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2个遗传性异常酶原家系进行表型及基因突变分析,探讨遗传性异常酶原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和3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2例发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先证者1及其家系成员(共4代8人)和先证者2及其家系成员(共3代5人)的外周静脉标本,检测酶原活性(PLG:A)、蛋白C活性、蛋白S活性、抗凝血酶活性及酶原抗原(PLG:Ag)、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含量等指标进行分析。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PLG基因的所有19个外显子及其5′和3′侧翼区,用DNA直接测序法分析其扩增产物;测序结果使用Chromas软件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数据库中公布的人类PLG基因参考序列进行比对,寻找突变位点,采用反向测序法予以证实。结果2例脑梗死患者均为青年起病,先证者1的PLG:A降低为21%,其4名家庭成员的PLG:A降低至50%左右;先证者2及2名家庭成员的PLG:A降低至50%左右;2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PLG:Ag和其余检测指标均基本正常。通过基因分析发现,先证者1的PLG基因第15号外显子存在c.1858G>A纯合错义突变,先证者1的4名家系成员和先证者2及其2名家系成员的PLG基因第15号外显子存在c.1858G>A杂合错义突变,导致酶原的第620位丙氨酸突变为苏氨酸(p.Ala620Thr)。结论PLG:A水平降低与PLG基因p.Ala620Thr错义突变有关,先证者出现脑梗死可能与p.Ala620Thr错义突变导致机体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受抑制有关。

  • 标签: 遗传 异常纤溶酶原血症 脑梗死 基因 突变
  • 简介:缬沙坦组、红花组与模型组比较PAI-1含量明显降低(P<,实验末各组大鼠t-PA及PAI-1含量的比较结果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缬沙坦组和红花组

  • 标签: 酶原激活物 纤溶 溶酶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动脉栓药物可用药的新方法和新途径,逐步提升大脑整体动力功能的康复速度。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治疗组采用插管方式,抽取患者脑动脉少量,100毫升至200毫升,加入肝素抗凝剂,注入适量的尿激酶,放置在40℃水温的浴箱内部,模拟人体的内部实际环境,使尿激酶可以在体外实现激活,完成线维酶原的溶解,转变为酶。选取50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进行对比。结果当选用导管尖端到达实际理想部位的时候,注入酶血液,实现对病变位置的高浓度给药,药物滞留在血栓位置,血栓可以得到迅速的熔接。治疗组的治疗效果良好。结论脑血栓的药物介入治疗,可以有效的避免局部血栓的形成,对局部给药,加强药物的浓度,降低药物的计量量,逐步缩短治疗时间,提升治疗的靶向性,在临床治疗上具有广泛的治疗意义。本文将针对原始用药的治疗方法,对药物的体内反应过程进行分析,避免药物与血液之间出现反应,造成药物随血液远离病灶,药物无法到达病灶,血液出现回注现象,形成线维,即线维酶。采用病灶局部给药的方式,提升局部药物的浓度,实现精准靶向血栓溶解,在临床用药上具有良好的反馈效果。

  • 标签: 自体血液 纤溶酶 脑动脉溶栓
  • 简介:重组组织型酶原激活剂(rtPA)经肝素处理后与未经处理的rtPA比较,结果显示,rtPA在体外的活性提高50%~90%,在兔体内的半衰期延长1min,同时也提高了rtPA对热的稳定性

  • 标签: 肝素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半衰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价酶原激活物对急诊脑梗死患者栓的疗效及其护理。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间急诊室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8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人组织型酶原激活物栓治疗和常规护理干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均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值、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arthel)评分值及白介素-6(IL-6)值。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2.35%,明显高于对照组为61.76%(P〈0.05);NIHSS评分值、Barthel评分值及IL-6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94%,明显低于对照组为17.65%(P〈0.05)。结论:采用酶原激活物治疗急诊脑梗死患者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治疗,其栓的疗效较好,能改善患者的精神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

  • 标签: 纤溶酶原激活物 脑梗死 溶栓治疗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急诊脑梗死患者栓治疗中酶原激活物的应用效果,并观察其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 2017年 9月 -2019年 6月,在我院进行急诊脑梗死诊断治疗的患者 6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3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人组织型酶原激活物进行栓治疗与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采用酶原激活物对急诊脑梗死患者进行栓治疗,并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可取得显著治疗效果,达到确保患者身体健康的最终目的。

  • 标签: 纤溶酶原激活物 急诊脑梗死 溶栓效果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重组组织型酶原激活剂静脉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3.6-2024.5本院接诊的74例ACI患者为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尿激酶静脉栓治疗)与观察组(重组组织型酶原激活剂静脉栓)。比较两组NIHSS、Barthel评分、血管通畅度和并发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管通畅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组组织型酶原激活剂静脉栓治疗ACI可显著恢复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自理能力,栓效果显著。

  • 标签: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静脉溶栓 ACI
  • 简介:组织型酶原激活剂(t-PA)是人体内重要的丝氨酸蛋白酶,它能特异地激活血栓中的酶原,使之成为具有溶解纤维蛋白能力的酶,临床上将提纯的t-PA作为心血管栓塞性疾病急救和康复治疗的首选药物。由于t-PA在天然材料中含量甚微,难以大量制备,基因工程产品产量有限,临床应用货源紧缺且价格昂贵。为探索心血管疾病的基因治疗和预

  • 标签: 酶原激活剂 组织型 心血管疾病 基因治疗 小鼠 启动子
  • 简介:摘要:重组组织型酶原激活剂(rt-PA)在临床是一种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药物,它通过激活酶原,将其转化为酶,从而达到溶解血栓以恢复脑血流量,而减少神经元的损伤。多年来,rt-PA在临床中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应用广泛。虽然rt-PA在临床治疗中疗效显著,但在其使用过程中仍有些许欠缺,如会出现出血风险及治疗窗口狭窄。结合前期的研究,对近几年的rt-PA相关知识进行综述,广大研究者也一直在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期望日后能提高药物疗效,降低药物副作用。

  • 标签: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8月-2014年8月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疏通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r-tPA静脉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r-tPA静脉栓治疗效果显著,因此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溶栓治疗 纤溶酶原激活剂
  • 简介:在研究t-PA过程中,区分t-PA与其它药物的较特异方法是采用抗体中和抑制试验。本文用200μgt-PA经背部皮下多点免疫家兔,待产生的抗体效价经ELISA测定达1∶1000后,经兔动脉放血收集抗血清。该血清有DE-32直接过滤法纯化,检定其纯度及特异性后,用于中和抑制试验检定t-PA的基因工程产品。结果表明本组构建表达的野生型t-PA和突变体t-PA的活性均能被兔抗t-PA抗体抑制,为特异产品。

  • 标签: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抗血清 中和抑制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所选病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使用rt—PA栓治疗。结果rt—P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显著。结论rt—P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降低患者的年并发,减少病死率,临床上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重组组织型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栓治疗青年卒中患者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徐州市中心医院2010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102例青年脑卒中(年龄≤45岁)患者,入院后均接受rt-PA治疗,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2分),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比较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好组之间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预后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102例患者均完成90 d临床随访,其中预后良好组55例,占53.92%(55/102);预后不良组47例,占46.08%(47/102)。2组文化程度、栓前收缩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家族遗传史、血尿酸水平、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栓前收缩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家族遗传史、血尿酸水平、栓前NIHSS评分是青年卒中患者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结论青年卒中患者预后不良与文化程度较低,收缩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血尿酸水平较高,有家族遗传,栓前NIHSS评分较高有关系,应当引起临床重视,及早采取针对性对策,最大限度改善青年卒中患者预后。

  • 标签: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静脉溶栓 预后 卒中,青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ACI)静脉栓治疗中应用重组组织型酶原激活剂(rt-PA)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60例患者,均确诊为ACI,调取时间为2020.04~2021.05范围,对照分组方式为随机法,研究对象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组组织型酶原激活剂早期急诊栓治疗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栓治疗,观察组采用重组组织型酶原激活剂早期急诊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溶栓 脑卒中
  • 简介:摘要黄斑下出血是一种极大影响患者视力预后的眼底病变,目前尚无标准化治疗方案。组织型酶原激活剂(tPA)在其治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阐述黄斑下出血的病理生理机制、目前手术治疗手段。tPA在黄斑下出血治疗中的应用,并阐述其有效性及安全性;对比新旧两种药物及介绍新手术方式,以期对黄斑下出血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出血,黄斑下 激活剂,纤溶酶原,组织型
  • 简介:用重组组织型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TissueTypePlasminogenActivator,rt-PA)改良方案(rt-PA10mg在两分钟内静注,接住在45分钟内以0.88mg/min速率滴注40mg,滴完前5分钟作心电图,心肌酶检查,判定心肌再灌注,若心肌未获再灌注,冠脉未再通,则继续给予rt-PA以同样速率0.88mg/min滴注50mg总剂量不超过100mg,根据非介入性临床指标判断,心肌再灌注率91.4%,未见严重出血并发及住院期冠脉再堵塞,23例rt-PA用量50mg及9例用量100mg获心肌再灌注,结果显示:改良方案可提高心肌再灌注率及降低费用,并且不增加出血并发及住院期内冠脉再堵塞。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溶栓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讨重组组织型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科住院行rt-PA静脉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09例,栓前、栓过程中及栓后予以标准化护理,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并发,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rt-PA静脉栓治疗护理包括栓前的准备,栓时的用药管理及病情观察,栓后的护理,在栓过程及栓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栓后早期给予饮食指导及康复训练;109例患者中,81例病人基本痊愈,20例遗留不同程度肢体活动障碍,治疗有效率95.8%。结论rt-PA静脉栓治疗显著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预后,栓前、栓过程中及栓后应给予患者全面细致的护理。

  • 标签: 静脉溶栓 急性缺血性卒中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