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本文研究了激光干涉法在测量压电材料纵向应变常数d33中的应用。通过详细阐述激光干涉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干涉现象、激光特性及其在压电材料测量中的具体机制,设计并实施了一系列实验步骤。实验过程中,我们采用高精度激光干涉仪对压电材料在受到外力或电压作用下的纵向应变进行了非接触式测量,并结合电学测量系统同步记录了电学响应数据。随后,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了精细处理,包括误差修正和数据拟合,最终求解出了压电材料的纵向应变常数d33。实验结果验证了激光干涉法的高精度和可靠性,并深入分析了该方法的优势与局限性,以及实验中可能引入的误差来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本文的研究为压电材料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3D-STE)应变指标评估蒽环类药物化疗早期左心功能改变的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以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的弥漫大B淋巴瘤(DLBCL)患者37例。分别于化疗前、化疗2周期后及化疗结束后行3D-STE检查。应用TTA工作站分析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图像,测量指标包括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左心房排空指数(LAEF)、左心房主动排空指数(LAAEF)等左心容积指标,及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LVGLS)、左心室整体环向应变(LVGCS)、左心房整体纵向应变(LAGLS)等左心应变指标。计算LVGLS与LAGLS的绝对值之和得出左房室整体纵向应变(LAVGLS)。观察纳入患者不同时间点3D-STE测量的左心应变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7例DLBCL患者,年龄(48.3±12.1)岁,其中男性23例(63.9%)。与基线测量值相比,患者化疗2周期后及化疗结束时LVGLS[化疗2周期后:(-18.63±4.73)%比(-22.13±4.40)%,P=0.001;化疗结束:(-18.26±4.64)%比(-22.13±4.40)%,P<0.001]、LAGLS[化疗2周期后:(20.41±5.56)%比(23.98±5.59)%,P=0.003;化疗结束:(17.60±3.96)%比(23.98±5.59)%,P<0.001]和LAVGLS[化疗2周期后:(39.05±7.60)%比(46.11±7.77)%,P<0.001;化疗结束:(40.34±8.55)%比(46.11±7.77)%,P<0.001]均降低;LVGCS[(-21.98±5.82)%比(-26.15±7.51)%,P=0.010]、LAVmin[(23.93±7.29)ml比(20.33±7.03)ml,P=0.029]、LAEF[(28.94±11.16)%比(35.79±11.12)%,P=0.002]、LAAEF[(11.93±10.00)%比(18.10±9.96)%,P=0.013]仅在化疗结束后改变,而在化疗2周期后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3D-STE左心应变指标能发现蒽环类药物化疗早期心肌功能改变,可为化疗过程中的心肌毒性监测提供更加敏感的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肥厚变化的心肌病基因变异携带者的整体纵向应变对于病情发展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65例疑似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但无肥厚变化的心肌病患者,检测其基因变异、整体纵向应变、左心室射血分数、舒张末期容量、收缩末期容量、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等,分析HCM发生的风险因素。结果共发现16种基因的44种变异,其中以MYBPC3基因13659G>A变异最为常见(73.20%), MYH7基因13252C>T次之(31.25%)。MYBPC3基因13659位点GG基因型、整体纵向应变、顶端纵向应变与HCM的发生相关(P<0.05)。结论无肥厚变化的心肌病基因变异携带者整体纵向应变增加,对预测HCM的发生有重要的价值。
简介:摘要心力衰竭患病率、再住院率及死亡率高,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公共健康。准确评估右心室功能对于心力衰竭患者具有重要意义。但右心室几何结构复杂,常规超声心动图评估右室功能存在局限性。近年来随着超声心动图技术的发展,右心室纵向应变被认为是右室功能评估的敏感参数。笔者就右心室纵向应变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检测研究对象左室心肌纵向应变,评估此技术在心肌缺血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研究对象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心肌纵向应变,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各组心肌纵向应变进行分析。结果①对照组左室心肌纵向应变自基底段至心尖段呈递增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研究组,基底段与中间段的递增关系消失,两者无明显差别;两组结果显示基底段心肌纵向应变均低于心尖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在研究组与对照组相应室壁纵向应变比较中,研究组缺血节段心肌纵向应变及整体纵向应变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③应用ROC曲线判断冠状动脉管腔直径狭窄≥75%时左室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及整体纵向应变截断值分别为13.5%、14.5%、17.5%、20.1%。结论应用二维斑点追踪可以准确测量左室心肌纵向应变,简单、直观而有效的评估心肌缺血,为临床无创诊断冠心病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肌淀粉样变性(CA)、肥厚型心肌病(HCM)及法布里病(FD)的左室纵向应变(LS)表现特点,研究左室LS与其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6月至2019年11月至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就诊的CA患者14例、HCM 28例及FD 5例,采用EchoPAC软件分析左室LS,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查心脏超声LS指标与各类心肌肥厚疾病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心脏超声LS指标诊断各类心肌肥厚疾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三组患者在左室基底段、下壁、后壁、侧壁、后间隔LS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CA组左室基底段LS绝对值降低,FD组在左室后壁、侧壁LS绝对值明显降低(P<0.05),HCM组在左室基底段、下壁、后间隔、侧壁、后壁LS绝对值均明显增高(均P<0.05)。左室基底段LS绝对值<7.9%、下壁>13.2%和基底段>9.2%、侧壁<8.3%和后壁<7.9%分别是诊断CA、HCM及FD的高度灵敏度及特异度指标。结论左室LS是鉴别心肌肥厚的重要指标,结合各自临床特点,可为临床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检测研究对象左室心肌纵向应变,评估此技术在心肌缺血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研究对象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心肌纵向应变,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各组心肌纵向应变进行分析。结果①对照组左室心肌纵向应变自基底段至心尖段呈递增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研究组,基底段与中间段的递增关系消失,两者无明显差别;两组结果显示基底段心肌纵向应变均低于心尖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在研究组与对照组相应室壁纵向应变比较中,研究组缺血节段心肌纵向应变及整体纵向应变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③应用ROC曲线判断冠状动脉管腔直径狭窄≥75%时左室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及整体纵向应变截断值分别为13.5%、14.5%、17.5%、20.1%。结论应用二维斑点追踪可以准确测量左室心肌纵向应变,简单、直观而有效的评估心肌缺血,为临床无创诊断冠心病提供依据。
简介:目的利用二维斑点追踪超声纵向应变比较不同部位右心室起搏对左心室收缩不同步性的影响。方法有双腔起搏器植入指征的无器质性心脏病变患者共60例,按1:1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根据分组结果分别将右心室电极植入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rightventricularoutflowtractseptum,RVOTs)及右心室心尖(rightventricularapex,RVA)。术后起搏器程控并保证心室完全起搏后,进行二维斑点超声成像分析,记录左心室收缩时纵向应变达峰时间的最大差(LS—TD)。结果RVA组左心室收缩时纵向应变最大差大于RVO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1.6±43.9msvs(74.3±13.7)ms,P〈O.001]。结论二维斑点追踪超声纵向应变结果显示RVOT起搏时的左心室收缩同步性优于RVA起搏。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定量评估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室心肌纵向及圆周向应变。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入选我院2017年8月至2020年6月确诊为ST段抬高型AMI并行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老年患者47例(AMI组),分别于术后1周及3个月时行超声检查,另选择同期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5例为对照组,应用软件分析获取左心室心肌各节段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LPSS)和圆周向峰值应变(CPSS)。结果对照组LPSS、CPSS均呈心尖段>中间段>基底段的规律,而AMI组术后1周、术后3个月各节段CPSS、LPSS均降低,失去正常的应变规律。AMI组术后1周左心室整体LPSS、CPSS降低,与对照组比较(-12.3±2.7)%比(-22.5±1.7)%、(-12.9±3.2)%比(-23.1±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9.62、15.43,均P<0.01)。AMI组术后3个月时,左心室各节段CPSS、LPSS较AMI术后1周均得到明显改善。AMI组术后3个月整体LPSS、CPSS较术后1周显著增加,(-16.8±2.6)%比(-12.3±2.7)%、(-17.0±3.3)%比(-12.9±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8.23、6.11,均P<0.01),但较对照组仍然减低,(-16.8±2.6)%比(-22.5±1.7)%、(-17.0±3.3)%比(-23.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11.29、9.04,均P<0.01)。结论老年AMI患者左心室心肌各节段纵向应变及圆周向应变均明显受损,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可用于定量评估老年AMI患者PCI术后左心室应变及改善情况。
简介:目的利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评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及扭转运动,以了解其早期的左心室心肌力学机制改变。方法选取重度AS患者30例,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30例,对照组30例,利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测量左心室GLS及整体扭转角度,比较这三组之间GLS及左心室扭转角度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和AS组的GLS明显减低,左心室扭转角度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高血压组比较,AS组的GLS明显减低,左心室扭转角度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LVEF正常的重度AS患者其GLS减低,而左心室扭转角度增加,3D-STI有助于了解重度AS患者左心室早期力学机制的改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STE)评估新生儿左室纵向应变的临床可行性及应用方法。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2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出生的1周内新生儿110例,收集其基本资料,由两位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医师进行STE采集,再分别由有5年工作经验和2年工作经验医师进行同一患者图像分析,并比较两医师间分析结果的差异及相关性;由5年工作经验医师对同一患者图像进行两次分析,并比较医师内两次分析结果的差异及相关性;按照新生儿体重进行分组,比较医师间及医师内的相关性;STE分析指标主要包括整体平均左室纵向应变(Glps-avg)、四腔心左室纵向应变(Glps-A4C)、三腔心左室纵向应变(Glps-A3C)、两腔心左室纵向应变(Glps-A2C)、左室前壁纵向应变(Glps-a)、前室间隔纵向应变(Glps-ais)、后室间隔纵向应变(Glps-pis)、左室下壁纵向应变(Glps-i)、左室后壁纵向应变(Glps-p)、左室侧壁纵向应变(Glps-l)、左室基底段纵向应变(Glps-bs)、左室中段纵向应变(Glps-ms)、左室心尖段纵向应变(Glps-as),共13个指标,差异性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相关性采用组内相关性系数(ICC)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95例新生儿。两医师间分析结果比较:除Glps-pis外,其余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CC为0.38~0.72(均P<0.01);医师内两次分析结果比较:Glps-ais和Glps-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CC为0.31~0.76(均P<0.05);Glps-avg、Glps-bs、Glps-ms医师间及医师内ICC分别为0.68/0.75、0.72/0.66、0.65/0.76。按新生儿体重进行分组比较显示:极低体重儿组,医师间ICC为0.82~0.93(均P<0.05),医师内ICC为0.80~0.95(均P<0.05);低体重儿组,医师间ICC为0.65~0.94(均P<0.05),医师内ICC为0.69~0.93(均P<0.01);正常体重儿组,医师间ICC为0.06~0.68,除Glps-A3C外,其余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医师内ICC为0.36~0.59(均P<0.05);超体重儿组,医师间IC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医师内ICC,Glps-bs和Glps-ms分别为0.63、0.77(均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TE在新生儿左室纵向应变的评估中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医师内的一致性高于医师间,其中Glps-avg一致性最佳,其次为Glps-bs、Glps-ms;STE在低体重儿和极低体重儿的重复性较正常体重儿及超体重儿更好。
简介:【摘要】目的2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左室整体纵向应变与哪些生化指标有相关性。方法 纳入2型糖尿病组(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T2DM+HP)以及正常对照组。使用GE Vivid E95 超声仪及EchoPac软件进行二维斑点追踪成像及整体纵向应变检测。通过检测T2DM+HP组、T2DM组生化指标,分析各生化指标与左室整体应变有无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T2DM组和T2DM+HP组左室整体纵向应变降低并具有统计学意义。T2DM+HP组应变虽较T2DM组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在T2DM组,分析左室整体纵向应变与炎症指标、血脂指标及其他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得出左室整体应变与白细胞(r=0.438,P=0.006)、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 ,HDL, r=-0.482, P=0.002)、载脂蛋白AⅠ(apo AⅠ,r=-0.551,P=0.002)及尿酸(r=0.361,P=0.021)均相关。在T2DM+HP组,分析左室整体纵向应变与炎症指标、血脂指标及其他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得出左室整体应变与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 TG)、白细胞、apo AⅠ、HDL及尿酸均相关(r=0.442,P=0.026; r=0.423, P=0.034; =-0.458, P=0.021; r=-0.420,P=0..36; r=0.413,P=0.040)。结论 2型糖尿病组及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GLS)较正常组下降,且与多种生化指标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脏局部及整体纵向收缩功能变化的价值。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35例,30例健康对照者,所有对象行二维超声检查,应用二维应变软件分析左室心尖长轴面、心尖两腔及心尖四腔面的图像,获取左室各节段心肌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SLs)、各切面收缩期峰值整体应变(GSL)及左室整体纵向应变平均值(GSL-Avg)。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左室18节段平均应变值和整体应变值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减低(P<0.01)。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以定量、客观的评价左室局部及整体收缩功能变化,为早期评价糖尿病心脏功能的改变提供了更敏感更直观的手段。
简介: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技术评价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病变患者左心室心肌收缩末期三维纵向应变(3DLSe)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台州医院收治的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单纯冠状动脉LAD病变患者60例。其中30例患者发生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梗死组),余30例患者未发生急性前壁心肌梗死(非梗死组)。选择我院同期心内科住院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3D-STI技术测量所有患者冠状动脉LAD供血区域、邻近区域及远隔区域3DLSe。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患者3DLSe差异,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采用Bland-Altman绘图分析法分析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测量左心室心肌3DLSe的一致性。结果梗死组患者冠状动脉LAD供血区域7个节段3DLSe均低于非梗死组及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梗死组vs对照组:t值分别为6.96、7.41、8.94、8.23、8.94、12.09、15.99,P值均〈0.01;梗死组vs非梗死组:t值分别为5.30、5.50、4.66、4.32、4.66、7.66、10.11,P值均〈0.01);非梗死组患者冠状动脉LAD供血区域前壁中间段、前间隔中间段、前壁心尖段、室间隔心尖段、心尖部3DLSe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56、3.23、3.02、3.25、4.36,P值均〈0.01),而前壁基底段、前间隔基底段3DLS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冠状动脉LAD邻近区域下间隔基底段3DLS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梗死组患者冠状动脉LAD邻近区域侧壁基底段、下间隔中间段、侧壁中间段、下壁心尖段、侧壁心尖段3DLSe均低于非梗死组及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梗死组vs对照组:t值分别为4.15、4.79、4.58、9.24、12.07,P值均〈0.01;梗死组vs非梗死组:t值分别为2.66、3.59、4.29、7.74、10.33,P值均〈0.01);而非梗死组与对照组患者冠状动脉LAD邻近区域侧壁基底段、下间隔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D-STI技术在评价妊高征患者(PIH)左室长轴纵向应变的临床应用价值,及与左室射血分数的相关性,为临床评价妊高征孕妇左心功能提供相关佐证。方法选取妊高征患者30例(PIH组),正常妊娠妇女30例(对照组)。获取标准心尖两腔、三腔、四腔切面二维动态图像,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PIH组及对照组左心室心肌各节段收缩期纵向应变及整体纵向应变。结果(1)PIH组左室纵向应变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PIH组及对照组,左室长轴方向应变绝对值呈现自基底段到心尖段增加趋势,即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2)左心室收缩期整体纵向应变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575,P<0.05)。结论左室长轴纵向应变联合左室射血分数可在检测妊高症孕妇左心室早期功能异常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