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瑞芬太尼联合表面麻醉抑制清醒气管拔管反应效果分析。方法:90例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资料,采样时间2023年4月1日至2023年11月1日,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观察气道表面麻醉联合瑞芬太尼(实验组)与单独使用气道表面麻醉(对照1组)或瑞芬太尼(对照2组)。记录并比较患者在清醒拔管时的不同监测点收缩压变化;不同监测点心率变化;不同监测点血氧饱和度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相对比,研究数据存在显著的差异改变,(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表面麻醉抑制清醒气管拔管反应效果方面,有效避免拔管时的呛咳反应,稳定心率及血压,值得借鉴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 目的 总结1例肺癌患者PICC带管后期导管发生血管内迂曲致拔管困难的处理方法,分析拔管困难的相关因素,以期指导临床实践,预防PICC导管移位,减少临床PICC拔管困难的发生率,保证导管的安全拔除 ,保障患者的安全。方法 出现拔管困难后,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全面评估患者,排除体位影响、血管痉挛、血栓等因素引起的拔管困难,通过影像学检查,找出拔管困难最终原因,利用专业知识有效的处理拔管困难。 结果 X线示患者PICC导管在锁骨下静脉处发生了迂曲反折,巧用无菌导丝引导导管拉伸,解除导管迂曲,最终拔管成功。结论 临床中遇PICC拔除困难时,不可强行拔管,防止出现血管损伤、导管断裂,增加患者痛苦,引发医疗纠纷,必须先分析原因,并实施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拔管成功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运用PDCA质量工具改进非计划气管插管拔管率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21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185例未运用PDCA质量工具改进气管插管的患者作为参照对象(设为对照组),统计其非计划气管插管拔管率,并采用头脑风暴、5Why等方法分析患者非计划气管拔管原因,然后,根据原因运用PDCA质量工具改进气管插管管理,以自2021年6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75例运用PDCA质量工具改进气管插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非计划气管插管拔管率、对气管插管管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非计划气管插管拔管率(0.57%)低于对照组(3.20%),观察组患者对气管插管管理满意度(98.29%)高于对照组(83.24%),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PDCA质量工具改进非计划气管插管管理,能有效降低非计划气管插管拔管率,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集束化护理策略预防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方法:针对我院收治的80例ICU气管插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护理措施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实施的是集束化护理干预,对照组则是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结果: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比较中,观察组患者概率低于对照组,在满意度比较中,观察组护理评价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降低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概率,提高患者和家属满意度的同时,保证患者人身安全,值得临床对其进行推广。
简介:目的:观察并分析高流量氧疗护理对气管插管拔管后重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气管插管拔管后重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计算机表法分为对照组患者(40例)和观察组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氧疗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高流量氧疗护理,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血气指标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作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SPO2、HR、PCO2等指标水平相比,相差不大,P>0.05,治疗后,均发生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组间有差异,P<0.05。结论:对气管插管拔管后重症患者应用高流量氧疗护理,能改善相关血气指标,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NS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影响因素分析及基于RCA理论的护理应用效果。方法:以研究时间段(2023.01~2023.12)内入住本院NSICU患者共82例,为研究对象,行对比性临床研究。患者均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经随机分组后予以对照组(41例)常规护理,予以研究组(41例)基于RCA理论的临床护理。统计两组护理期间身体约束开展率、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局部皮肤压力性损伤率及治疗预后情况差异。结果:研究组经基于RCA理论临床护理配合期间身体约束开展率、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局部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RASS评分均降低,且身体约束时间、NSICU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均缩短,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NSICU气管插管患者治疗期间基于RCA理论的临床护理配合,可针对非计划性拔管诱发风险因素开展护理后,积极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护理效果确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气管切开术后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方法:选取我科2021年1-12月30例气管切开术后留置胃管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022年1-12月30例气管切开术后留置胃管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辅以集束化护理干预,内容包括科室培训导管管理相关知识及胃管固定方法、更换胃管固定材质及二次固定、加强患者舒适度护理、有效镇痛管理、加强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加强质控管理等,回顾性分析两组在降低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非计划拔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气管切开术后留置胃管患者辅以集束化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非计划拔管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简介:[摘要] 目的 讨论预防ICU小儿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中应用集束化护理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ICU患儿60例,电脑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30例,采取集束化的护理模式;对照组30例,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后的效果及在开展护理措施后患儿并发症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的非计划性拔管数量概率 6.66%低于对照组的 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55,P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气管切开后拔管困难的康复护理过程。方法74岁女性患者,因脑出血恢复期于2021年10月18日收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主要康复问题包括气管处于造口状态伴吞咽困难、双侧肢体肌力减退、日常生活部分依赖、认知和言语功能障碍等。针对该患者的康复要点,我们组建了多学科团队并制订了个性化康复护理计划,主要包括呼吸功能康复护理、吞咽功能康复护理、肢体功能康复护理、认知障碍康复护理、气管切开堵管和拔管训练6个方面,为患者提供一体化、个性化和精准化的康复护理。结果经过系统康复护理后,患者在入院第25天时成功堵管并顺利拔除气管插管,在第37天病情稳定时办理出院。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气管切开后拔管困难患者临床少见,总结拔管前的康复护理要点,为临床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ICU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拔管以后适当进行渐进性综合呼吸功能锻炼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22年1月到2023年4月收诊的60例ICU气管插管拔管后患者作为此次研究主体,观察组患者、对照组患者各为30例,对渐进性综合呼吸功能锻炼的价值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氧饱和度以及动脉血氧分压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指导ICU气管插管后病人适当进行渐进性综合呼吸功能锻炼,能够在解决患者呼吸困难问题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患者肺功能康复效果,对于提升病人的生命质量具有促进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胸腔镜全麻患者苏醒期肌松监测下双腔气管拔管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70例胸腔镜全麻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根据相关临床指征进行拔管,观察组在肌松检测下进行拔管。对比拔管后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各项对比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胸腔镜全麻苏醒期患者而言,在肌松监测下进行双腔气管拔管,能够有效减少低氧血症的发生,安全性更高。而且还能够有效缩短术后拔管时间,减少肌松药物的使用剂量,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身体快速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