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请愿外篇》(短篇小说)1931年11月513作;载1932年6月10日《文学月报》创刊号,署名芦焚。《请愿正篇》(短篇小说)1931年11月25日完稿;载1932年1月20日《北斗》杂志第2卷第1期,署名芦焚。《失丢了太阳的人》(诗)1931年11月26日作;载1932年1月20日《北斗》杂志第2卷第1期,署名芦焚。《MayDay》(散文诗)写作日期不详;载

  • 标签: 师陀 著作年表 陀著作
  • 简介:(1910—1988)是一位艺术个性鲜明的现代作家,现存书信80封。这里披露的是其中的部分书信,由笔者对每封信的写作背景等相关史料做了必要的说明与阐释,从中不仅可以了解作者创作思想的发展轨迹,而且还可以窥见到社会急剧变化的一鳞半爪。

  • 标签: 书信 师陀 现代作家 个性鲜明 写作背景 发展轨迹
  • 简介:的短篇小说创作出手不凡,第一部短篇小说集《谷》出版一年之后,就荣获《大公报》文艺奖金,这是30年代唯一一部获奖的短篇小说集;他的散文创作更因为其独异的韵味受到了读者长久的青睐;他改编的话剧《大马戏团》连演七十天而不衰,话剧《夜店》更是好评如潮,巴金、夏衍、李健吾、郑振铎、唐弢、许广平都曾撰文给予热情的肯定。也偶有诗歌创作,

  • 标签: 师陀 短篇小说集 诗论 《大公报》 小说创作 30年代
  • 简介:在长篇小说《结婚》中,以结婚这一主题为脉络,展示了租界化上海的独特层面。《结婚》和上海租界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揭示出租界深层的文化特性,并且渗透着殖民的因子,这些都凸显出师的文化立场和精神困境。

  • 标签: 租界文化 空间 殖民意识 反讽性
  • 简介:是京派散文作家群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散文创作数量颇丰,且多以写人记事为主。他的作品既有京派散文的创作特点,又有个人的风格特色。在散文创作中,用辛辣讽刺的笔触揭示社会的荒凉与颓败,用忧郁沧桑的文字抒写浮生的忧伤与辛酸。在的散文作品里常常透出缕缕的哀惋与感伤情绪。

  • 标签: 师陀 散文 哀伤 忧虑
  • 简介:对鲁迅而言,是一个"迟到"的"学生"。1936年10月,在上海万国殡仪馆,见到了鲁迅第一面也是最后一面。这之前的三年,两人不通书信,不曾谋面,似乎并无交集。

  • 标签: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师陀 鲁迅 创作 底色 文字
  • 简介:作于抗战时期的小说集《果园城记》是一部有着深刻象征含义的文化反思型小说,民族的灾难使客观冷静地反省着中国的命运和前途,完成了对于乡土中国的想象和批判:它既指向中国传统文化,更指向乡土中国进入现代后的文化生存困境。无论从整体还是局部象征上,作家都实现了此种目的。

  • 标签: 师陀 《果园城记》 象征 文化寓言
  • 简介:陈奕迅作品,往往在不经意间被感触。这种不经意是多方面的。比如说他的歌词、他的演唱会。比如这首《飞轮》,在《TimeFlies》推出之后,始终让我玩味至今。瞰视人生兜转过后,得与失又是否能用时计准确筹算?滴答无情追赶,当时光飞逝,我们的悲欢爱恨代表什么?拥有时计不等同我们拥有时间,是否想到这份无奈?

  • 标签: 陀飞轮 轿车 车型 品牌
  • 简介:《一片土》是小说思想与艺术形式转型的标志。与其北京时期作品那种明显的左翼倾向和完整纯粹的小说形式不同,《一片土》以寓言的形式表现了特定时期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标志着作者“北京”寻梦生涯的结束,也预示了其灵魂进入徘徊状态,开始自觉扣问知识者的精神困境。以此为界,小说的艺术形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由注重完整纯粹的小说形式转向抒情化、散文化、非小说化。也因此《一片土》成为思想和艺术都趋于成熟的《果园城记》的先导性作品。

  • 标签: 《一片土》 转变标志 序曲
  • 简介:1979年10月5日,在一文中谈到,抗战期间自己有三部未完稿:其间曾发表而未能写完的作品即有:(1)《雪原》(这是应香港《大公报》副刊主编杨刚之约,以北平'一二·九'学生运动为题材的三部曲,后因香港沦陷于日寇之手,《大公

  • 标签: 之间关联 争斗之间 师陀
  • 简介:对我来说,2009年是内容丰富的一年,丰富得就像京极夏彦的小说一样。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有快乐的和不快乐的,但全都意义重大。也正是这一年,我的第一篇小说出现在了一月份的《推理世界》上。对我来说,这是一种鼓舞,

  • 标签: 小说 《怿陀使》 文学 当代作品
  • 简介:1.夜半盗宝清咸丰十年秋后的一天,刚过午后,天色有点阴沉沉的。在北京城的一片空地上,围满了一圈人,个个伸着脖子,大瞪着眼睛看一老一少在杂耍。那老者约莫五十来岁,干瘦而精壮;那小者不过十二三岁,聪敏而机灵。只见那老者一打抱拳,高声道:"各位父老乡亲,在下专以陀螺为艺,行走江湖多年,人送外号‘老螺子’。此乃犬子,人称‘小螺子’,今日特来京师献丑,讨口饭吃。还望各位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说着,老螺子一扬手,从腰中盘出一条长鞭,小螺子望半空一抛,只见一个脸盆大小的陀螺打着旋朝下落。

  • 标签: 咸丰十年 子一 去哪儿 天京城 团团围住 上洋
  • 简介:现代作家的乡土小说与沈从文、废名等京派作家的乡土小说既有相通之处,又有精神内蕴的差异.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文体风格的相似性,但在对乡村世界的情感态度及审美追求上则表现出实质性的不同.

  • 标签: 师陀 京派作家 文体风格 情感态度 审美追求
  • 简介:屠陈以名行,字滋堂,一九七一年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印社社员、北兰亭创始会员、济宁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兖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 标签: 协会会员 书法家 济宁市 副主席 兖州市
  • 简介:佛像最初建于何时、何地的“佛像起源”说,自A·伏歇·A·K·库马拉斯瓦米以来一直有争论,至今尚未见到结果。争论的焦点为最初产生的佛像是犍罗?还是秣菟罗?或是贵霜朝以前?还是贵霜朝以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罗胡意泽·德·来乌(Louhuizen—deLeeuw)、J·马歇尔(J.Marshall)、高田修这些学者,对此问题作过详细研究。尤其高田修的大作《佛像的起源》(岩波书店1957年),论述极其详细。但是对佛像的起源并没有最终的结局,相反,唤起近年越发活跃的议论。

  • 标签: 佛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岩波书店 起源 马歇尔 争论
  • 简介:印度诗人和剧作家迦梨娑在他的名作《沙恭达罗》里,生动地表现了净修女沙恭达罗和国下豆扇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成功地描绘了沙恭达罗和豆扇的艺术形象。对于女主人公沙恭达罗,评论者一致加以赞美,没有产生重大分歧;但对于男主人公豆扇,人们的看法却不大一致:豆扇是一个正面人物呢,还是一个反面人物呢?作者对他是歌颂呢,还是批判呢?对于这个问题,主要存在以下两种看法:一种是肯定的,认为豆扇是一个理想的国二E,是一个正面人物,他与沙恭达罗的爱情是美满的,作者对他是歌颂的;另一种是否定的,认为豆扇是一个荒淫的国乇,是一个反面人物,他不配与沙恭达罗结合,作者对他是批判的。我觉得这两种看法虽然都可以从作品中找到一些依据,但是都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

  • 标签: 艺术形象 《沙恭达罗》 爱情故事 正面人物 反面人物 女主人公
  • 简介:久远的年代里,在喜马拉雅山南边,恒河西岸,有一个中等大小的国家叫西楼毗尼耶,国王叫戈力摩亚。戈力摩亚聪明又英武,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人们过着富裕平安的生活。戈力摩亚住在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里,宫殿建在地势险峻的山丘顶,四周是织锦一样美丽的平原,宽广的恒河涌着波涛缓缓流过,河上各色各样的船只像花瓣一样绚丽多姿。

  • 标签: 国家治理 喜马拉雅山 宫殿 船只
  • 简介:《因罗网》是宫泽贤治所称的“西域异闻”三部曲之一。而宫泽贤治在作品中要表现的主题却不是《华严经》中所描述的“因罗网”的世界。主人公“我”跋涉于高原的目的在于“礼拜太阳”,对“我”而言“太阳”是神圣的存在。在宫泽贤治看来,太阳是绝对的,是宇宙万物的源动力,是“佛”。“因罗网”的奇妙光辉是“太阳”照耀的结果。而作品主人公“我”和“三名天童子”的身世设定也与宫泽贤治的这种佛教宇宙观一致。

  • 标签: 因陀罗网 太阳 《法华经》
  • 简介:俄国有一个文学青年,写了一篇描写乞丐生活的短篇小说,请教著名作家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有一句描写一个吝啬的绅士给乞丐一个小钱的话.原文是:"他把一个钱投到乞丐的手里."思妥耶夫斯基看了很不满意,便给他改为:"他把一个小钱向乞丐投下,钱落在地上,叮叮当当地滚到乞丐脚边."这一改动,前后就大不一样了.

  • 标签: 妥耶夫斯基 思妥 耶夫斯基投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