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腰腿痛患者肥胖对腰椎间盘退变的影响及规律。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因腰腿痛就诊于我院脊柱骨科门诊的329例腰椎管狭窄症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收集患者的身高、体重、性别、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病史、抽烟史、职业等资料,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估其腰痛程度。计算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根据BMI值分为正常组(BMI〉18.5kg/m^2-〈24.0kg/m^2)、超重组(BMI≥24kg/m^2-〈28kg/m^2)及肥胖组(BMI≥28kg/m^2)。所有患者均已行腰椎MRI检查,采用Pfirrmann椎间盘退变分级分析腰椎每一节段椎间盘。统计分析腰腿痛患者中肥胖对腰椎间盘退变的影响及规律。结果各组患高血压情况:肥胖组26例(40.6%),超重组27例(22.0%),正常组17例(12.0%),肥胖组与超重组、肥胖组与正常组之间高血压病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的比例、抽烟的比例及职业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1-2)节段各组3级椎间盘,肥胖组为20例(31.3%),超重组为33例(26.8%),正常组为26例(18.3%),与正常组相比,肥胖组L(1-2)节段的3级椎间盘比例显著增高(P〈0.05)。L(2-3)节段中3组之间不同分级的椎间盘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3-4)节段各组1-2级、4级、5级椎间盘,肥胖组分别为14例(21.9%)、18例(28.1%)、4例(6.3%),超重组分别为41例(33.3%)、27例(22.0%)、2例(1.6%),正常组分别为68例(47.9%)、20例(14.1%)、0例(0.0%),与正常组相比,肥胖组及超重组L(3-4)节段1-2级椎间盘比例均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肥胖组L(3-4)节段4级、5级椎间盘比例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4-5)节段各组3级、4级、5级椎间盘,肥胖�
简介: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腰椎椎间盘MRI特点及相关退变规律。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月—12月来本院就诊的成年男女患者各420例,记录患者年龄、身高、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月经史、职业等,每位患者均行腰椎MRI检查。女性患者按照月经史分为5个组:绝经前组(n=76),绝经〉0年且〈6年组(n=98),绝经≥6年且〈11年组(n=82),绝经≥11年且≤15年组(n=80),绝经〉15年组(n=84)。用Pfirrmann分级系统对腰椎椎间盘退变程度进行分级,用SPSS19.0软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结果男女患者年龄、BMI、糖尿病史、高血压史、职业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吸烟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Pfirrmann分级≥Ⅲ级的椎间盘比例高于女性(男78.2%,女6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irrmannⅣ、Ⅴ级时差异更显著。在女性亚组中,绝经前组各椎间盘水平Pfirrmann平均分均显著低于各绝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15年时,绝经年限越高,L1/L2、L2/L3、L4/L5及L5/S1椎间盘Pfirrmann平均分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11年且≤15年组与绝经〉15年组间各节段椎间盘Pfirrmann平均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患者腰椎椎间盘退变较女性严重。绝经后女性腰椎椎间盘退变较绝经前严重,且在绝经≤15年时,绝经年限越长,退变越严重;绝经〉15年后,腰椎椎间盘退变进程减缓。因此,雌激素水平下降可能是腰椎椎间盘退变的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症Dynesys动态固定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08月-2015年01月对2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减压后置入Dynesys系统装置术。疗效评定采用美国脊柱外科学会的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Macnab评定标准。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0.6个月(6-21个月)。术前与术后ODI改善率明显差异(P<0.01)。Macnab评定标准优良率95.0%。UCLA系统评价术前与术后在其相邻节段退变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改善了患者症状,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疾病的治疗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其中男性患者57例,女性患者43例,平均年龄63.2岁,病程为2个月至3年。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加入20ml复方丹参注射液的5%葡萄糖250ml静脉注射,1次/1d,20%甘露醇注射液250ml,1次/1d,3d后停用,急性期添加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1次/1d,3~5d后减量停用;治疗组在采用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再给予口服独活寄生汤中药剂加减治疗,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6.7%,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0%,治疗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疗效,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0.05)。结论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时,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可获得明显的疗效,今后可在腰椎间盘临床治疗上大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科2016年1月至2016年4月接受椎间孔镜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及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术后各时间点腰腿痛VAS评分、ODI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良率为83%(83/100)。结论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短期疗效确切。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后路椎间盘镜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对临床疗效,了解手术中的操作要点。方法选取2009年1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1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后路椎间盘镜摘除椎间盘,患者在进行治疗后随访10~18个月,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优136例,良29例,可8例,差5例,优良率为92.7%。有2例定位错误,4例转开放性手术,2例出现神经根损伤,2例术后出现硬膜囊破裂,3例术后出现椎间隙感染,无大血管损伤等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使用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临床效果良好,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患者术后可以尽快恢复,同时对患者解决后柱的损伤也较轻,术后并发症出现的几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外治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9)接受常规手法复位治疗法,观察组(n=49)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中药外治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腰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9.80%,对照组为71.43%,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JOA评分为25.64±3.62分,对照组为21.03±3.41分,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F-36评分为65.86±7.16分,对照组患者为59.43±10.77分,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为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药外治法可有效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法复位的治疗效果,对于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和生活质量均具有积极作用,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想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护理模式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患者遵医行为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康复科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LIDP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研究样本,采用便利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连续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与康复效果。结果(1)观察组中,遵嘱用药47例(94%),健康生活方式44例(88%),腰腿部锻炼45例(90%),避免诱发因素44例(8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两组的JOA评分之间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JOA评分为(24.85±3.29)分,对照组的JOA评分为(20.17±3.72)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LIDP患者护理中开展连续护理模式,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改善康复效果,提高护理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射频消融联合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3月入院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共210例。其中治疗组105例采用单个椎间盘射频消融术联合臭氧神经根松解术治疗并予以腰、臀部部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对照组105例予单个椎间盘射频消融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发现,两组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改良腰痛评分法(M-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射频消融联合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能降低患者术后复发腰部疼痛,改善患者脊柱活动范围,具有积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脊柱外科2014.06~2015.06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依据护理模式分组,其中对照组(n=40)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40)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低于观察组92.5%,对比差异明显(P<0.05);两组术前JOA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为(13.52±3.61)分,高于对照组(11.14±2.73)分,对比差异明显(P<0.05);随访1年后观察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率为5.0%,低于对照组32.5%;残留腰痛与腿痛率均为2.5%,分别低于对照组30.0%、35.0%,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可促进术后恢复,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观察椎间盘镜(microendoscopicdiscectomy,MED)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7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74个椎间隙,均行MED下髓核摘除术,其中男46例,女27例,年龄22-75岁,平均年龄45.8岁,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和MacNab标准评价术后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6-60个月,平均49.8个月,所有患者术前腰腿痛VAS评分(6.93±0.86)分,术后3个月(1.56±0.83)分,术后1年(1.36±0.74)分,末次随访(1.26±0.74)分,术后各时间点腰腿痛VAS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期随访疗效:MacNab标准,优55例、良11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90.4%。术后复发3例,1例保守治疗,2例再次手术,复发率为4.1%。1例术前有足下垂、术后恢复不满意。结论MED下髓核摘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特点,是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有效方法,中期疗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