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全麻患者复苏期不停药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7—12月的70例气管插管全麻苏醒期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前不停用丙泊酚,血药浓度维持在1.3μg/mL,后再停药:对照组则完全停用丙泊酚后再拔除气管导管。比较两组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前后5min的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评估患者Ramsay镇静评分和躁动情况,询问复苏室护士对每例患者配合护理操作的情况是否满意。结果观察组前后5rain呼吸频率、心率和平均动脉压较对照组低;观察组前后5rain镇静评分均较高;复苏室护士对观察组患者配合满意度高,观察组患者发生躁动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插管全麻患者复苏期不停药利于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躁动.并促进患者配合护理操作。

  • 标签: 全麻 苏醒期 不停药 拔管 护理
  • 作者: 欧翠玲李宗华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4-10-20
  • 出处:《医药界》 2014年第10期
  • 机构:欧翠玲李宗华(通信作者)(广西玉林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室广西玉林537001)(广西玉林市第三人民医院麻醉科广西玉林53700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PICC导管是指经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等外周静脉穿刺置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下1/3处或上腔静脉和右心房连接处的中心静脉导管。用于为患者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或化疗用药等,被认为是安全、经济、创伤小的一种可靠的静脉输液途径,减少了患者因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保护了外周静脉,减少了药物引起的渗漏,同时也减轻临床护士的工作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但也存着一定的并发症及风险,困难是其中之一,现将我科出现的1例经肱静脉PICC置患者困难的护理报告如下。

  • 标签: 肱静脉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护理 拔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食管癌胃非计划的原因,并作出具体的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7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00例行食管癌切除术患者术后出现非计划性胃管事件的原因,并进行相关分析后作出防范措施。结果300例患者先后行胃插管628例次,其中出现非计划性共13例次,多中老年患者,胃拔除时间为术后1~3d,多为患者无法忍受疼痛而自行。结论通过妥善的方式对胃进行固定,同时对患者进行合理的镇痛剂使用,约束其肢体运动,并给予有效的心理支持,能大大降低术后出现非计划性胃拔除的几率,提高患者的治疗安全。

  • 标签: 食管癌 胃管 意外拔管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用于颅内动脉瘤患者全麻气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颅内动脉瘤患者20例,ASAⅠ~Ⅱ级,随机等分为两组:D组(右美托咪啶组)和N组(空白对照组)。两组手术结束前30min停用麻醉药物,并给予负荷量(舒芬太尼5pg+格拉司琼3mg)。两组给予负荷剂量后,D组立即泵注右美托咪啶0.5gg/kg,10min内注射完毕,而N组立即泵注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10min内注射完毕。观察麻醉前、用药后、即刻、后3、5、10min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R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以及术后躁动率的发生和苏醒时间的比较。结果两组各时点SpO2及两组苏醒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注药前以及D组各时点比较,N组在即刻、3min、5minHR、MAP、RR显著升高(P〈0.05)。D组各时间点三者无明显变化(P〉0.05)。D组躁动率低于N组(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患者手术结束前30min给予右美托咪啶0.5gg/kg泵注能明显减轻麻醉恢复期气管所致的应激反应。

  • 标签: 右美托咪啶 气管拔管 颅内动脉瘤
  • 简介:摘要对20例PICC(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异常原因进行分析。发现机性静脉炎和血栓性的发生率与选择导管的型号和血管的粗细不当有关;与患者高凝血倾向有关。因此对有高凝倾向的患者慎重使用PICC。

  • 标签: 肿瘤患者 中心静脉 异常拔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引起血液透析患者临时性股静脉导管意外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12例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临时性股静脉导管意外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感染(33.2%)、导管阻塞(33.2%)、血流不足(17%)、穿刺口渗血(8.3%)、导管脱落(8.3%)结论通过对导管意外的原因进行分析,及时准确采取有针对性、预防性的护理干预,可降低导管意外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透析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 标签: 血液透析 股静脉置管 意外拔管
  • 简介:大量事实证明,气管插管患者在术中和术后气道反应是一个明显的问题。时呛咳,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究其原因主要是气管导管对气道的刺激引起的。近年来一些方法用于减少气道反应,如环甲膜穿刺、使用喉麻、利多卡因凝胶等,但各有利弊。本研究通过临床试验证实,使用声门上下给药型气管导管,可以明显减轻患者时的反应,甚至可以带呼吸。

  • 标签: 气管导管 给药 声门 气道反应 应用 利多卡因凝胶
  • 简介:目的:了解发生非计划性的高危因素,为预防非计划性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4年46例非计划性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危险因素。结果非计划性类型主要包括胃肠管(30.43%)、各类引流管(30.43%)、气管插管(13.04%)。发生相关因素主要在普通病房(82.61%)、ICU(17.39),护士(80.43%)、护师及主管护师(19.57%),晚夜班(78.26%)、白班(21.74%),年龄≥60岁(69.57%)、年龄<60(30.43%),意识不清(63.04%)、意识清醒(36.96%)。发生原因的前3位依次为患者依从性不好(23.91%)、护理人员的评估不足(28.26%)、管道固定不牢(26.09%)。结论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对患者的肢体进行有效的约束,加强导管的固定,正确的评估的风险等可以降低非计划性的发生。

  • 标签: 非计划性拔管 护理 风险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科ICU护理管道标识预防非计划性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5月收治的留置管道患者8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管道标识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发生非计划性的情况。结果经过护理之后,观察组非计划性的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非计划性发生率分别为4.8%、52.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应用管道标识可使管道管理规范化,保证了工作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直接减少了非计划性的发生率,使ICU插管病人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得以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外科ICU 管道标识 非计划性拔管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非计划性简称UEX,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护理不良事件,UEX如果发现不及时或处理不当,患者可因失去有效呼吸通道而危及生命,甚至引发医疗纠纷1。目的对我科2013年全年发生的UEX进行原因分析,提出预防UEX的措施,减少UEX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对2013年我科发生的3例气管的案例进行重点原因分析。结论总结UEX发生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预防对策,对于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气管插管 非计划性拔管原因 预防措施
  • 简介:1、病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非计划的临床特征及原因,探讨预防措施。方法设计非计划登记表,调查非计划患者的一般情况、发生原因及发生前采取的措施等。结果气管插管、胃、深静脉置尿、腹腔引流管分别占发生总数的41.67%、33.33%、12.5%、8.33%、4.17%;发生在中午夜间的占79.17%。结论加强重点时段、易(脱)管道和重点患者管理。实行管道分类标志与分类管理可有效预防非计划的发生。

  • 标签: Intensive Care Unite 非计划拔管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方式对骨科术后留置导尿患者排尿的影响。方法将94例骨科术后留置导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定时夹排尿训练,在膀胱充盈时。观察组尿持续开放,直接。比较两组后排尿情况。结果两组后尿潴留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骨科术后留置尿患者前有无夹闭尿,不会影响后患者自主排尿功能的恢复。

  • 标签: 拔管 导尿管留置 排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双腔气管导管误插入右侧主支气管后位置调整的临床病例,并进行总结。方法我们选择了2013年1-12月间的42例首次插管误插入右侧主支气管的病例位置调整情况进行了记录和研究,记录和观察项目包括a导管误插右侧,退到主气管后一次调整成功。b经过2次和3次调整成功。c经过3次以上调整后成功。d经过3次以上调整后仍失败,此时左右反向使用气管导管,仍能形成有效的单肺通气效果。e调整失败,单肺通气失败。结果42例首次插管误插入右侧的病例中a一次调整成功者8例,占总例数的19%。b2-3次调整成功者22例,占总数的52%。c3次以上调整到位者2例,占总数的5%。d3次以上调整失败后反向使用气管导管并形成有效的单肺通气者9例,占总数的21%。e调整失败,单肺通气失败者1例,占总数的2%。结论发生左双腔导管误插入右侧主支气管后,进行3次以内调整,成功的机会是非常大的。若3次仍失败,则不宜进行过多的尝试,此时,反向使用气管导管进行单肺通气仍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办法

  • 标签: 双腔气管导管 误插 位置调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体温对麻醉后苏醒及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10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手术病人,根据体温将患者分为A、B两组,分别为体温<35℃和>35℃,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苏醒和时间。结果从停止用药至呼唤姓名患者能睁眼时间,A组患者为(59±14)分钟,B组患者为(44±20)分钟;停止给药到时间,A组患者为(77±23)分钟,B组患者为(56±16)分钟。两组在苏醒时间和时间上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要明显长于B组患者。结论麻醉和手术过程中注意维护病人的体温不仅有助于麻醉后的苏醒,而且可以避免因体温下降给患者带来的危害。

  • 标签: 体温 麻醉 苏醒 拔管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ICU中各类导管非计划性的现状,组织ICU护理人员进行防止导管非计划性拔除相关知识的培训,以有效降低ICU非计划性的发生率。方法培训方法理论加实践两部分,理论部分是针对非计划性知识对ICU护士集中进行授课;实践部分是分析临床具体个案,组织相应的应急预案及演练,理论与实践均掌握为合格。结果ICU护理人员对非计划性危险性进一步提高,并将有关知识在临床实践中加以运用,有效降低了ICU非计划性的发生率。结论在ICU质量控制中,应高度重视各类导管的非计划性,并将它列入ICU安全护理质量考核,以进一步提高ICU护理质量安全。

  • 标签: ICU 非计划性拔管 培训 导管 安全
  • 简介:摘要探讨护理干预对PICC置患者出院期间并发症的影响。138例PICC置的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PICC置后常规进行健康教育,干预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出院后导管自我护理的健康教育。出院后置相关并发症从干预前61.6%,降到干预后29.9%,而计划内率从44%上升到73%。护理干预可以降低PICC置患者出院带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进一步保障了治疗计划的完成。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