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度颅脑损伤并意识障碍患者的急诊抢救。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并意识障碍70例患者资料,随机分两组,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意识障碍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和非药物治疗,但目前临床上仍然没有关于意识障碍的治疗指南。本文就药物治疗、康复物理治疗以及神经调制技术对已有的治疗方法进行阐述,以期为意识障碍患者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并为科研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 标签: 意识障碍 药物治疗 感官刺激 神经调制技术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青年男性,明确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第2程化疗中突发尿便障碍、四肢无力,并迅速进展至昏迷。多次评估脑脊液常规、生化、细胞学均未见异常,骨髓涂片完全缓解,病因诊断一度陷入困境。患者后续通过脑脊液病原DNA二代测序检出细小病毒B19序列获得病因线索。头颅磁共振成像的特征表现、细小病毒B19特异性抗体及后续出现的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提供了进一步佐证。该患者最终诊断为细小病毒B19感染相关脑脊髓炎,经过人免疫球蛋白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神经系统症状及影像学征象完全恢复。

  • 标签: 脑脊髓炎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细小病毒B19
  • 简介:摘要音乐作为一种能给人带来情感体验的听觉刺激,可以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进而改善患者的行为功能。本文就音乐疗法治疗意识障碍(DOC)患者的疗效、治疗机制、应用现状及音乐类型选择等进行综述。

  • 标签: 音乐疗法 意识障碍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意识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的90例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意识障碍患者,按照半年时段划为两组,2020年1月前就诊患者设为对照组(C组)45例,2020年1月后就诊患者设为研究组(S组)45例。C组采用常规治疗,S组在C组基础上联合纳洛酮治疗,对比结果。结果:S组治疗效果高于C组,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的联合治疗有着十分突出的效果,药效突出,不易引发不良反应,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疾病 意识障碍 纳洛酮
  • 简介:摘要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是神经系统疾病中较为严重而持久的后遗症。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是慢性意识障碍常见的并发症,它的出现会阻碍患者的意识恢复。本文就脑损伤后意识障碍及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的发病机制、高压氧治疗在其中作用机制与疗效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意识障碍 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 高压氧治疗
  • 简介:摘要: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是临床常用的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药物,其参与血小板生成的全过程。临床常见不良反应为心律失常、水肿等,极少伴发意识障碍。本次报道临床所见1例使用rhIL-11后反复发作心律失常伴发意识障碍的病例,以为广大一线临床医生提供经验。

  • 标签: 重组人白介素-11,心律失常,意识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评价院前急救意识障碍治疗中不同剂量纳洛酮使用效果。方法:入选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接受院前急救的意识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与研究组(42例)患者。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结合予以3.2mg/d纳洛酮、研究组结合予以6.4mg/d纳洛酮。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GCS评分及临床疗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GC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7d、14d的GCS评分相比对照组显著更高(P

  • 标签: 院前急救 意识障碍 剂量 纳洛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期意识障碍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关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高压氧科220例行PICC置管术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对其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20例患者中42例发生PICC术后导管相关性感染(CRI),发生率为19.1%。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者在年龄、昏迷程度、基础病、卧床时间、单次置管穿刺次数、导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60岁、意识障碍程度深、患糖尿病(基础病)、卧床时间>3个月、单次置管反复穿刺及导管留置时间>3个月为发生PICC术后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工作中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必要的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感染发生率。

  • 标签: 中心静脉 导管相关性感染 危险因素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中实施急诊护理流程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接受急性脑梗死患者42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常规护理,后者急诊护理。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急诊护理流程 精神状况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意识障碍(DOC)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发生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及降低其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高压氧科要求PICC置管治疗的127例慢性DOC患者。按照是否发生上肢静脉血栓,将其分为血栓组(n=26)和非血栓组(n=101)。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二聚体、血PICC置管史、单次置管穿刺次数对慢性DOC患者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有明显影响(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D-二聚体、PICC置管史、单次置管穿刺次数是慢性DOC患者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存在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危险因素的慢性DOC患者进行针对性干预措施,可降低其发生率。

  • 标签: 慢性意识障碍 上肢静脉血栓 中心静脉导管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两种主要全身麻醉药物丙泊酚、七氟烷对急诊外伤患者术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选择160例在全麻下接受急诊手术的外伤患者,随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泊酚组和七氟烷组,两组患者分别使用丙泊酚和七氟烷维持麻醉,采集围手术期各项临床数据。术后1个月使用PCL-5量表评估两种患者PTSD发生率差异,分别对两组患者麻醉前受伤时间和PCL-5量表评分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研究PTSD发生危险因素。结果术后1个月,丙泊酚组患者PTSD发生率显著高于七氟烷组(24% vs 10.8%, P=0.034),丙泊酚组麻醉前受伤时间与PCL-5量表评分程负相关(r=0.229, P<0.01),而七氟烷组麻醉前受伤时间与PCL-5量表评分无相关性(r=0.001, P=0.804)。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丙泊酚的使用是PTSD发生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4)。结论在外伤患者急诊手术中,选择七氟烷进行全身麻醉相比丙泊酚麻醉对减少术后PTSD发生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 标签: 外伤 创伤后应激障碍 丙泊酚 七氟烷 急诊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量化脑电图(qEEG)对儿童重症监护病房非创伤性意识障碍患儿不良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研究对象为2019年1至5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月龄至11岁的62例非创伤性意识障碍患儿。入院24 h内NicoletOne脑功能仪床旁监测,记录qEEG参数,包括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相对α变异(RAV)、相对频带能量(RBP)和光谱熵(SE),监测前完成改良儿童格拉斯哥昏迷评分(MPGCS)。以儿童脑功能分类量表为出院后1年结局判断依据,将患儿分为结局良好组和结局不良组。变量与不良结局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变量对不良结局的预测效能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62例患儿中男39例、女23例,年龄12.0(5.8,24.0)月龄,结局良好组50例(81%),结局不良组12例(19%)。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37,95%CI 1.001~1.074,P=0.041)、重度异常aEEG(OR=128.000,95%CI 10.274~1 594.656,P<0.01)、RAV(OR=0.877,95%CI 0.810~0.949,P=0.001)、SE(OR=0.892,95%CI 0.814~0.978,P=0.015)和MPGCS(OR=0.511,95%CI 0.349~0.747,P=0.001)与不良结局显著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有重度异常aEEG(OR=315.692,95%CI 6.091~16 362.298,P=0.004)和RAV(OR=0.808,95%CI 0.664~0.983,P=0.033)与不良结局显著相关。aEEG和RAV预测不良结局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8(95%CI 0.735~0.927,P<0.01)和0.847(95%CI 0.733~0.926,P<0.01),最佳截断值分别为重度异常和38%,灵敏度分别为67%和83%,特异度分别为98%和84%,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9%和55%,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和95%,约登指数分别为0.647和0.673。aEEG+RAV联合指标预测不良结局的AUC增加至0.974(95%CI 0.898~0.998,P<0.01)。结论aEEG和RAV是非创伤性意识障碍患儿不良结局可靠的预测因子,aEEG+RAV联合指标可提高预测效能,qEEG客观性好,可作为结局评估的常规方法。

  • 标签: 脑电描记术 意识障碍 预后 儿童
  • 简介:摘要:在2018年发布的《神经重症康复中国专家共识(中)》意识康复技术部分中提到正中神经电刺激与经颅直流电刺激均可以促进患者意识神经网络恢复重建,目前对于经颅直流电刺激结合正中神经电刺激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对经颅直流电刺激和正中神经电刺激在意识障碍方面的应用进行讨论,希望能够为意识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意识障碍 经颅直流电刺激 正中神经电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