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讨重组组织型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科住院行rt-PA静脉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09例,栓前、栓过程中及栓后予以标准化护理,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并发,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rt-PA静脉栓治疗护理包括栓前的准备,栓时的用药管理及病情观察,栓后的护理,在栓过程及栓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栓后早期给予饮食指导及康复训练;109例患者中,81例病人基本痊愈,20例遗留不同程度肢体活动障碍,治疗有效率95.8%。结论rt-PA静脉栓治疗显著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预后,栓前、栓过程中及栓后应给予患者全面细致的护理。

  • 标签: 静脉溶栓 急性缺血性卒中 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的重组组织型酶原激活剂静脉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之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20例进行实验研究,根据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病患进行小剂量重组组织型酶原激活剂治疗,观察组进行标准剂量重组组织型酶原激活剂治疗,对比两组病患的临床治疗效果,神经功能评分和生活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标准剂量重组组织型酶原激活剂进行静脉栓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具有一定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静脉溶栓
  • 简介:组织型酶原激活物(tissueplasminogenactivator,tPA)静脉栓是目前唯一被证实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ischemicstroke,AIS)有效的内科治疗手段,但tPA最佳剂量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国际脑血管病指南推荐采用标准剂量(0.9mg/kg)治疗。由于种族差异等因素,有人认为亚洲AIS患者选择低剂量tPA可能更为合适。

  • 标签: 急性缺血性卒中 PA 静脉溶栓 低剂量 纤溶酶原激活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栓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115例,均行r-tPA静脉栓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统计治疗前后神经功能(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变化情况,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5%(5/11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辅助r-tPA静脉栓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高。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组人尿激酶原对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因子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 66例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本次实验,入选病例均来自 2016年 1月至 2017年 10月,按照硬币法将其分为分析组( 33例)与对照组( 33例),分别给予重组人尿激酶原和尿激酶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心电图 ST段回落情况和血浆因子水平。结果:分析组患者心电图 ST段回落情况优于对照组,分析组患者 t—PA显著高于对照组, PAI—1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 P< 0.05。结论:对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能促进心电图 ST段回落,并改善血浆因子水平。

  • 标签: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 重组人尿激酶原 血浆纤溶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孕妇分娩前凝血功能、指标检验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来本院产前检查的孕妇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来本院体检的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两组女性的凝血功能,及功能等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PT(9.70±0.10)s、FIB(4.71±0.33)g/L、DD(0.52±0.05)mg/L、FDP阳性率30.30%、D-D阳性率27.27%;对照组PT(13.69±1.42)s、FIB(2.70±0.58)g/L、DD(0.33±0.04)mg/L、FDP阳性率为0、D-D阳性率3.03%。两组相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孕妇分娩前,对凝血功能、指标进行检验,有助于及时发现血栓及出血风险,并及时给予干预,以降低产后出血率,改善母婴结局。

  • 标签: 凝血功能 纤溶指标 血栓 产后出血
  • 简介:目的研究红花注射液联合重组组织型酶原激活剂(rt-PA)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血液流变学和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6月新疆建设兵团额敏第九师医院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rt-PA0.9mg/kg进行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给药基础上联合静脉滴注红花注射液40mL,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聚集率、黏稠度等血液流变学参数以及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三酰甘油(TG)等血脂指标,ADL量表评分以及NIHSS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3.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小板聚集率和黏稠度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TC、LDL、TG均明显改善,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ADL量表评分明显升高(P〈0.05),NIHSS量表评分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红花注射液联合rt-PA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使用rt-PA,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降低血脂,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

  • 标签: 红花注射液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急性脑梗死 血液流变学 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大量输血对急性创伤患者凝血功能和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输血多少分为观察组(大量输血)40例、对照组(少量输血)40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输血前、输血后1天时的凝血四项(PT、TT、APTT、FIB)、PLT(血小板计数)、D-D(D-二聚体)。结果输血1天后观察组PT、APTT、TT、D-D明显高于对照组,FIB、PLT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创伤后大量失血会影响机体凝血功能及系统,在输血救治时要及时监测。

  • 标签: 大量输血 急性创伤 凝血功能 纤溶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对介入支架治疗脑梗塞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系统影响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之间来我院治疗的脑梗患者共9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观察组用介入支架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阿托伐他丁进行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结果进行比较,即在治疗前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和神经功能情况,血浆tPA与PAI-1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2.22%低于观察组97.78%,对照组进行治疗后血浆tPA与PAI-1水平分别为(12.5±2.1)ng/ml,(67.2±20.2)ng/ml均高于观察组的(10.5±2.0)ng/ml,(10.5±2.0)ng/ml,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均比治疗前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介入支架治疗脑梗塞临床疗效显著,可以对神经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有效的对患者的系统进行改善,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显著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梗塞 支架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原发性肝癌诊断中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肝癌患者110例,将5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将55例非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对照组,然后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AFP水平,采用PIVKA-Ⅱ和AFP诊断方法对观察组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诊断准确性验证。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IVKA-Ⅱ和AF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IVKA-Ⅱ检测的原发性肝癌诊断准确率高达87.27%,明显高于AFP检测的67.27%,显著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中应用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能够有效提高原发性肝癌诊断准确率,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 原发性肝癌 临床诊断 AFP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为了探究钻颅引流辅助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应用了例举法、对比法以及分析法等,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103例经过钻颅引流辅助尿激酶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与保守治疗的病人进行系统的观察、分析与比较,得出相应的血肿清除率、以及病死率以及存活率等。结果经过钻颅引流辅助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病人明显比经过保守治疗的对照组存活率要高,前者方法治疗组的血肿清除时间大约在5-9天,平均的住院时间为10-20天;后者采用保守治疗的对照组的血肿清除时间大致为13-23天,平均住院时间为14-28天。而且前者方式治疗的时间较均短于保守治疗的方式。结论由此可以看出,手术治疗效果与保守治疗的效果要好,即钻颅引流辅助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效果要明显强于内科的保守治疗效果,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能够为以后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钻颅引流辅助尿激酶纤溶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总结并归纳手指再造术患者凝血与系统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 46例手指再造术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护理组和对照组各 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凝血与系统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进行各自护理以后,联合了优质护理的的护理组患者在凝血与系统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上,均远优于对照组,组间相差较大,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手指再造术患者凝血与系统的变化进行观察记录,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体现优质护理的显著优势,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手指再造术 凝血 纤溶系统 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肺炎患者系统功能和炎症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6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53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3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分析两组人员的相关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人员的FDP、D-D、PCT、CRP和ESR含量均较对照组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D-D与PCT、ESR之间并不具有相关性,P>0.05。然而,D-D与CRP具有相关性,且为正相关,P<0.05。结论相较于健康人群,重症肺炎患者的系统功能较为紊乱,与炎症反应有关,临床上监测系统功能和炎症指标的变化可用于评估、指导患者的病情,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工作。

  • 标签: 重症肺炎患者 纤溶系统功能 炎症指标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应用尿激酶预防性栓对中心静脉长期透导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例留置有长期透导管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尿激酶进行局部预防性栓,30分钟后抽出尿激酶,每月2次,观察12个月。记录患者每次透析时血流量是否充足、导管通畅率、导管功能等内容。结果12例患者透析时血流量良好、导管通畅率为98.96%;导管功能良好为67.01%,护理效果明显。结论定期使用尿激酶预防性栓能维持MHD患者长期透导管通畅,保证充足的透析血流量。

  • 标签: 预防性溶栓 血液透析 中心静脉长期血透导管
  • 简介:摘要各种原因所致外周血中催乳素水平的异常增高,一般认为催乳素浓度高于30μg/L(30ng/ml)或880~1000mU/L时应视为高催乳素。本文旨在探讨高催乳素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临床诊断和治疗。

  • 标签: 高催乳素血症 病因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特征是雄激素过多,排卵功能障碍和多囊卵巢形态。雄激素过多多毛,反复发作的痤疮和雄激素性脱发,男性化非常少见.高雄激素多毛、雄激素性脱发、反复发作的痤疮和男性化.患者出现其中任何一个体征,就可诊断为高雄激素.目前治疗多毛和高雄激素临床症状的方法很多,医生应评估其严重程度,来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多毛症 高雄激素血症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生化检验过程当中血清胆固醇出现异常的原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110例在该院接受血液生化检验出现血清胆固醇异常的110例患者,对患者血清胆固醇出现异常情况与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提出相应处理建议。结果此次实验110例胆固醇出现异常患者中,有10例胆固醇是偏低的,100例是胆固醇上升的。结论在生化检验过程中胆固醇上升出现几率较大,主要包含用药引起、有糖尿病、肝脏病变、慢性肾功能发生障碍等,因而在临床治疗方面需要给患者更多关心,对患者饮食进行合理控制,防止胆固醇再度升高。

  • 标签: 血生化检验 血清胆固醇 异常原因
  • 简介:奶牛四肢无力、卧地不起,有明显的肌肉震颤和卧地时间延长,吞吐困难,当呼吸肌受累时则出现呼吸困难.病牛食欲减退,泌乳减少,母牛产后次日体温突然升高至41℃,喘气、精神不振,食欲废绝、肌肉松弛、软弱无力、头低耳垂、极为困倦,母牛长期喜吃谷物、青贮料.

  • 标签: 低血钾症 奶牛 治疗 食欲减退 呼吸困难 卧地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