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用腹膜透析(PD)治疗并脱离透析的急进性肾炎(RPGN)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8年8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诊断并接受PD治疗的RPGN患者临床资料,入选者原发病因包括狼疮肾炎、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及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所有入选者均脱离透析及肾功能恢复。按照脱离透析时间分为早期脱离透析组(维持PD时间≤183 d)和晚期脱离透析组(维持PD时间>183 d)。比较两组患者进入透析时和脱离透析时临床指标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两组患者累积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48例RPGN患者被纳入本研究,患者维持透析时间中位数为178(76,378)d。与晚期脱离透析组比较,早期脱离透析组患者进入透析时的尿量、血清白蛋白、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较低;肉眼血尿及合并高血压占比亦较低(均P<0.05)。早期脱离透析组患者脱离透析时血肌酐、血钙、血白蛋白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显著低于晚期脱离透析组,采用激素冲击、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及用血液透析过渡等治疗措施的占比高于晚期脱离透析组(均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累积不良预后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χ2=3.485,P=0.062)。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脱离透析时血肌酐≥209 μmol/L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HR=5.253,95%CI 1.757~15.702,P=0.003)。结论PD可用于狼疮肾炎、ANCA相关性血管炎和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所致RPGN患者的治疗。脱离透析时血肌酐≥209 μmol/L是RPGN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急进性肾炎综合征患者应用腹膜透析治疗的临床表现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本院肾病中心接收的急进性肾炎综合征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病例,依照腹膜透析时间分为早期组(脱离维持腹膜透析时间≤183d)和晚期组(脱离维持腹膜透析时间>183d),各50例,对比两组患者透析前后临床指标差异,并分析可造成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透析前,两组患者血压、尿蛋白量、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血总胆固醇对比(P>0.05),但晚期组患者尿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但晚期组患者血肌酐水平高于对照组(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紫癜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在2005-2011年间收治的83例紫癜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4例,对照组3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西医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数据。结果经过一系列的治疗,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观察组44例患者中,显效23例,有效17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0.9%,对照组39例患者中,显效16例,有效14例,有效9例,有效率为76.9%。结论在治疗紫癜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疾病的过程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对于患者病情的改善帮助较大,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急进性肾小球肾炎(RPGN)简称急进性肾炎,是一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起病急,进展迅速,由少尿、蛋白尿、血尿迅速进展为急性肾功能衰竭,预后恶劣。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基本发病机制为免疫反应,根据免疫病理表现不同可分为三型。I型为抗肾小球基膜型,系抗肾小球基膜抗体与肾小球基膜抗原结合,激活补体而致病;Ⅱ型为免疫复合物型,系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于或原位免疫复合物种植于肾小球,激活补体而致病,该型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其致病抗原可能为细菌或病毒;Ⅲ型为非免疫复合物型,其发生可能与肾微血管炎有关,病人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常呈阳性1。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肾炎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治疗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肾炎性肾病患儿7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两组患儿都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肾康灵胶囊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儿的24hUPQ、ALB和CHOL指标等数据进行比较,观察组患儿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且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数据间对比存在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小儿肾炎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传统西药加用中药肾康灵胶囊可有效改善患儿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进性肾小球肾炎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免疫吸附治疗,对照组采用甲泼尼龙、环磷酞胺以及硫唑嘌呤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共进行45次治疗,血浆平均处理量为(3854.2±1482.3)ml,其中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发生率分别为1例(10.0%)、2例(20.0%);观察组免疫球蛋白及抗体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吸附治疗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操作方便等优点,能有效改善预后,提高患者存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