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冯友兰先生说:“哲学是人类精神的反思。所谓反思就是人类精神反过来以自己为对象而思之。”经过100多年的反复和努力,中国法哲学研究初见成效,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构筑了独立的法学范畴体系和话语结构,使法学从其他学科中分离出来;二是形成了独特的法律思维方式,使法律同其他社会现象区别开来,并形成最具影响力的学术力量以指导社会按照法治的要素重塑利益结构。但是,囿于复杂的社会因素,中国法理学尤其是宪法法理学,对公共权力的合法性和运行机制缺乏整体性的、形而上性的反思,公法基础理论欠缺所表现出来的弊端已经十分明显。公法哲学就是关于权力和人权的哲学。步入新世纪,中国公法领域迫切需要形而上的沉思,中国法学最有价值的范式研究和体系建构也将在公法领域里发生。

  • 标签: 公法哲学体系 方法论 公共权力体系 意识形态化 公共哲学
  • 简介:<正>笛卡尔之所以被历来的哲学家尊为欧洲近代哲学的始祖,是因为他根本否定了以论证基督教神学为宗旨的中世纪经院哲学,创立了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和愿望的“实践哲学”。笛卡尔在其著作《哲学原理》的序中明确规定了新哲学的内涵与外延:“哲学一词表示关于

  • 标签: 中世纪 十八世纪 伦理学 笛卡尔哲学 上帝 思想
  • 简介:先秦思想研究迄今未曾揭示墨子学术中法哲学体系。讨论显示,墨子法哲学体系基础是其知识论,其工巧表现在逻辑形式上的数学分析。定义系统是其审案功能的保障。

  • 标签: 墨子 法哲学体系 知识论 逻辑形式
  • 简介:我今天讲演,只写了提纲,并不刻意准备,更不想作大报告。只想把留在自己记忆中的最难忘的要点,把化入我血脉深处的李泽厚哲学“颗粒”先跟大家讲,以后有时间再慢慢把它提升、严谨化。我认为李泽厚的哲学体系由六个板块组成。这六个板块包括纯粹哲学、历史哲学、伦理哲学、文化哲学、政治哲学、美学哲学

  • 标签: 哲学体系 李泽厚 纯粹哲学 历史哲学 伦理哲学 文化哲学
  • 简介:德国古典哲学中,人的问题始终占有核心的重要地位。康德的批判哲学以及实用人类学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人是什么”;费希特的知识学是对人的自由本质的揭示;谢林的同一哲学和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哲学虽然把绝对同一体或绝对精神作为统摄和支配整个自然和人类的更高力量,但实际上是把人的精神或理性提升到了“绝对”、“上帝”的高度,而且在这个异化的范围内仍给予人以重要地位;费尔巴哈的感性哲学由人本学和自然学两部分构成,他虽然强调了人对于自然的依赖性,但肯定在地位上、在道德即价值论意义上人高于自然。因此,我们完全可以从“入学”的角度,尤其是从人、自然、神(绝对精神)三者的相互关系的角度,来重新梳理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线索。

  • 标签: 德国古典哲学体系 地位
  • 简介:从柏拉图的哲学体系分析和论证了其对文字作用的贬低;继而分析了柏拉图的记录者身份,探讨了柏拉图如何试图消解文字与言说的尴尬关系;通过比较柏拉图与孔子、庄子的语言观,进一步探讨了文字与言语关系的重要性。

  • 标签: 柏拉图 哲学体系 语言观
  • 简介: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地位,朱熹建构了自己的人性论和伦理学说,并且提出了“天命之性”、“气质之性”、“道心99、“人心”、“天理”、“人欲”思想。“天命之性”属于社会属性,“气质之性”既包括社会属性还包括自然属性;“人心”离不开“道心”,“道心”也离不开作为物质基础的“人心”;“天理”和“人欲”根本对应,要以“天理”消除“人欲”。朱熹把“三纲五常”提升到“天理”的高度,从而虚构了作为绝对精神本体的“理”。朱熹的人伦哲学是当时农民的精神桎梏,是统治阶级的工具。

  • 标签: 朱熹 哲学体系 人性论 天理
  • 简介:康德提出世界历史理念,认为自然目的性引导人类走向公民法治社会,只有在世界公民法制社会中人的能力才能发展完善。黑格尔进一步发展了世界历史理念,指出其核心是一切人的作为人的自由。德国古典哲学的“世界历史是世界法庭”的眼界,在全球化的今天具有不容忽视的思想价值。

  • 标签: 德国 古典哲学 世界历史理念 康德 黑格尔
  • 简介:生命体验指的是对于人的存在的超越性的直接觉知。熊十力一生中可以探知的生命体验有六次,可分为观空与悟有两类,分别从大空、大有两面表现出其对终极存在的直接体验。熊十力借助于儒、佛二教及西方哲学理论,把生命体验解说为见体、证量、性智等,它是本体的自知自明,是非对象化、非经验的,可以称之为本体认识论。熊十力以性智概念为基点,衡论中西哲学,并以之建构起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哲学体系

  • 标签: 熊十力 生命体验 性智 哲学建构
  • 简介:19世纪西方德国古典哲学的一个中心问题,就是探讨了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德国古典哲学的先驱康德,在这个问题上走入了二元论的不可知论。继康德之后,费希特、谢林、黑格尔都用正、反、合的辩证思维方式,论证了思维与存在之间能够达到一致或符合,证明人有能力认识这个世界。在东方6世纪智(538-597)创立天台宗,就提出了关于“思维与存在同一”的“一念三千”命题,并用空、假、中的辩证思维方式,论证了心、物之间,能够达到圆融,证明人有能力把握绝对真理。两者所不同的,只是德国古典哲学用清晰、明了的哲学语言来表达,而天台宗则用含混、简约的佛学语言来表达而已。

  • 标签: 德国古典哲学 思维与存在 天台宗 黑格尔 图式理论 费希特
  • 简介:对人的理性的哲学思考是研究人的最本质的,也是哲学所以成为哲学的问题.从古希腊哲学德国古典哲学,人的理性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人的理性的发现、人的理性的探争、人的理性的复苏和人的理性的解放.

  • 标签: 理性 发现 探争 复苏 解放
  • 简介:穆勒的《逻辑体系》论及了莱布尼茨、康德、兰贝特三位德国学者的有关思想,而自这本书被译介到德国之后,也受到了狄尔泰、布伦塔诺、弗雷格、胡塞尔、海德格尔等众多德国学者的关注。对穆勒的《逻辑体系》和德国哲学之间这种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考察旨在为德国哲学研究的知识背景提供一个有益的补充。

  • 标签: 穆勒 《逻辑体系》 德国哲学
  • 简介:德国古典哲学以其特有的思辨形式充分展示了对人的主体性创造能力的无限信任和对人的主体解放的不懈追求等思想因子,将人的主体性价值彰显和生存解放融会于社会发展前进的思辨有机系统中。其中以莱布尼茨单子论社会有机体思想、康德的人类社会互为目的与手段的有机体思想、黑格尔理念整体主义的国家有机论中关涉社会有机体理论为其主要代表。他们力求用思辨的有机体理论视角来发现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思辨的有机体理论中内蕴的有益思想因子,为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的真正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来源。

  • 标签: 德国古典哲学 思辨社会有机体 莱布尼茨 康德 黑格尔
  • 简介:康德“知识论转向”的意义并不是要背离“存在”问题,相反,他要深化存在的内涵,要让存在的“规定性”取代之前“存在”的抽象和空洞。由此,“自由一无限”成为了康德哲学的核心环节之一。康德的“理性一自由一意志一德性”赓续了古希腊“认识你自己”的传统。遵循这个思路,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三位德国古典哲学家均在康德开辟的哲学方向上付出了努力。德国古典哲学并未放弃传统的“存在”问题,而是深化和发展了这个主题。费希特以自我意识为起点,将康德的三大批判整合为体系;谢林的“同一性”原则以及“理智直观”进一步推进和弥补了康德哲学;黑格尔则用“精神”的能动性以及积极的辩证法将“思想体”通过自身的矛盾发展成为“存在体”。

  • 标签: 德国古典哲学 “存在”问题 “认识你自己” 康德哲学 知识论转向 “同一性”
  • 简介:马克思主义哲学传人中国之后,就变成了中国文化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用汉语文化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笔者认为要承继中国文化的变易大流,深刻领受汉语言的最本质性的涵义,即赋义活动;领受字与字之间、词与词之间、句与句之间的生存论——本体论结构.这种语言由于适合于深刻的哲学思维而能够承担起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使命.

  • 标签: 汉语文化 生存论 本体论 马克思主义 哲学体系
  • 简介:(《江淮论坛》1985年第5期)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有其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规律),即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关系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即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

  • 标签: 江淮论坛 人类社会 革命变革 思维领域 人类认识史 社会历史领域
  • 简介:摘要:在现代企业管理的复杂环境中,寻求一种兼顾效率与和谐的治理模式成为关键。本文尝试借鉴中医理论的智慧,探索其在构建企业治理的管理哲学体系中的应用价值。中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辨证论治、整体观念和动态平衡的哲学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在某些方面有着深刻的共鸣。通过深入剖析中医理论的核心要素,我们将揭示其对企业治理的潜在启示,为管理实践提供新的思考角度。

  • 标签: 中医理论 企业治理 管理哲学 体系研究
  • 简介:在理性陷于危机的当代,重读康德的著作是走出迷茫的一条“林中路”。康德的批判理性强调人的道德进步和精神成长的重要意义,克服了启蒙理性只重视知识的片面性与独断性;康德的实践理性规范了“目的王国”中的主体间性的关系,把主体性推进到主体间性,从而为当代交往理论提供了形而上学基础,架设了通往后现代的桥梁。

  • 标签: 德国 古典哲学 康德 理性 交往理论 批判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