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孤残孤儿采用心理教育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机构的46例孤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成采用心理教育护理模式的观察组(n=23),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n=23)。分别干预1个月,比较两组孤残儿童的焦虑、抑郁等评分,以及ADL(ActivityofDailyLiving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焦虑评分(SAS)平均为(40.39±5.1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7.12±5.29)分,观察组的抑郁评分(SDS)平均为(40.67±4.7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3.18±4.22)分,观察组的ADL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上述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心理教育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残疾孤儿的心理状况,促进其生活能力的提升,值得推广。
简介:【摘 要】目的 关注孤儿心理发展,矫正孤儿的心理问题,促进其健康成长。 方法 选取长沙市雨花区芙蓉中路第一社会福利院中的孤儿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体检,随机访谈其中 50名孩子并进行观察和慰问,对这 50个孩子进行心理测试,然后分类,同时对心理不健康的孩子进行心理疏导。结果 通过实践,了解到此孤儿院中每个孩子的心理状况的相关情况,对想要帮助每个孤儿的志愿者提供了一个更详细更全面的解答。结论 孤儿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健康成长中更重要的是心理健康的成长。
简介: 一个守墓人多年来每周都要收到一位不相识的妇人寄来的钱,要他买一束鲜花放到她儿子的墓前,他都认真地照办了.后来有一天,他们见面了.那天,一辆小轿车开来停在公墓大门口,司机匆匆来到守墓人办公室,说:"埃特加夫人--就是那位每周都请你为她儿子送花的那个老人--在门口的车上,她病得很重,走不了路,所以请你去一下."……
简介:摘要:《赵氏孤儿》故事在中国由来已久,自产生起就对中国社会其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之后经过了多次的改编,近些年还被翻拍为影视作品。除了在国内的传播,它在国际上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第一个传入欧洲的中国戏剧。其中最成功的改编者是伏尔泰创作的《中国孤儿》。不同的时代、社会背景,作家不同的写作目的都会影响作品的内容。因而伏尔泰的作品相对于纪君祥的原著还是做了很大的改变。因此,本文意在立足比较文学变异学,对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和伏尔泰的《中国孤儿》这两部作品做一个深刻的比较,从时间背景和作者的写作目的上探讨这两部作品的异同,并揭示其产生差异的原因。
简介:摘要:加强对适龄孤儿的职业技能培训教育,是摆在我们职业教育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职业技能培训教育是教育过程的关键部分,它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和教育,帮助孤儿掌握生存技能,使他们早日立足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