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了解并比较手工分少白细胞红细胞和悬浮红细胞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582例患者分为输注悬浮红细胞组(1450例)和输注手工分少白细胞红细胞组(1132例),输注前测定Hb值,复查患者及献血者ABO和RH(D)血型并作凝聚胺法交叉配血试验,输血后给每例患者进行血液学分析,检查Hb值,然后再进行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结果:输注手工分少自细胞红细胞效果好于普通悬浮红细胞,并且输注手工分少白细胞红细胞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输注手工分少白细胞红细胞可以使输血后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降低。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输血在抢救生命,疾病治疗中已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人们对输血血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加注重其安全和疗效,传统的输血观念和手段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作为一门独立的医学科学,已进入成分输血的年代,是近代医学发展的结果1。它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输血技术是否先进的重要标志。成分输血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血液中各种有效成分分离出来,分别制成高浓度高纯度的制品,一血多用,容量小,稳定性好,疗效好,副作用低,输入相对安全,便于保存,减少了血液传播疾病并节约了血液资源,降低费用减少了病人经济负担等优点。成分输血是患者缺什么补什么成分。目前国际上成分输血比例已达到90百分,发达国家已超过95百分以上。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将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应用于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优势。方法:收集自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我市第一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共计110例作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将使用去白悬浮红细胞输血治疗的一组作为去白悬红组(n=40),采用悬浮红细胞输血治疗的一组作为悬红组(n=40)和未进行输血治疗的一组作为对照组(n=30)。统计不同输血组治疗期间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手术后创口愈合时间以及术后并发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去白悬红组输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5.0%)明显低于悬红组(22.5%),P <0.05;去白悬红组术后各类感染的总发生率(12.5%)略低于悬红组(17.5%)及对照组(20%),P>0.05;手术切口愈合时间去白悬红组更短,且住院时间亦缩短。结论:将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应用于结直肠癌围手术期输血治疗可减少不良输血反应,缩短术后创口愈合时间,且并未增加机体术后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红细胞(RBC)输注后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变化。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4月ICU输注红细胞患者157例,根据患者输血前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异常情况分为MCV异常组(n=78)与MCV正常组(n=79),比较两组输血前、输血后0、12、24、48h的RDW值,并计算RDW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输血后RDW值均升高,于输血后24h达到最高值,RDW变化值最大,输血后48h保持保持较高水平;MCV异常组RDW最大变化值大于MCV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对本站制备的不同规格的红细胞悬液及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的容量的统计分析,明确制备的红细胞成分的实际容量,满足现行标准要求,同时为本市临床输血患者的液体出入量计算提供依据。方法对本站2012年10月-2013年6月间制备的1单位、1.5单位、2单位的红细胞悬液和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容量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ml、300ml、400ml全血制备的悬浮红细胞容量范围分别为320.2±31.0ml,230±21.5ml,151±14.9ml,制备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容量范围分别为282.8±20.5ml,205.3±17.2ml和130.2±11.5ml,各值均与理论容量的上限接近,综合分析理论数据和实测数据,确定各容量标示量分别为310ml、230ml、150ml及280ml、210ml、130ml,血液容量在标示量的±10%内为该质控项目在控。
简介:目的探讨需长期输血者——再障患者输注少白细胞红细胞悬液与红细胞悬液的治疗疗效和引起的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NHFTR)比较。方法选择我院61例再障患者用少白细胞红细胞悬液与58例再障患者用红细胞悬液输注比较。结果再障患者输注少白细胞红细胞悬液与红细胞悬液相比,疗效无明显变化,但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NHFTR)明显减少。结论长期输血者——再障患者输血时,应选择少白细胞红细胞悬液输注。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血液肿瘤患者红细胞输注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6 月在我院治疗的 40 例血液肿瘤患者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20 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观察组给予红细胞输注 治疗,分析两组血液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以及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总疗效率为 95.00%(19/20) ,其中显效疗效率为 45.00%(9/20) ,有效疗效率为 50.00%(10/20) ,无效患者 1 例,无效率为 5.00%(1/20) 。对照组总疗效率为 60.00%(12/20) ,其中显效疗效率为 25.00%(5/20) ,有效疗效率为 35.00%(7/20) ,无效患者 8 例,无效率为 40.00%(8/20) 。观察组治疗血液肿瘤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对照组的满意度为 65.00% ,其中非常满意 5 名,占满意度 25.00% ,满意 8 例,占满意度 40.00 ,不满意 7 例,不满意率为 35.00% ;观察组满意度为 100.00% ,其中非常满意 12 名,占满意度 60.00% ,满意 8 例,占满意度 40.00% ,对照组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大量输注红细胞悬液患者输注前后血小板及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为到院患者的输血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以达到临床输血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临床大量输注红细胞悬液患者进行研究,对患者临床各项血液指标进行分析,观察其临床输血前后机体的血小板及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患者在输血后身体Hct、HGB指标都有明显的上升,且上升数值明显比输血前的机体指标要高,但是PLT的指标是比患者在输血前的指标要低的,患者在输液前后机体血液指标均出现了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在临床上接受输血治疗后,机体血小板出现了明显的稀释性的现象明显,因此,在临床进行大量输血干预期间,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指标监测。当人体血小板指标明显小于50*100/L时,应及时对患者采取血小板补充干预,以有效避免患者机体因为收到血小板指标偏低的情况导致凝血功能障碍。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悬浮红细胞在同等离心条件下储存中的溶血率变化。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3月—2013年8月该站收集的90袋每袋200mL的血液,随机分为3组,悬浮红细胞组(30袋)、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I组(30袋)、去白悬浮红细胞II组(30袋),将其3组分别放置4℃冰箱内28d,分别7d、14d、21d、28d分别取样检测溶血率。结果悬浮红细胞组溶血率分别是7d(0.59±0.02)、14d(0.11±0.07)、21d(0.13±0.08)、28d(0.21±0.11);去白悬红I组7d(0.14±0.09),14d(0.20±0.13),21d(0.24±0.14%,28d(0.10±0.22);去白悬红II组7d(0.10±0.06),14d(0.21±0.10),21d(0.32±0.16),28d(0.41±0.18)。结论红细胞溶血与血液在去白过滤的分离中受损有关,但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在保存期溶血率小于0.8%范围内可以用于临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