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CT影像诊断。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到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患者40例进行研究分析,全部患者进行CT诊断,并将手术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判断患者的CT诊断准确率以及CT影像。结果40例患者确诊为腰椎后缘软骨结节,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100.0(40/40);38例患者为单发,占比为95.00%(38/40),2例患者为多发,占比为5.00%,共计发现44个结节。10个结节为L4椎体后下缘,占比为22.73%(10/44),6个结节为后上缘,占比为13.64%(6/44),8个结节为L5椎体后下缘,占比为18.18%(8/44),20个结节为后上缘,占比为45.45%(20/44)。结论CT诊断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在临床中具有较高诊断准率,能够对患者疾病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该种诊断方式应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简介: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beamcomputedtomography,CBCT)和曲面体层片对正畸患者上颌窦异常的检出率进行研究。方法筛查2016年8月至2016年1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患者影像资料,共纳入480例同日拍摄曲面体层片与CBCT患者的影像资料。分别测量和评估曲面体层片及CBCT图像中上颌窦异常情况,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卡方检验、一致性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曲面体层与CBCT对上颌窦异常的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χ^2=346.32,P=0.000)。在纳入的480例、960侧上颌窦CBCT图像中,40.8%有上颌窦异常。其中,潴留性囊肿的检出率最高(18.2%),其次为黏膜增厚(15.1%)。男性与女性上颌窦异常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χ^2=14.98,P=0.000)。青少年组与成年人组上颌窦异常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26,P=0.612)。结论对于上颌窦异常情况,CBCT检出率明显高于曲面体层片。在正畸人群中上颌窦异常较为常见,且以潴留性囊肿最为多见,患者的性别对上颌窦异常有影响,而年龄对上颌窦异常无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锥形束CT与牙槽骨九分区法在骨埋伏牙定位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收集到的60例骨埋伏牙患者的80颗埋伏牙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应用锥形束CT方法对所有患者骨埋伏牙所在区间进行扫描,并采用牙槽骨九分区法对骨埋伏牙的牙冠和牙根予以分类。结果所有患者中有64颗上颌埋伏牙,16颗下颌埋伏牙;埋伏牙的牙冠和牙根主要位于上颌骨内中和上颌骨外上2个区间;60例埋伏牙患者的诊断结果与术中一致,准确率高达100%。结论锥形束CT可更加直观、清晰、准确、快捷的定位出骨埋伏牙,而牙槽骨九分区法在口腔外科拔除以及正畸治疗骨埋伏牙时,可起到精确定位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锥形束CT引导下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IMRT)摆位误差情况及配准方式进行探究。方法以随机抽选的方式将我院2017年02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85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乳腺癌保乳术,并接受IMRT治疗。首先以机载锥形束CT进行引导,验证IMRT摆位,重建并匹配计划图像,对三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进行计算,再完成自动校准操作。随后,根据所有患者的放疗固定方式进行分组,对自动骨性配准下和自动灰度配准下的摆位误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2例患者的X轴摆位误差在自动骨性配准及自动灰度配准下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患者在自动骨性配准下不同方向的摆位误差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患者在自动灰度配准下不同方向的摆位误差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放疗固定方式的患者行乳腺癌保乳术后IMRT摆位误差间无明显差异,进行配准方式选择时可以灰度配准为优选,要促进放疗精度的进一步提升,可通过CBCT进行摆位误差校准引导,致力于临床上精确放疗的实现。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锥形束CT与牙槽骨九分区法在骨埋伏牙定位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收集到的60例骨埋伏牙患者的80颗埋伏牙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应用锥形束CT方法对所有患者骨埋伏牙所在区间进行扫描,并采用牙槽骨九分区法对骨埋伏牙的牙冠和牙根予以分类。结果所有患者中有64颗上颌埋伏牙,16颗下颌埋伏牙;埋伏牙的牙冠和牙根主要位于上颌骨内中和上颌骨外上2个区间;60例埋伏牙患者的诊断结果与术中一致,准确率高达100%。结论锥形束CT可更加直观、清晰、准确、快捷的定位出骨埋伏牙,而牙槽骨九分区法在口腔外科拔除以及正畸治疗骨埋伏牙时,可起到精确定位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