组vs.健康对照组,单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HCMpEF组各个方向PSSR及PDSR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SSR径向:1.55 (0.94) vs. 1.85 (0.61),周向:-0.99 (0.39) vs. -1.13 (0.29),纵向:-0.49 (0.38) vs. -0.67 (0.28),单位:s-1,P<0.05;PDSR径向:-1.37 (-0.86) vs. -2.17 (1.35),周向:0.87 (2.44) vs. 1.16 (0.53),纵向:0.46 (0.24) vs. 0.68 (0.33),单位:s-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HCMpEF患者尽管分数保留,但是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已经受损,CMR-FT定量分析技术可以为评价心脏功能提供新依据。

  • 标签: 心脏磁共振 组织特征追踪 心功能 应变 肥厚型心肌病 射血分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现状,根据调查情况提出具体改进对策。方法:本次调查选取时间段为2019年11月5 日-2020年5月12日,以滨州某医院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HFpEF患者100例(有效患者数),通过让其填写调查问卷初步分析其自我管理现状。结果:HFpEF患者男女比例不均衡,且女性患者居多,且年龄不同患病记录也不同,从患者年龄构成比例来看,老年人比较多,且多合并多种并发症。从其达标率来看,比例为36.60%,其中有5项达标的仅为6例,占调查总数6%。从达标总人数来看,药物管理这一项的人最多,占59%,饮食管理这一项为58%,其他达标人数比较少。结论:HFpEF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尤为重要,能够显著提升预后效果,也能引导其健康生活,使之了解自己疾病情况,提升其安全意识。

  • 标签: 射血分数 心力衰竭 自我管理 调查与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左心室分数轻度下降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合并束支传导阻滞患者中行束支起搏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入选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因慢性心衰合并束支传导阻滞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行束支起搏患者,进行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入选标准:①窦性心律、束支传导阻滞、QRS时限≥150 ms;②经优化药物治疗>3个月后仍有慢性心衰症状、体征且左心室分数(LVEF)在36%~50%;③同意植入双腔起搏器行束支起搏。随访6个月,比较术前与术后QRS时限、起搏参数、临床心功能、超声心动图参数变化。结果共入选11例患者,其中男7例(63.63%,7/11),年龄(64.27±12.85)岁。11例患者束支起搏均成功,成功率100%。QRS时限从术前(167.09±9.69)ms缩窄为(114.91±15.16)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中和术后6个月相比,起搏阈值、感知参数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阻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99.09±119.70) Ω对(588.82±84.99) Ω,P<0.001];心功能(NYHA分级)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5±0.52)级对(1.45±0.52)级,P<0.001);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显著下降[(954.27±287.72)pg/ml对(229.10±69.08)pg/ml,P=0.023);左心室分数(44.00%±5.33%对54.73%±4.92%,P<0.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9.18±6.08)mm对(53.64±5.66)mm,P=0.011]、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45.55±6.15)mm对(36.36±5.37)mm,P=0.001]、心房内径[(46.45±6.47)mm对(43.27±6.42)mm,P=0.002]、二尖瓣反流程度(2.14±0.95对1.45±0.79,P=0.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左心室分数轻度下降慢性心衰合并束支传导阻滞患者,束支起搏成功率高,术后随访6个月起搏参数稳定,临床心功能显著改善。

  • 标签: 起搏器,人工 心力衰竭 左心室射血分数 左束支传导阻滞 左束支起搏
  • 简介:摘要多项研究发现,超常左心室分数(snLVEF)人群具有长期及短期不良心血管预后,且存在性别差异,然而其病理生理改变尚不明确。snLVEF发病人群广泛,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及可疑冠心病人群1/3。因此,有必要对其加深认知,以期指导临床诊治。该文从发病人群、临床预后、病理生理改变等方面介绍其研究现状,并简介影像学在其中应用潜能。

  • 标签: 心力衰竭 每搏输出量 心室功能障碍,左 发展趋势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对分数降低心衰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选择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进行治疗效果。方法 按照对比治疗观察形式进行探究,纳入在2020年10月至2022年4月收治患者中300例为对象,并随机进行1至300编号,任意选取其中150例,在治疗过程中以常规方式进行用药,作为对照组,在对剩下患者进行治疗时选择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分析患者恢复情况。结果 结合对两组心功能指标对比可见,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 射血分数降低心衰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在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患者中,不同程度收缩压(SBP)变异性(BPV)对心脑血管事件(MACCE)影响。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诊治188例分数保留型HF患者,建立基线和3年随访数据库。利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计算SBP变异系数(SBP-CV),根据SBP-CV三分位数(<10.3,10.3~12.4,>12.4)将患者分为3组,包括轻度(SBP-CV<10.3)、中度(SBP-CV为10.3~12.4)和重度(SBP-CV>12.4)BPV组。比较三组患者随访MACCE风险,分析患者MACCE发生风险和BPV相关性,并评估MACCE危险因素。结果188例BPV患者中,轻度、中度和重度BPV患者分别有74例(39.4%)、62例(33.0%)和52例(27.6%)。三组年龄、吸烟、高血压、心房颤动、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和B型利钠肽等均有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平均随访(35.3±4.3)个月,失访18例(9.6%),共有76例MACCE,轻度、中度和重度BPV组分别有20例(10.6%)、24例(12.8%)和32例(17.0%)。中度和重度BPV组MACCE发生率显著高于轻度BPV组(HR=3.729,95%CI:1.507~6.387,P<0.001),且随着BPV程度加重,MACCE发生率逐渐升高(P=0.018)。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R=1.791,95%CI:1.230~3.046)、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卒中(HR=2.207,95%CI:1.339~4.181)、心房颤动(HR=2.115,95%CI:1.114~3.079)、B型利钠肽(HR=1.407,95%CI:1.332~3.096)、睡眠呼吸暂停(HR=2.135,95%CI:1.462~4.971)和中重度BPV(HR=2.769,95%CI:1.318~5.737)是MACCE发生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0.05)。结论合并BPV分数保留HF患者发生MACCE风险高,且随着BPV程度加重,MACCE发生率逐渐升高,BPV升高是发生MACCE危险因素。

  • 标签: 心力衰竭 血压变异性 心脑血管事件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心室分数对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DCAD)患者行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CE)后发生早期心肌梗死预测价值及左心室分数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研究。选取2018年5月—2020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CE+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DCAD患者。术前收集患者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左心室分数。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术后心肌梗死(PMI)分为PMI组和无PMI组。采用线性回归模型、logistic回归模型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左心室分数与PMI发生相关性及左心室分数影响因素。结果最终纳入120例行CE+CABGDCAD患者。PMI组32例(27%),年龄(62±8)岁,男性27例(84%),其中24例(75%)为下壁PMI。无PMI组88例(73%),年龄(62±8)岁,男性70例(80%)。PMI组术前左心室分数低于无PMI组[55%(49%,64%)比62%(55%,67%),P=0.01],围术期肌钙蛋白I、主动脉球囊反搏泵使用率、住院时间高于无PMI组。调整年龄、性别和体重指数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心室分数与PMI存在负相关性(OR=0.93,95%CI:0.89~0.98,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左心室分数<60%是预测PMI发生界值(AUC=0.67,敏感度为64%,特异度为69%,P=0.01);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OR=0.52,95%CI:-1.13~-0.60,P<0.001)、术中前降支桥血管流量(OR=-0.20,95%CI:-0.15~-0.01,P=0.02)、糖尿病史(OR=-0.28,95%CI:-8.25~-1.85,P=0.002)与术前左心室分数负相关。结论左心室分数是DCAD患者CE术后发生PMI独立预测因素,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糖尿病密切相关,并影响术中前降支桥血管流量。

  • 标签: 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 术后心肌梗死 左心室射血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