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丁苯酞在常规抗血小板及调脂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通过对比治疗前后患者脑CT灌注成像检查及MoCA量表测评,对于改善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脑灌注及认知功能的临床疗效研究,为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综合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新的思路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符合试验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B组)和对照组(A组),B组在A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疗程为12周。如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2周患者的CT脑灌注变化值>10%,p<0.05 则判断为优效;MoCA量表评分:疗效指数=(治疗后得分—治疗前得分)/治疗前得分×100%。显效:≥20%,有效:≥12%,无效:<12%,恶化:<-12%。结论: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治疗后的CT脑灌注变化值>10%,p<0.05,MoCA量表评分改善有效率两组对比P<0.05,丁苯酞能改善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脑灌注及认知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丁苯酞胶囊对症状性脑动脉硬化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症状性脑动脉硬化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观察组共51例,给予丁苯酞胶囊(恩必普,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规格0.1g/粒),空腹口服,一次2粒(0.2g),一日四次,共14天。B组对照共47例,给予复方丹参滴丸一次10粒,一日三次,共14天。比较两组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对大脑中动脉的检测发现,两组病人都能提高血流的速度,但A组病人效果更显著(P<0.05)。对比两组病人的不良反应,两组病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结论丁苯酞治疗有症状的脑动脉硬化患者,其血流动力学得到较好的改善,值得推广。
简介:颈内动脉狭窄(ICAS)是约30%的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在50-79岁人群中,约有4%~8%存在〉50%的颈内动脉狭窄。自然史研究和临床试验均已证实,患者的卒中风险随ICAS严重程度的增加而略微升高,尤其是当颈动脉直径减小超过80%时。多中心前瞻性随机试验已经发现,在治疗近期有症状的严重ICAS患者方面,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比内科治疗更有效。然而,在无症状患者中进行CEA治疗的几项随机对照试验并不支持对大多数无症状患者实施CEA;同时,无创性筛查在这些患者中的作用仍然不清楚而且存在争论。此外,在避免非致残性卒中方面的益处是否在统计学上超过手术操作的总体成本和风险还不确定。临床医生一直致力于研究无症状ICAS患者的治疗决策。只有那些狭窄程度≥80%、病情稳定且预期存活至少5年的无症状ICAS患者才应该考虑进行CEA治疗,而且只能在具备已经证实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很低(〈3%)的外科医师的医疗中心实施手术。本文对ICAS的患病率和自然史、CEA治疗无症状ICAS患者的证据、对ICAS进行筛查和监测的作用、评价ICAS的方法以及对执业医师的建议进行概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症状性脑动脉狭窄引起低灌注时脑深部白质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改变情况。方法收集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7年1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36例无症状的单侧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且CT灌注成像(CTP)显示脑组织中有局部低灌注的患者的CTP影像,在侧脑室体层面及半卵圆中心层面勾画感兴趣区(ROI),包括最大密度投影(MIP)图上狭窄侧深部白质的前部(ROIa)、中间(ROIm)、后部(ROIp)及对比剂达峰时间(Tmax)图上狭窄侧深部白质中Tmax看似正常处(ROI1)、Tmax相对延长处(ROI2)、Tmax明显延长处(ROI3),以及其各自对应的健侧镜像区。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各ROI间Tmax、脑血流量(CBF)、容量转移常数(Ktrans)等参数的差异。结果在侧脑室体层面,狭窄侧ROIa、ROIm分别与其各自健侧镜像区比较,Tmax明显延长、CBF明显下降、Ktrans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半卵圆中心层面,狭窄侧ROIa、ROIp分别与其各自健侧镜像区比较,Tmax明显延长、CBF明显下降、Ktrans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侧脑室体层面及半卵圆中心层面,狭窄侧ROI2、ROI3分别与其各自健侧镜像区比较,Tmax明显延长、CBF明显下降、Ktrans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侧脑室体层面的狭窄侧,与ROIp比较,ROIa、ROIm的Tmax明显延长、CBF明显下降、Ktrans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侧脑室体层面及半卵圆中心层面的狭窄侧,与ROI1比较,ROI2、ROI3的Tmax明显延长、CBF明显下降、Ktrans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症状性脑动脉狭窄引起低灌注时,低灌注区脑深部白质的BBB通透性会明显增加。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对无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在该科住院患者150例(≥狭窄程度大于或等于7O%),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在支架置入术前2周内及置入术后3个月采用阿尔茨海默病评估量表认知部分(ADAS-Cog)、简易智能量表(MMSE)、连线测验(TMTa、TMTb)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成功的置入颈动脉支架。与术前相比,支架置入术后3个月患者的认知功能均有所改善,术后3个月内无新发脑梗死。结论颈动脉狭窄可能是患者认知功能减退的原因之一,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可以改善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脑低灌注与认知功能下降的关系。方法纳入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就诊于郑州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无临床症状且经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诊断为大脑中动脉中重度狭窄的患者60例,将全部患者根据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检查结果分为PWI正常组(14例)、PWI代偿组(26例)和PWI失代偿组(20例)。对所有患者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认知功能的评估。结果PWI失代偿组认知评分[MMSE评分:(19.35±3.26)分;MoCA评分:(16.06±2.59)分]明显低于PWI正常组[MMSE评分:(26.29±3.12)分;MoCA评分:(24.27±2.85)分]和PWI代偿组[MMSE评分:(23.78±1.77)分;MoCA评分:(20.69±2.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57、4.134,均P<0.05)。而在各因子分中,视空间与执行能力、语言、延迟回忆分项在PWI代偿组[分别为(3.27±0.97)、(1.45±0.73)、(2.47±1.73)分]和PWI失代偿组[分别为(1.96±0.79)、(0.97±0.59)、(1.49±1.38分)]均显著低于PWI正常组[分别为(4.25±1.29)、(2.57±1.24)、(3.57±1.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71、5.394、4.989,均P<0.05)。PWI失代偿组患者狭窄侧大脑半球萎缩。结论无症状性大脑中动脉中重度狭窄引起的脑低灌注与广泛的认知障碍和同侧脑萎缩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认知功能减退在老年人群中极为普遍,本文应用MoCA量表对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老年认知功能减退相关性进行探讨,以期能够早期发现老年认知功能减退患者,更好地落实老年痴呆的三级预防工作。方法选取上海市瑞金医院2014年~2015年经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次调查研究的住院及门诊患者。运用MoCA认知评估量表对所有入选对象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并分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值。应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数量及百分比表示(n,%),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本研究共收集病例202例,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经过MoCA量表筛查,以得分26分为界点,发现认知功能减退者142例,认知功能正常者60例,在老年人群中认知功能减退发生率为70.3%。认知功能减退组和认知功能正常组颈动脉IMT值存在明显差异,且减退组IMT增厚及粥样斑块形成要高于正常组。结论颈动脉彩超检查作为一种无创性、价格相对低廉、有效的检查手段,经MoCA量表评估,在筛查老年认知功能减退方面两者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两者联合应用于早期认知减退患者的早期筛查能够使这部分患者从中获益,值得推广运用。
简介:目的探讨症状性与无症状性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将418例经脑血管造影检查诊断为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分为有症状组272例和无症状组146例,另随机选择100例脑血管造影检查无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临床特征。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OR=2.435,95%CI:1.816—8.215,P=0.019)、冠心病(OR=4.831,95%CI=2.471—12.908,P=0.007)、高血压(OR=2.375,95%CI=1.178-6.629,P=0.022)、糖尿病(OR=1.723,95%CI=1.117~2.930,P=0.041)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1.966,95%CI=1.218~3.626,P=0.030)均是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有症状组与无症状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吸烟(47.8%vs36.3%,P=0.024)、冠心病(47.1%vs29.5%,P=0.000)、糖尿病(24.3%vs12.3%,P=0.004)、溃疡性斑块(19.5%vs10.3%,P=0.015)及对侧颈动脉狭窄(29.8%vs20.5%,P=0.042)5个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比较,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更多合并吸烟、冠心病、糖尿病,影像学检查更多表现为颈动脉溃疡性斑块和双侧颈动脉狭窄。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对无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在该科住院患者150例(≥狭窄程度大于或等于70%),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在支架置入术前2周内及置入术后3个月采用阿尔茨海默病评估量表认知部分(ADAS-Cog)、简易智能量表(MMSE)、连线测验(TMTa、TMTb)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成功的置入颈动脉支架。与术前相比,支架置入术后3个月患者的认知功能均有所改善,术后3个月内无新发脑梗死。结论:颈动脉狭窄可能是患者认知功能减退的原因之一,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可以改善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对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评估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意义进行研究与探讨。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至我院就医的已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12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2例)及对照组(62例)进行二次诊断,给予研究组患者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给予对照组彩色多普勒显像检查,以DSA为金标准进行对两组颈动脉狭窄分布情况及诊断结果的研究与探讨。结果研究组病灶观察较对照组更为清晰,研究组患者诊断结果的确诊率(100.0%)较对照组(75.8%)高(P均<0.05)。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评估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意义较大,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asymptomaticcarotidarterystenosis,ACAS)患者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后的临床结局。方法收集北大医疗淄博医院及北京朝阳医院2015年11月-2017年6月接受治疗的102例ACAS患者脑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或药物治疗的资料,分析介入治疗和单独药物治疗的临床结局及安全性。结果102例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中,70例患者行颈动脉支架治疗+标准药物治疗,32例拒行支架成形术或内膜剥脱术的患者给予标准药物治疗。随访1年,治疗组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1.4%(1例),对照组12.5%(4例),两组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74,P=0.016)。治疗组中合并易损斑块患者41例,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2.4%(1例);对照组中合并易损斑块患者17例,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17.6%(3例)。治疗组合并易损斑块患者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合并易损斑块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9,P=0.037)。而本次研究中仅有2例术中出现心绞痛发作,经及时处理得到改善,无死亡或永久性神经功能缺损病例。结论对于ACAS患者和ACAS伴易损斑块患者,颈动脉支架治疗均优于单独标准药物治疗,且有良好的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CT灌注成像与高分辨磁共振成像诊断技术联合应用于颅外段颈动脉狭窄,重点统计评估其临床诊断价值和可推广意义。方法专门回顾性统计分析了我院在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82例。该85例患者为定量随机抽样方式选取,依照患者临床早期不同诊断方案实施下的差异,分别对本组82例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诊断结果予以分析评估。本组82例全部为经过颈动脉B超证实后的重度狭窄患者,诊断检查中全部进行了颅脑CT灌注成像检查和高分辨磁共振成像检查的联合方案。结果患者实施闭环支架置入术过程中,有2例患者手术中出现一过性心律失常,另有1例患者心率明显减慢。对症治疗后,患者心率逐渐恢复先前状态。2例高龄患者(男女各1例)在支架手术后的次日,发生脑出血。紧急转入治疗,将血液控制在100-140/70-90mmHg。所有患者手术期间均未发生心脏并发症,手术成功率95.1%(78/82),且所有患者手术后残余狭窄控制在了30%以内。结论颅脑CT灌注成像联合高分辨磁共振狭窄诊断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可充分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通过了解狭窄段管腔斑块的成分和症状表现,为后续的手术针对性治疗规避风险、做足保障。
简介:摘要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aCAS)是卒中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但有关aCAS筛查的获益与风险意见不一。为进一步明确相关问题,中国卒中学会组织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展开讨论,结合了国内外研究进展、aCAS的循证证据和我国国情制定本科学声明。本声明提出对于普通人群不推荐常规开展颈动脉筛查,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及相关人员开展aCAS人群评估及管理的理论性及可操作性,同时也提出了需要开展深入研究的临床问题和公共卫生问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ACAS)老年患者认知功能减退与皮质萎缩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连续纳入2020年7月1日—2021年6月30日就诊于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经临床和影像学诊断为ACAS的老年患者40例(ACAS组),以及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老年健康对照者4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认知评估,并对ACAS组进行头部磁共振扫描,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对脑叶进行分割及皮质体积计算。采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和Wilcoxon非参数检验对两组临床资料和认知评分进行组间分析,对ACAS组大脑两侧皮质体积进行自身对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估ACAS患者认知评分与皮质萎缩的相关性。结果ACAS组MMSE、MoCA总评分以及视空间执行能力、注意力与计算力、语言能力、抽象思维、延迟回忆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5.60±2.49)比(27.18±1.01)分、(22.05±3.59)比(25.60±1.43)分、(2.73±1.04)比(4.08±0.62)分、(4.53±0.93)比(5.03±0.66)分、2.00(0.00)比3.00(0.00)分、1.00(1.00)比2.00(0.00)分、(2.95±0.96)比(3.35±0.62)分](均P<0.05);两组命名能力、定向力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CAS组颈动脉狭窄侧皮质、颞叶、额叶、顶叶、岛叶体积均显著低于对侧[186.23(24.56)比194.67(19.17)cm3、54.74(6.29)比55.61(7.25)cm3、72.98(7.58)比75.27(8.32)cm3、53.66(6.75)比56.59(7.29)cm3、6.57(0.72)比6.72(0.88)cm3](均P<0.05)。ACAS组MoCA总评分与两侧皮质体积比值呈正相关(r=0.427,P<0.01);其中注意力与计算力(r=0.353)、抽象思维(r=0.226)评分与两侧颞叶体积比值,视空间执行能力(r=0.187)、语言能力(r=0.373)评分与两侧额叶体积比值,视空间执行能力(r=0.386)、命名能力(r=0.344)、语言能力(r=0.517)、抽象思维(r=0.335)、延迟回忆(r=0.333)评分与两侧顶叶体积比值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ACAS老年患者存在明显的认知功能减退和颈动脉狭窄侧皮质萎缩,且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在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中的价值,并对有症状和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学特征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确诊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并进行OCT检查的患者。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及OCT确定病变血管狭窄程度,记录OCT观察到的斑块特征。有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定义为在进行颈动脉相关检查前6个月内有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一过性黑矇或病变血管供血区相关卒中史。比较有症状组与无症状组基线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有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56例患者,DSA与OCT在颈动脉直径测量方面的一致性良好(r=0.93,P<0.001)。应用OCT对斑块性质进行评估时,观察者间(κ=0.96,P<0.001)和观察者内(κ=0.96,P<0.001)的一致性均较高。有症状组Ⅵ型斑块(66.7%对34.5%;P=0.016)和巨噬细胞浸润(51.9%对24.1%;P=0.032)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无症状组,而纤维化斑块检出率显著低于无症状组(40.7%对69.0%;P=0.034)。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Ⅵ型斑块(优势比13.798,95%可信区间1.38~137.675;P=0.025)和巨噬细胞浸润(优势比5.856,95%可信区间1.405~24.406;P=0.015)与有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独立相关。结论OCT可用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血管狭窄程度和斑块特征评价。有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复杂型斑块检出率显著较高,Ⅵ型斑块和巨噬细胞浸润与有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