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格物致知指的是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利用右脑对图像、情景的超强记忆和存储功能,对格物致知进行现代转换,在具体的物理现象和过程中习得物理学的概念、定理和定律,通过恰当的途径,选择生动形象的知识载体,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理寓其中。在培养学生探究事物之理的良好习惯和学习探究事物之理的科学方法中,实现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进一步升华为认知世界、探索未知的科学态度、方法和智慧。
简介:牟宗三以现代主客二分的认知论把朱熹的“格物致知”诠释为“泛认知主义”,又认为朱熹以《大学》“格物致知”诠释《孟子》“尽心知性”,因而“尽心”是“认知地尽”,非孟子意。但事实上,朱熹的“格物致知”之“知”是主客一体的“德性之知”,并非主客二分的认知论,而且朱熹把“格物致知”与“尽心知性”联系起来,主要是为了从语言结构次序上说明“格物”对应于“知性”而为先,“致知”对应于“尽心”而在后,并不是要用“格物致知”诠释“尽心知性”。从“格物致知”的角度看,朱熹《孟子集注》解“尽心知性”可以被看作是格心之为物,而朱熹《大学章句》解“格物致知”,则是要求以格心之为物为中心,并进一步推展格“天下之物”。这样的理解,不仅可以看到《孟子集注》解“尽心知性”对于《大学章句》解“格物致知”的密切而互补的关系,而且能够揭示出《大学章句》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内涵,又能避免把朱熹《孟子集注》解“尽心知性”看作“认知地尽”。
简介:摘要:本文提出从突出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征、重视科学史教育、挖掘教材中隐性的人文素材、发挥教材中诸多栏目的德育功能等四方面入手,有效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