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在阴道细菌检验中应用细菌培养法以及 PCR检验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诊断、治疗的细菌性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 80例,统计患者入院时间为 2019年 1月 -2020年 1月,患者入院后采集阴道分泌物进行检验,在检验过程中分别应用 PCR检验法与细菌培养法,进行两种检验方式的阳性检出率对比分析。结果:对比两种检验方式下的阳性检出率, PCR检出率明显高于细菌培养法, P<0.05;且 PCR检验结果表示,各菌种检出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P<0.05。结论:在阴道细菌检验中选择 PCR检验法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且操作简单便捷,能够明确患者炎症感染情况,具有较高的检测准确率,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疾控中心 ELISA 法和 TRUST 法在梅毒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筛选 2018 年 6月至 2019 年 4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受体检的 142例疑似梅毒感染患者,均接受梅毒血清学实验,分别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法( TRUST)与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对筛入者进行检验,分析两种不同检测方法在梅毒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ELISA 法检测阳性率、敏感性均高于 TRUST 法( χ2 值分别为 5.004、 33.244, P < 0.05)两种方法特异度对比( χ2=0.132, P > 0.05)。结论 根据分析对比显示, TRUST法与 ELISA 法在梅毒检验中, ELISA 法诊断准确率更高,且敏感性优于 TRUST 法,可作为临床诊断检测梅毒的首选方法,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比较盐水法交叉配血和凝聚胺法交叉配血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中选取65例。规范采集静脉血液5ml,将每份血液标本分为A、B两份,其中标本A采用盐水法交叉配血,标本B采用凝聚胺法交叉配血。观察主侧和次侧的阳性检出结果,比较凝聚胺法中特异性凝集和非特异性凝集的消失时间。结果:两种方法在主侧阳性检出率上相近(P>0.05);凝聚胺法在次侧的阳性检出率(16.92%)高于盐水法(4.62%),有显著性差异(P<0.05)。凝聚胺法交叉配血时,非特异性凝集的消失时间明显短于特异性凝集的消失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交叉配血时采用凝聚胺法能提高次侧阳性检出率,非特异性凝集的消失时间短,可保证输血安全。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肝胆外科手术感染预防工作中皮下引流与开放换药法的效果。方法:择取 2017年 6月至 2019年 6月在本院接受手术的 180例肝胆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两组各包含 90例患者。分别对其实施皮下引流法和开放性换药法,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相对于常规组,研究组患者的治疗费用更少、瘢痕宽度更少, P< 0.05,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基本情况和治疗有效率、感染率可知,相对于常规组,研究组患者的治疗基本情况更优,治疗总有效率更高,感染率更低, 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胆外科预防手术感染的工作中,运用皮下引流法能够获得更理想的预防效果,在临床中可推广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在抗 -HIV 测定中采用金标法和酶联免疫法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 2016 年 10 月~ 2019 年 5 月我院收治的 924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进行血液样本采集,均于晨起空腹状态下采集 5mL 血液,采血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来执行,分别采用酶联免疫法以及金标法进行检测,对比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 结果: 金标法和酶联免疫法确诊血样的阳性率分别是 1.30 %、 0.65 %,采用免疫印迹法确诊的阳性例数为 11 例,阳性率为 1.19 %( 11/924 )。 结论: 酶联免疫法与金标法在抗 -HIV 检测中均有一定的测定效果,金标法快捷、方便、可行性高,临床上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选择恰当的检测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CP法与PBL在心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8月,在我院心内科的护理实习生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使用PBL法,观察组使用CP法进行教学,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两组在实践操作成绩的对比中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理论成绩比较中,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法和PBL法在心内科护理教学中均具有应用优势,可提高护理实习人员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二者对比中,CP法在知识理论护理带教中,优于PBL教学法。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阴道炎患者阴道细菌检查中使用 PCR检查法与细菌培养法的效果差异。方法:从 2018年 09月 -2019年 09月期间在我院阴道炎患者中随机选取 92人,分别采集样本后分别进行 PCR检查法与细菌培养法检验菌株,比较分析两组检测结果的差异,进而分析两种检验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细菌培养组样本检测结果显示棒状杆菌、戛纳杆菌、肠球菌分别有 16例、 35例、和 14例,分别占比 17.39%、 38.04%和 15.22%,检出率为 70.65%, PCR检查组样本检测结果显示棒状杆菌、戛纳杆菌、肠球菌分别有 26例、 39例、和 19例,分别占比 28.26%、 42.39%和 20.65%,检出率为 91.30%,相比之下, PCR检查组检测结果阳性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相比细菌培养法,对阴道炎患者阴道细菌检查中使用 PCR检查法能有效提升菌株检出率,具有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分级检验法在血脂生化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响。方法:随机抽选于本院健康体检者共80例设为研究对象,于2020年01月~2020年09月期间开展对比性临床研究。取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组40例。血样采集后,对照组取网式检验法检验,观察组取分级检验法检验。比较两组血脂生化检验结果差异。结果:经对比两组血脂生化检验结果后可知,两组TC、TG、HDL-C检验数据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ApoA-1、APOB、LDL-C检验数据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APOB、LDL-C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卡式微柱凝胶法联合聚凝胺法配血预防输血反应的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侯马市人民医院中心血库输血3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配血方法不同将其分为A组(107例)、B组(107例)、C组(106例),其中A组采用卡式微柱法配血,B组采用聚凝胺法配血,C组采用两种联合配血,对配血试验期间的阳性患者采取不完全抗体检测,比较不同交叉配血方法的差异。结果三组主侧阳性、总阳性率与假阳性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次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灵敏度(36.42%)、特异度(84.23%)、符合率(79.24%)优于A组和B组的灵敏度(3.43%、3.54%)、特异度(77.83%、80.02%)、符合率(15.91%、39.22%)。经不规则抗体检测,A组7例患者中检出不规则抗体4例(均为次测凝聚患者),主侧3例阳性患者诊断为纤维蛋白过多(假阳性);B组17例阳性患者中检出不规则抗体15例,主侧2例患者诊断为红细胞悬液浓度过高(假阳性)。结论凝聚胺法假阳性率较高,卡式微柱凝胶法操作难度低,两种联合检测在不规则抗体筛查中敏感性高。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荧光定量PCR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中发现的HBV携带者200例,于空腹8~10 h状态下清晨采取肘静脉血,均行ELISA法、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将乙型肝炎标志物结果分为7个模式,其中模式1为HBsAg HBeAg HBcAb阳性(大三阳),模式2为HBsAg HBeAb HBcAb阳性(小三阳)。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结果200例检测结果中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阳性模式1(大三阳)50例,HBV-DNA阳性率为98.00%(49/50)、HBV-DNA含量为(8.13±1.01)copy/ml,高于2、3、4、5、6、7模式相应值(P<0.05);模式2(小三阳)患者60例,HBV-DNA阳性率为86.67%(52/60),高于3、4、5、6、7模式的阳性率(P<0.05)。其余模式HBV-DNA含量、HB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ELISA法,荧光定量PCR法能定量反映HBV感染、复制情况,可为早期诊断乙型肝炎、传染性质判断及监测病情归转提供重要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体乳腺组织重构双环法在乳房下垂矫正应用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整形外科共收治25例(年龄18~53岁;平均35岁)要求矫正乳房下垂的患者,均行自体组织重构双环法矫正,乳腺组织量过剩患者切除过剩的乳腺组织后进行重构,对于乳房下垂乳腺组织量适中或不足的患者进行乳腺组织瓣游离后自体乳腺组织重塑收紧。于术后6个月随访其乳房对称性、形态、大小、切口瘢痕。结果术后1例右侧乳房皮下积液,经引流后愈合;3例乳晕伤口部分裂开,再次缝合后愈合;所有患者患者乳头乳晕血运良好,无坏死,术后乳房下垂得到明显矫正,外形满意,瘢痕增生不明显,初期荷包缝合的皱褶1个月后基本消退,平整。6个月随访,术后切口瘢痕隐蔽,外形良好。结论自体组织重构双环法矫正乳房下垂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垂直瘢痕法乳房成形术(Hall-Findlay法)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5月至2018年5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整形科共完成128例女性乳房成形术,年龄22~49岁,平均38.3岁。其中巨乳缩小56例,单纯乳房悬吊72例。按Hall-Findlay法设计手术切口,剥离乳腺组织保留上部或内侧蒂;按水平横隔解剖结构去除部分肥大的下部及基底乳腺组织。对乳房肥大明显患者术中联合抽吸脂肪,减少乳房腺体外侧及侧胸部皮下脂肪。结果128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105例患者对术后瘢痕非常满意,13例满意,4例可接受。切除乳腺组织最大左侧700 g、右侧500 g。术后3个月随访,1例因切除腺体组织过多,致乳头乳晕出现缺血。5例患者乳房形态欠佳或对瘢痕较为介意,2次手术适当修整术后6个月,乳房外形良好,满意度95.3%。结论改良垂直瘢痕法乳房成形术较Lejour法保留了蒂的完整厚度,降低术后出现乳头乳晕感觉功能减退以及血运不佳概率,远期效果好,乳房外形挺拔,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比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检测法与手工检测法的检验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进行尿液检测的100例患者,对抽取100例患者均进行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检测法(实验组)和手工检测法(观察组),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检出效果。结果:实验组的球蛋白水平低于观察组,检验时间短于观察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 目的: 比较电化学发光免疫法 (ECLIA) 与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检测艾滋病病毒 (HIV) 抗体的效果。 方法:选取 320例高危 HIV血液样本,均经 CLIA、 ELISA检测,将 HIV确认中心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检测方式的临床价值。结果: 320 例高危 HIV 血液样本中 HIV 抗体阳性 9 例,阳性率为 2.81 %;在 9 例 HIV 抗体阳性血液样本中, CLIA 检测阳性 8 例, ELISA 检测阳性 7 例;在 311 例 HIV 抗体阴性血液样本中, CLIA 检测阴性 298 例, ELISA 检测阴性 296 例; CLIA 的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高于 ELISA 。 结论:在 HIV 抗体检测中 CLIA 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高于 ELISA ,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围手术期患者中,利用音频视频法开展术前健康教育,患者对手术的认识度,对术中麻醉体位的配合度以及对手术室护理满意度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 2017 年 3 月至 8 月进行硬膜外麻醉的 300 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采用我院自制的音频视频访视法进行宣教和评估,对照组运用传统纸质版方式进行访视。对两组患者手术认知度,麻醉体位的配合度和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 结果 实验组的手术认知度,麻醉体位的配合度,满意度均明显提高。 结论 围手术期患者对音频视频访视法的可接受性高,有助于提高术前访视的效果。患者对手术的认知度,对术中麻醉体位的配合度,以及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均有明显的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直线法乳房成形术(Lejours法)修复乳房下垂的手术效果。方法2014年7月至2018年7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医院整形外科收治36例乳房下垂矫正失败女性患者,年龄25~42岁,平均32.1岁。按直线法乳房成形术进行修复,根据术前设计去除蒂部表皮,切除多余的皮肤移除假体及包膜,向上移动乳腺瓣固定于胸大肌筋膜,固定乳头、乳晕后逐层缝合。结果36例患者乳房外形均得到改善,切口瘢痕较小,且随时间延长瘢痕颜色可逐渐变浅;无乳头、乳晕坏死等严重并发症;术后乳房挺拔、圆润。随访6~24个月,1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愈合延迟,予以反复换药7 d愈合。结论该术式设计操作简单、瘢痕小、并发症少、远期效果好,修复后乳房外形圆润挺拔,可作为修复乳房下垂可行术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