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因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功能缺陷而导致出血症状的预防和治疗方面,血小板是目前临床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在临床血液病、肿瘤和外科手术等方面,也是当今所采取的重要支持疗法[1]。为了帮助临床医师科学地选择并开展血小板,减少血小板的不合理使用,各国不同医疗机构和组织发布了血小板指南。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血小板指南进行比较分析,为临床工作中血小板的提供推荐意见和参考。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血小板输注 国内外 指南 血小板功能缺陷 临床血液病 血小板减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硬膜外间隙脉冲技术(PIEB)与持续技术(CHI)给药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5月在我院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100例妊娠期产妇,随机分为硬膜外间隙脉冲技术组(PIEB组)和持续背景组(CHI组)各50例。对比2组产妇不同时点(分娩镇痛前,分娩镇痛后1、2、3、5h,宫口开全,分娩时)的VAS疼痛评分。结果:PIEB组分娩镇痛后5h、宫口开全、分娩时的VAS疼痛评分低于CHI组,P<0.05。结论:PIEB给药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优于CHI给药,可减轻分娩疼痛,值得推行。

  • 标签: 硬膜外间隙脉冲输注技术 持续输注技术 分娩镇痛 VAS疼痛评分
  • 简介:为了研究骨髓腔内注射(IBM)异基因间充质干细胞(MSC)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大鼠骨髓MSC重建的作用,研究供体MSC植入状态以探讨MSCs的作用机制,将雌性F344胎鼠及新生鼠外周血(FNPB)及雄性F344大鼠BrdU标记骨髓MSC共移植入经致死量^60Coγ射线预处理的雌性Wistar大鼠,其中FNPB均由IBM,MSC则通过IBM或尾静脉注射。观察受鼠存活状况、供体HSC植入水平及骨髓MSC恢复情况,并以PCR检测Y染色体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受鼠骨髓MSC的来源。结果显示:两个FNPB+MSCs共移植组大鼠移植后60天均100%存活,两组比较生存率和供体HSC植入水平无统计学差异,但明显优于单纯FNPB移植组;移植后30天时各移植组受鼠骨髓MSC的增殖能力均未达正常水平,但MSC骨髓腔共移植组集落数(66.0±10.6)明显优于MSC骨髓腔和静脉共移植组及单纯FNPB移植组(P〈0.01);移植后60天时,免疫荧光法检测供体BrdU标记的MSC显示仅在少部分受体发现供、受体源性MSCs嵌合,但两个共移植组存活受鼠均检测到供体MSC来源Y染色体。结论:异基因MSC可促进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骨髓MSC恢复,尤以IBM为佳。

  • 标签: 骨髓腔内输注移植 间充质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移植
  • 简介:目的:探讨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non-myeloablativeallogene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NAST)联合供者淋巴细胞(DLI)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采用FBCA方案[氟达拉宾30mg/(m^2·d),用5d;马利兰4mg(kg·d),用2d;环磷酰胺0.6~0.8g/d,用2天;Ara-C2g/(m^2·d),用5d]对12例恶性血液病患者预处理,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第30d开始予DLI,并动态观察造血恢复指标、嵌合状态、GVHD及疗效指标。结果:12例患者造血顺利恢复,中性粒细胞(ANC)〉0.5×10^9/L平均为13d,血小板计数(PLT)〉20×10^9/L平均为14.5d,移植后第30d时经短串重复系列(STR—PCR)检测12例植活患者中10例为完全嵌合状态(CDC),2例为混合嵌合体,第90d时又有1例患者转为CDC,发生Ⅲ~Ⅳ度急性GVHD3例(25%),Ⅱ度急性GVHD1例(8.3%),发生慢性GVHD5例(41.7%),死亡3例,2例死于移植相关合并症,1例死于复发,9例存活,中位随访时间为321d(75~1143d),3例持续CR,2年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及复发率分别为66.7%、58.3%及8.3%。结论:NAST联合DLI治疗恶性血液病安全可靠,造血功能恢复迅速且持久稳定,长期无病生存率高,急性GVHD发病率、严重程度低,而白血病复发率并未增加。

  • 标签: 非清髓性预处理 造血干细胞移植 供者淋巴细胞输注 恶性血液病
  • 简介:目的:探讨大鼠尾静脉预经紫外线照射的供体脾细胞在同种异体坐骨神经移植中的作用。方法:2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未经紫外线照射的供体脾细胞注射组(非照射组)、经紫外线照射的脾细胞注射组(照射组)两组,每组10只。未照射组注射未经紫外线照射的供体脾细胞,照射组注射经紫外线照射的脾细胞,7d后移植供体神经。术后7d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查,术后8W行移植神经组织学检查。结果:照射组CD4^+百分率、CD4^+CD8^+比值较非照射组明显降低(氏O.01,P〈0.05),CD8^+百分率较非照射组明显升高(P〈0.01)。组织学检查显示,照射组的再生神经较非照射组多。结论:尾静脉内注射经紫外线照射的异基因脾细胞可诱导对异体神经移植的特异性免疫耐受。

  • 标签: 紫外线 脾细胞 免疫耐受 坐骨神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干细胞治疗肝硬化病人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总结 1 例干细胞治疗肝硬化患者护理问题的观察与护理。结果 护理过程中注重对患者心理护理、基础护理、病情观察、饮食指导和用药观察。结论 合理的护理计划是治疗成功的根本保证。

  • 标签: 肝硬化 临床案例 心理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洗涤红细胞是采用生理盐水进行洗涤并去除血浆后的红细胞制品,由于这种产品去除了绝大部分的非红细胞成分,包括血浆、血小板和细胞破碎残留物,故临床需求量逐年加大,笔者依据2009~2012年洗涤红细胞加工制备的数量从而分析临床用血情况.

  • 标签: 洗涤红细胞 血站 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肌肉注射维生素B12与口服甲古胺在治疗由于缺乏维生素B12而导致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原则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肌肉注射维生素B12组42例,B组为口服甲钴胺组38例。结果两组患者治疗一个月后,其疗效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肌肉注射维生素B12与口服甲古胺在治疗由于缺乏维生素B12而导致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临床疗效相似,但是口服甲钴胺治疗方法方便,患者的适应性较好,容易接受。

  • 标签: []维生素B12 肌肉注射 甲钴胺 口服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 简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vera,PV,简称真红)是一种原因未明的造血干细胞疾病。其特点为骨髓中红细胞系、粒细胞系和巨核细胞系呈过度增生,以红系增生最为显著,引起红细胞数及容量显著增多。血粘滞度增高,伴有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数升高。临床表现有皮肤粘膜红紫、高血压、脾肿大、血栓栓塞形成、出血以及血管神经系统症状。诊断真红主要根据多次外周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明显升高,前者≥6.5×10^12/L(男)或≥6×10^12/L(女),

  • 标签: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造血干细胞疾病 治疗 老年 外周血白细胞 神经系统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红细胞形态异常的检验意义。方法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检验并依据检验结果进行诊断。结论贫血患者不仅有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量的减少,也常有红细胞质量的改变,这些改变可从染色后的血涂片上反映出来。对贫血的病因分析具有一定的意义。因此,在贫血病例的诊断中,不仅要进行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的测定,还应仔细观察红细胞的形态有无改变。

  • 标签: 红细胞形态异常 检验意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动分析仪法对尿液红细胞(RBC)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3年12月入我院进行尿液检查的162例患者,每例患者取30ml尿液,平均分成3份,每份10ml,分别利用自动分析仪法、干化学法和显微镜法进行检测,对红细胞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自动分析仪法红细胞检出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干化学法和显微镜法,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自动分析仪法对红细胞的检测结果优于干化学法和显微镜法,检测结果更加直观、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尿液 红细胞 检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产科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快速成分输血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30例出血量3000ml-4500ml的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采用深静脉置管后早期、快速静脉推红细胞悬液200-400ml及多条静脉通道成分输血输液。结果30例患者经早期快速静脉推红细胞悬及多条静脉通道成分输血输液后抢救成功,其中2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抢救后行次全子宫切除,1例患者转送上级医院行子宫动脉介入治疗。29例患者预后良好,1例患者因产后出血5小时入院输血而引起席汗氏症。结论产科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应早期快速纠正休克,重症出血者应早期快速输血以抢救患者生命,保证患者生命质量。

  • 标签: 失血性休克 深静脉置管 静脉推注 红细胞悬液 成分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