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创伤骨科护士术后疼痛循证评估实践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408名创伤骨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采用术后疼痛循证评估护理实践问卷(PPA⁃NPQ)评估创伤骨科护士术后疼痛循证评估实践水平,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创伤骨科护士术后疼痛循证评估实践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408名创伤骨科护士的PPA⁃NPQ总得分为(6.73±1.82)分。受教育程度、创伤骨科护理工作年限、职称、是否为疼痛专科护士、所在医疗机构等级、科室疼痛护理制度建立情况、是否有疼痛管理培训经历、疼痛管理培训形式及是否将疼痛列为第五生命体征均可能与创伤骨科护士PPA⁃NPQ总得分有关(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创伤骨科护理工作年限、职称、是否为疼痛专科护士、科室疼痛护理制度建立情况、是否有疼痛管理培训经历、疼痛管理培训形式、是否将疼痛列为第五生命体征均是创伤骨科护士术后疼痛循证评估实践水平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创伤骨科护士术后疼痛循证评估实践水平偏低,其疼痛循证评估实践水平得分主要与受教育程度、创伤骨科护理工作年限、职称、是否为疼痛科专科护士、科室疼痛护理制度建立情况、疼痛管理培训情况、是否将疼痛列为第五生命体征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创伤骨科护士疼痛评估循证护理实践现状,并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疼痛评估循证护理实践量表、疼痛管理自我效能问卷、护理人员知识和态度调查表对227例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疼痛评估循证护理实践中位数得分为120分,疼痛管理自我效能中位数得分为84分,是否进行循证培训、疼痛知识能否满足临床工作需求、是否有过疼痛培训、工作年限是疼痛评估循证护理实践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创伤骨科护士术后疼痛循证评估实践水平偏低,其疼痛循证评估实践水平得分主要与受教育程度、创伤骨科护理工作年限、职称、是否为疼痛科专科护士、科室疼痛护理制度建立情况、疼痛管理培训情况、是否将疼痛列为第五生命体征有关。
简介:摘要我国正面临全球最大的卒中挑战,卒中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给社会公共卫生造成沉重负担。>70%的患者在卒中后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极大地降低生活质量。卒中整体防治战略体系中,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早期神经影像标志物评估和可干预风险因素一级预防是实现可防可治战略目标的重要抓手。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的应用将有助于PSCI预测、治疗评估和诊疗模型建立。血压变异性、无症状颈动脉狭窄等风险因素对于PSCI的影响则需要在前瞻性多中心卒中纵向队列基础上进行验证,从而完善我国PSCI群体转归与预后多模态影像学动态模型,以及高危人群风险评估体系,提升PSCI防治水平。
简介:【摘要】原国土资源部按照相应评估制度,通过试点评估的方法于国内7个省、3个油气单位设置了关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调查评估的试点,其目的在于确保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评估顺利开展,同时认清国内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情况。为深入了解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调查评估的现实状况,本研究分析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调查评估的方法(保证评估的客观性),通过实际调查评估,明确了其中存在的问题(评估方法落后、评估数据缺少权威性、评估体系不完善等),结合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创新评估方法、加强有效监管、完善评估体系),可为后续调查评估提供支持,也为矿山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保障。
简介:摘要人工耳蜗植入者在安静环境下可达到较好的言语辨识水平,但音乐聆听的体验并不理想。纵观国内外音乐测试评估系统的发展,本文着眼于人工耳蜗植入者音乐客观感知能力与主观欣赏水平的评价方法,对主要的测试系统、评估方法、核心结论进行整理分析,为开发符合我国文化背景的音乐评估系统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梗患者在护理评估血清肌钙蛋白水平中的指导效果。方法:将我院2021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梗患者作为案例,进行血清肌钙蛋白水平评估,采用随机方式将其分为观察(30例)和对照组(30例),将两组患者入院之后不同时间段的静脉血进行采集,检测两组患者血清肌钙蛋白水平,并对其护理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护理计划。在护理过程中观察组患者复发率和死亡率,并对并发症控制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复发和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较低,同时并发症控制效果较为显著,两组比较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在血清肌钙蛋白水平作为指导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护理服务的准确性、针对性和科学性,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并且作为急性心梗患者的评估标准。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和NK细胞水平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158例,检测患者入院即刻和术后48 h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和NK细胞比例;于治疗后随访1个月,依据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为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组与未发生组,分析与STEMI患者临床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及相关性。结果158例STEMI患者中有27例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17.09%)。与未发生组相比,发生组收缩压、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2、4.27、2.32,均P < 0.05)。发生组、未发生组术后48 h外周血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22.75±8.39)%、(29.23±4.61)%]、NK细胞[(13.73±4.64)%、(20.64±4.52)%]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t=-5.05、-83.68、-142.71、-7 084.80,均P < 0.001);发生组术前、术后48 h外周血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27.47±3.35)%、(22.75±8.39)%]和NK细胞[(21.42±4.36)%、(13.73±4.64)%]水平均明显低于未发生组(t=7.68、13.10、4.16、5.76,均P < 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 27.47%、术前NK细胞 < 21.42%、LVEF及低密度脂蛋白可能是影响STEMI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 < 0.000、0.012、0.019、0.033)。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前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 27.47%、术前NK细胞 < 21.42%是影响STEMI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 0.001)。结论STEMI 患者基线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和NK细胞水平降低提示不良预后风险增加。
简介:摘要:选取2022年9至2023年1月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者的192例检测标本。96例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组,9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取血液标本进行血清中的NT-proBNP、Hs-CRP指标检测,另外根据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IV级并进行讨论分析。最后,对NT-proBNP和Hs-CRP联合检测与其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在NT-proBNP和Hs-CRP水平上,本组NT-proBNP和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级组的NT-proBNP、Hs-CRP低于Ⅲ级组,Ⅲ级组低于Ⅱ级组,Ⅱ级组低于Ⅰ级组;联合检测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单一检测。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NT-proBNP、Hs-CRP联合检测可以作为心力衰竭评估指标,能够对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及预后进行评估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表达水平在肝移植肝癌复发患者诊断与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北京佑安医院肝移植中心进行肝移植治疗和5年随访的50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实验室资料,比较肝移植肝癌复发组(29例)和未复发组(21例)患者肝功能、血常规、肿瘤标志物、外周血T淋巴细胞分类等实验室指标及5年生存情况,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各临床指标与肝移植肝癌复发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淋巴细胞CD4表达水平对肝移植肝癌复发的诊断效能,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不同CD4表达水平患者的生存差异。结果与肝移植肝癌未复发组比较,复发组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移酶、白蛋白、淋巴细胞、甲胎蛋白、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诱导的蛋白质Ⅱ、CD3+、CD4+、CD8+T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肝移植肝癌复发组复发时间为13.0(6.0,24.0)个月,在5年随访中全部死亡,未复发组无死亡;复发组生存时间为18.0(9.0,36.0)个月,明显低于肝移植肝癌未复发组的60.0(60.0,60.0)个月(P<0.05)。与未复发组比较,复发组的CD3+、CD4+、CD8+T淋巴细胞的表达水平较低(P均<0.05)。Spearman多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肝移植肝癌复发与CD3+、CD4+、CD8+T淋巴细胞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43、-0.38、-0.44,P均<0.05);ROC曲线显示,CD4+T淋巴细胞对肝移植肝癌复发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755(95%CI 0.621~0.888),取最佳截断值265.50个/μl时,诊断特异度为100%,敏感度为48.30%。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CD4≤265.50个/μl患者的生存时间低于CD4>265.50个/μl组[15.0(10.0,36.8)个月比53.0(19.5,60.0)个月,P<0.05]。结论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表达水平与肝移植肝癌复发呈负相关,CD4+T淋巴细胞取265.50个/μl时对肝移植肝癌复发的临床诊断与预后评估具有较高的价值。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 几丁质酶-3样蛋白-1(YKL-40)和胱抑素C(Cys-c)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作为早期糖尿病肾损害血清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7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分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组(病例组,n=40)和糖尿病非肾病组(对照组,n=40)。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Hcy, YKL-40和Cys-c水平,探讨上述三个血清学指标作为DN早期肾损害生物学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病例组40例,男性1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65.6±13.4岁,糖尿病病史10.2±5.1年;对照组40例,男性16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66.42±12.5岁,糖尿病病史11.1±6.1年。病例组血清Hcy和YKL-40水平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血清Hcy,和YKL-40为标志物鉴别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0.69和0.73。结论 DN患者血清Hcy, YKL-40和Cys-c水平明显升高,并可作为诊断DN患者早期肾损害的血清学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