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探讨几丁质31蛋白(CHI3L1)在胃癌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Oncomine、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GEPIA)和Kaplan-Meier Plotter等数据库探讨CHI3L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生存之间的关系。利用Methsurv数据库分析CHI3L1启动子和CpG位点甲基化水平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通过LinkedOmics分析胃癌中CHI3L1共表达网络并进行基因本体和京都基因(GO)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通过分析肿瘤免疫估计资源(TIMER)和肿瘤免疫系统交互数据库(TISIDB)数据库探讨CHI3L1与胃癌免疫浸润之间的关联。体外实验使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Transwell、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等方法进一步验证CHI3L1在胃癌中的生物学功能。结果Oncomine数据库和GEPIA数据库均示CHI3L1在癌组织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织(P<0.05),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也显示CHI3L1表达在胃癌组织中显著增高(P<0.05)并与较低的总体生存率相关(P<0.01)。胃癌组织中CHI3L1的启动子和大部分CpG位点(cg19081101、cg04361579和cg14085262)甲基化水平显着高于正常组织且与患者的生存明显相关。GO和KEGG分析显示CHI3L1共表达相关性较高的前50个基因主要参与免疫反应与代谢调节。在免疫浸润方面,胃癌患者肿瘤组织中CHI3L1表达与CD8+细胞、B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浸润显著相关。在体外实验中,CHI3L1不仅被证明作为癌基因促进细胞增殖和转移,且促进PD-L1的表达。结论CHI3L1的表达上调和甲基化突变位点可能有助于预测胃癌患者的不良预后,CHI3L1能够调控胃癌免疫抑制微环境。

  • 标签: 胃癌 生物信息学 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寻常型天疱疮患者血清中几丁质3蛋白1(YKL-40)水平,并分析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采集38例寻常型天疱疮患者血清,同时收集14例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匹配的健康对照者血清,采用多功能流式点阵仪测定血清中YKL-40以及Th1/Th2/Th17相关细胞因子浓度。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患者组与对照组细胞因子差异;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与病情严重程度独立相关的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采用曲线下面积(AUC)、敏感性及特异性评价YKL-40预测天疱疮严重程度的能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寻常型天疱疮患者血清中YKL-40水平[M(Q1,Q3)][15.22(14.19,15.93)比13.64(13.21,14.63)μg/L,z = -3.88]以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 [2.05(1.49,4.21)比1.57(1.38,1.75)ng/L,z = -2.44]、IL-7 [7.45(5.63,11.63)比3.77(2.21,5.97)ng/L,z = -3.26]、IL-8 [6.59(3.60,14.73)比4.36(2.96,6.53)ng/L,z = -1.96]、IL-2R-α[509.08(386.36,757.67)比336.44(309.86,458.71)ng/L,z = -2.35]和C5a水平[100.35(78.31,140.84)比72.08(37.23,82.08)ng/L,z = -3.04]均显著升高(P < 0.05)。天疱疮患者YKL-40血清浓度随着皮损面积的减少而逐渐降低(r = 0.63,P < 0.001),且YKL-40与病情严重程度独立相关[P = 0.025,优势比:46.54(95% CI:1.61~1 347.19)]。YKL-40区分重度和极重度患者与轻中度患者的AUC为0.783(95% CI:0.613~0.953)]。结论血清YKL-40水平与寻常型天疱疮严重程度相关性强,具有预测寻常型天疱疮病情严重程度的潜在价值。

  • 标签: 天疱疮 壳多糖酶 疾病严重程度指数 生物学标记 Th2细胞 细胞因子类 几丁质酶-3样蛋白1
  • 简介:摘要YKL-40与肾间质纤维化各自的研究均较多,但YKL-40在肾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尚未见相关报道,本实验对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 标签: 几丁质酶样蛋白 YKL-40 肾间质纤维化
  • 简介:摘要支气管哮喘(哮喘)是一种以炎性细胞浸润、气道高反应性、气道重塑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仍尚未完全阐明。几丁质蛋白YKL-40,可由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等多种细胞分泌。大量研究表明YKL-40参与哮喘的发生、发展,并且其表达水平与哮喘的严重程度、治疗预后等相关。本文就近年来YKL-40参与哮喘发生、发展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以及与哮喘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作一简要综述。

  • 标签: 哮喘 几丁质酶样蛋白 YKL-40 CHI3L1
  • 简介:目的探讨几丁质合成1与蚊抗药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验证实验室和现场不同抗性品系几丁质合成1的表达差异。另外,溴氰菊酯短期诱导前后几丁质合成1的表达水平也得到验证。结果几丁质合成1在不同抗性水平蚊之间存在差异表达。接触杀虫剂前后,几丁质合成1的表达水平也存在差异。结论几丁质合成l与蚊抗药性水平之间存在相关性。

  • 标签: 淡色库蚊 抗药性 几丁质合成酶1
  • 简介:微生物几丁质不仅在生物降解几丁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可通过水解病原真菌的细胞壁而有效地抑制其生长.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经分离和克隆出了大量的微生物几丁质及其基因.尽管这些几丁质各不相同,但它们却具有类同的蛋白质结构域:信号肽、催化结构域和几丁质结合结构域等.本文着重介绍几丁质的结构和分子特征、表达和调控机理,并且分析了该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几丁质酶 结构域 降解
  • 简介:以部分脱乙酰几丁质为载体,戊二醛为偶联剂,共价法固定果胶(E.C.3.2.1.15),研究了果胶的固定化条件、固定化的性质,结果表明:固定化果胶的最适pH为3.5,比游离小0.5个单位;最适温度为50℃,比游离提高了10℃;其表观Km(3.67mg/mL)接近游离的Km(3.97mg/mL).以pH4.0、0.25%果胶溶液为底物进行柱式反应,结果表明:以1.7mL/min的流速运行26h,果胶活力基本无变化,操作半衰期为37d.以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的山楂汁、12%的苹果汁为例进行柱式实验,粘度可分别降低66%和60%.

  • 标签: 果胶酶 共价固定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脱乙酰几丁质 固定化条件 游离酶
  • 简介:摘要N6-甲基腺嘌呤(m6A)修饰是最常见的RNA表观遗传修饰,其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甲基转移蛋白14(METTL14)是催化m6A修饰的主要甲基化之一,参与调节RNA剪接、翻译及降解等生物学进程。最新研究表明METTL14不仅通过多种分子机制调控肿瘤生长、侵袭和转移,而且其表达水平与肿瘤患者预后及抗肿瘤治疗效果密切相关。深入了解METTL14在乳腺癌、消化系统肿瘤及泌尿系统肿瘤中的作用机制,有助于为基于m6A修饰的肿瘤防治提供新的临床标志物及药物治疗靶点。

  • 标签: 肿瘤 N6-甲基腺嘌呤 甲基转移酶样蛋白14 信号通路 生物标记物
  • 简介:用含卡那霉素的培养基首先对转几丁质基因烟草种子和烟苗进行初步筛选鉴定,再用WesternBlot进一步证实抗卡那霉素的转基因烟苗中外源转几丁质基因的表达.然后研究半嵌套式PCR(Semi-nestedPCR)检测转几丁质基因烟草植株及其烤后烟叶中的所转目的基因;利用限制性内切HindⅢ对半嵌套式PCR产物进行切,从而验证半嵌套式PCR产物是否为真正的目的基因.研究结果表明,半嵌套式PCR是一种快速、灵敏的检测转几丁质基因烟草植株及烤后烟叶的方法.

  • 标签: 半嵌套式PCR 检测 转基因烟草 几丁质酶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甘油-3-磷酸脱氢1-(GPD1L)对肾透明细胞癌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择来自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和基因表达综合(GEO)的两个主要的微阵列数据库(GSE16441、GSE36895、GSE53757、GSE66270、GSE68417),探讨在肾透明细胞癌(ccRCC)肿瘤样本中低表达基因,并进行生存分析。选择与患者生存差异最显著的基因GPD1L进行体外验证。体外培养正常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及ACHN、786-O、769-P 3种人肾细胞癌细胞株,利用聚合链反应(PCR)和Western blot验证GPD1L在肾癌细胞株中的表达量。利用GSE16441微阵列数据进行GPD1L的单基因富集分析,观察GPD1L参与调控的相关通路。随后利用pcDNA3.1过表达质粒,过表达ACHN、769-P肾癌细胞中GPD1L的表达,利用划痕、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探讨GPD1L对肾癌细胞迁移、凋亡的影响。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对5个ccRCC微阵列数据集的综合分析确定了ccRCC中SLC4A1、GPD1L、CLCNKB 3个显著的低表达基因,并且这3个基因的表达量均与患者的生存时间呈正相关(P<0.05)。PCR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在ACHN、786-O、769-P 3种细胞株中,GPD1L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HK-2细胞(转录表达值:0.163±0.067比1.000±0.124,t=7.838,P<0.01;0.338±0.171比1.000±0.124,t=6.982,P<0.01;0.626±0.147比1.000±0.124,t=5.632,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ACHN、769-P肾癌细胞中,pcDNA-GPD1L组GPD1L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高于pcDNA-Vector组(条带相对灰度值:2.343±0.371比1.000±0.122,t=5.776,P<0.01;3.207±0.537比1.000±0.082,t=6.224,P<0.01);肾癌样本中GPD1L单基因GSEA富集分析显示凋亡相关通路被明显抑制。同时,pcDNA-GPD1L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pcDNA-Vector组[流式:(30.14±1.05)%比(5.20±1.21)%,t=7.775,P<0.01;(28.54±2.13)%比(3.44±1.34)%,t=6.862,P<0.01],划痕结果也显示pcDNA-GPD1L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低于pcDNA-Vector组。结论过表达GPD1L能够通过激活肾透明细胞癌内的细胞凋亡,而抑制肾透明细胞癌的发展。

  • 标签: 甘油-3-磷酸脱氢酶1样酶 肾透明细胞癌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糖蛋白-1(DKK-1)、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近端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乘风医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确诊的近端胃癌患者47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病灶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比不同因素对GSK-3β、DKK-1、β-catenin表达的影响。结果正常组织中GSK-3β阳性表达率为70.21%(33/47),高于病灶组织、癌旁组织的21.28%(10/47)、21.28%(10/47)(χ2=31.985,P<0.01);胃癌组织DKK-1、β-caten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8.30%(18/47)、82.98%(39/47),均高于癌旁组织的8.51%(4/47)、8.51%(4/47)和正常组织的6.38%(3/47)、2.13%(1/47)(χ2=20.517、88.471,均P<0.01)。原发灶淋巴结远处转移(TNM)分期Ⅰ~Ⅱ期、中高分化、浸润≥50%、淋巴未转移者GSK-3β阳性表达率高(P<0.05);TNM分期Ⅲ~Ⅳ期、中高分化、浸润不足50%者DKK-1阳性表达率高(P<0.05)。结论GSK-3β、DKK-1、β-catenin表达在胃癌患者病情发展、转移中有重要作用,在临床诊断、疗效评估方面有一定价值。

  • 标签: 胃肿瘤 糖原合成酶激酶3 糖蛋白类 纤连蛋白类 基因表达调控,肿瘤 肿瘤转移 细胞分化 淋巴细胞,肿瘤浸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在β淀粉蛋白31~35(Aβ31~35)引起小鼠海马HT22神经细胞Bmal1基因/蛋白表达降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小鼠海马神经细胞HT22作为实验对象,将HT22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β31~35处理组、LiCl+Aβ31~35处理组。以1%血清饥饿1 h来诱导细胞同步化(昼夜时间0,即CT0)。采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上述各组细胞CT4、CT8、CT12、CT16、CT20、CT24时间点Bmal1基因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各组GSK3β表达情况及BMAL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Aβ31~35诱导HT22细胞Bmal1 mRNA及BMAL1蛋白水平在CT20时间点较对照组显著降低(Bmal1 mRNA:分别为0.38±0.06与0.83±0.08,t=4.549,P=0.001;BMAL1蛋白:分别为0.67±0.04与1.00±0.04,t=5.943,P<0.001)。与对照组相比,Aβ31~35引起HT22细胞GSK3β活性增加,表现为GSK3βSer9位点(GSK3βS9)磷酸化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磷酸化GSK3βS9与GSK3β比值下降(分别为0.66±0.08与1.02±0.14,t=2.217,P=0.025);Aβ31~35引起HT22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分别为71.85%±6.20%与98.14%±2.68%,t=3.891,P=0.006),GSK3β抑制剂LiCl预处理后有效逆转Aβ31~35诱导的HT22细胞存活率下降(LiCl+Aβ31~35处理组与Aβ31~35处理组分别为90.74%±5.74%与71.85%±6.20%,t=3.412,P=0.010);LiCl预处理可以明显逆转Aβ31~35所致CT20时间点Bmal1 mRNA及BMAL1蛋白水平降低(LiCl+Aβ31~35处理组与Aβ31~35处理组Bmal1 mRNA分别为:0.72±0.05与0.38±0.06,t=4.378,P=0.001;BMAL1蛋白分别为:0.90±0.04与0.67±0.04,t=4.052,P=0.002)。结论GSK3β活性增加参与Aβ31~35引起的HT22细胞Bmal1基因/蛋白表达降低。

  • 标签: 淀粉样蛋白 糖原合成酶激酶3 Bmal1基因 HT22细胞
  • 简介:摘要Ras-GTP激活蛋白SH3结构域结合蛋白1(Ras-GAP SH3 domain-binding protein,G3BP1)是RNA结合蛋白,通过调控mRNA稳定性和翻译来应对外界刺激,被认为是应激颗粒的成核因子之一。G3BP1在应激颗粒中的作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但除此之外G3BP1在应激颗粒外与RNA的相互作用,调节基因表达的功能也不容忽视。G3BP1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包括肿瘤进展、侵袭和转移等。大量研究结果表明,G3BP1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本文综述了G3BP1近年来在肿瘤生物学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包括其在肿瘤进展、应激颗粒形成等方面的作用。

  • 标签: 肿瘤 Ras-GTP酶激活蛋白SH3结构域结合蛋白1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壳多糖酶3蛋白1(CHI3L1)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外周血、肝癌及配对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CHI3L1在辅助原发性HCC临床管理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3至2017年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HCC患者405例,同时纳入肝硬化患者112例、正常体检(NC)者114例分别作为疾病和健康对照,联免疫法(ELISA)检测外周血CHI3L1蛋白水平。收集经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90对,制成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分析HCC患者组织中CHI3L1的表达情况。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或Kruskal Wallis H检验比较各组差异,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双变量相关分析,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比较采用配对秩和检验。结果外周血中肝硬化组、HCC组、NC组CHI3L1蛋白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195.8(103.3,330.4)、118.2(74.9,201.0)及46.8(30.7,66.4)μg/L,肝硬化组CHI3L1蛋白水平显著高于HCC组和正常对照组(Z=5.186、12.928,P均<0.001),HCC组CHI3L1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Z=10.788,P<0.001),HCC组中CHI3L1水平与是否合并肝硬化无关(Z=-0.286,P=0.775);血清CHI3L1水平与肝纤维化相关标志物[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N端肽(PⅢNP)、Ⅳ型胶原蛋白(Ⅳ-C)、FIB-4指数]呈正相关(r=0.202、0.159、0.299、0.221,P均<0.05),与白蛋白(ALB)呈负相关(r=-0.326,P<0.05),与丙氨酸氨基转移(AST)、凝血酶原时间(PT)呈正相关(r=0.138、0.160,P均<0.05),与肿瘤直径呈正相关(r=0.284,P<0.05),与中国肝癌的分期方案分期(CNLC)分期相关[晚期组CHI3L1水平为125.2(81.9,228.5)μg/L,高于早期组的112.0(70.2,169.2)μg/L(Z=-2.326,P=0.018)],而与微血管侵犯(Z=-1.531)、肿瘤包膜(χ2=0.818)无明显相关关系(P均>0.05)。73对HCC组织标本中,癌组织CHI3L1表达阳性率为78%(57/73),癌旁组织CHI3L1表达阳性率为83%(61/73),配对分析比较癌组织中染色强度评分1.5(1.5,2.0)和癌旁组织染色强度评分1.5(1.5,2.5)发现癌旁组织染色强度高于癌组织(Z=-2.053,P=0.040)。结论原发性肝细胞癌CHI3L1蛋白的组织来源包括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检测血清CHI3L1水平有助于肝癌患者肿瘤负荷评估和疾病分层管理。

  • 标签: 肝肿瘤 肝细胞 壳多糖酶3样蛋白质1 肿瘤分期 组织阵列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环腺苷酸反应元件结合蛋白3蛋白1(CREB3L1)在骨肉瘤中的表达,探究CREB3L1在骨肉瘤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1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住院并接受手术治疗的骨肉瘤患者组织5例,采用转录组测序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链反应(RT-qPCR)检测CREB3L1在另外12对匹配的骨肉瘤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IHC验证CREB3L1表达;采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公共数据中骨肉瘤队列中CREB3L1和患者预后的关系。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对临床采集的5对匹配骨肉瘤和正常骨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比较分析共发现1 809个差异表达基因(|FC|>1.5,P<0.01),其中有1 111个基因在骨肉瘤组织中表达升高,697个基因在骨肉瘤组织中表达下调;基因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的基因主要涉及细胞外基质组织、胶原蛋白分解代谢、细胞黏附等信号通路。参与胶原蛋白生物合成、修饰和降解,细胞外基质胶原纤维形成等多个通路的基因在骨肉瘤中显著富集,其中CREB3L1等在骨肉瘤中表达升高明显。RT-qPCR分析匹配的骨肉瘤及对应正常骨组织中CREB3L1的mRNA表达表明(n=12),大部分标本中(9/12)CREB3L1在骨肉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应的正常骨组织(4.408±3.230比1.000±0.000,t=2.256,P<0.05);IHC表明,CREB3L1在骨肉瘤细胞核与细胞质的表达高于正常骨组织(细胞质:2.750±1.290比1.750±0.683,t=2.739,P<0.05;细胞核:2.125±0.806比1.250±0.775,t=3.130,P<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CREB3L1的表达与骨肉瘤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无转移生存率负相关(P<0.01,P<0.001);通过比较有和无肺转移患者病例中CREB3L1细胞核IHC评分,CREB3L1在有肺部转移肿瘤细胞核内表达量高于非转移者(2.500±0.527比1.700±0.949,t=2.331,P<0.05)。结论CREB3L1在骨肉瘤中表达升高且与患者较差的生存预后密切相关。

  • 标签: 骨肉瘤 细胞外基质 环腺苷酸反应元件结合蛋白3样蛋白1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甲基转移蛋白3(methyltransferase like 3,METTL3)和去甲基化肥胖相关蛋白(fat mass and obesity-associated protein,FTO)在H7N9病毒感染中发挥的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Western blot(WB)检测H7N9病毒感染A549细胞后METTL3和FTO的表达。敲低和过表达METTL3和FTO,H7N9病毒感染后用WB和TCID50检测其对病毒复制的影响。利用转录组测序方法对METTL3或FTO敲低及野生型对照细胞进行了转录组水平基因差异表达分析,对发挥作用的潜在靶标进行初步分析。结果H7N9病毒感染A549细胞24 h后METTL3的表达上调,FTO无明显变化。敲低METTL3和FTO后,病毒核蛋白(nucleoprotein, NP)表达水平和病毒滴度显著下降,过表达METTL3和FTO后,病毒滴度显著增加。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在METTL3或FTO敲低组与对照组之间分别发现314和555个差异表达基因,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基因与宿主免疫应答相关。结论METTL3和FTO可能通过调节宿主-病毒相互作用在H7N9病毒感染中起关键作用。

  • 标签: METTL3 FTO H7N9 转录组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霍乱弧菌在低温(-20℃)下的生存极限以及虾壳蛋白几丁质对其耐受性的影响,为制定霍乱防制对策提供依据。结果由扫描电镜可见,虾壳可机械吸附霍乱弧菌;虾壳蛋白几丁质对提高霍乱弧菌耐低温能力有明显作用,在对虾体内及几丁质或混提物的保护下,霍乱弧菌各种流行株可在-20℃环境中生存47-77天,极显著地高于对照(9天)(P<0.01);菌株间以小川血清型耐低温能力最强。结论在霍乱流行季节,应加强冷冻海产品的检测管理工作。

  • 标签: 霍乱弧菌 耐低温 虾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在川崎病病程及其治疗中的改变和临床意义。方法川崎病组患儿分别于治疗前(病程第8天)、治疗后2、5天(病程第10、13天)采静脉血,其他感染性疾病组患儿于入院第1天及入院第5天采静脉血。以上标本均采用ELISA法进行IGF-1、IGFBP3测定。结果(1)川崎病组治疗前(病程第8天)的IGF-1、IGFBP3血清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而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组(入院时)相比无显著性差异。(2)川崎病组治疗后2天(病程第10天),其血清IGF-1、IGFBP3水平与治疗前(病程第8天)相比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3)川崎病组经治疗后5天(病程第13天),血清IGF-1、IGFBP3水平仍持续在高水平,与川崎病治疗后2天(病程第10天)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组(入院后5天)相比明显升高(P<0.05);其他感染性疾病组(入院时)与入院后5天血清IGF-1、IGFBP3水平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4)川崎病组分为发生CAL组和未发生CAL组,两组IGF-1、IGFBP3血清水平无显著性差异。(5)川崎病组中分典型KD和不完全KD两组,其治疗前后IGF-1、IGFBP3血清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川崎病组患儿治疗后血清IGF-1、IGFBP3水平显著升高,可能与丙种球蛋白大剂量应用有关,其水平升高,可能减少了川崎病后期血管狭窄及血管瘤的形成,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 标签: 川崎病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 简介:目的分析焦炉工外周血中DNA甲基化转移1(DNMT1)、组蛋白去乙酰化1(HDAC1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焦炉工人肺癌筛查的生物标志物。方法以152名男性焦炉工人为接触组,以141名男性水处理工为对照组。采集2组人员晨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其内暴露指标1-羟基芘(1-OH-Py)的水平。同时采集晨起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DNMT1、HDAC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DNMT1、HDAC1蛋白的表达与焦炉工人工龄、工种、吸烟、饮酒等的关系。结果接触组尿1-OH-Py水平[(0.043±0.011)μg/mmolCr]和血清中DNMT1[(28.4±7.2)μg/L]、HDAC1蛋白[(382±64)μg/L]的表达高于对照组[(0.017±0.004)μg/mmolCr、(17.6±3.0)μg/L、(246±2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接触组中不同工种间DNMT1、HDAC1蛋白表达水平也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焦炉作业工龄的增加,接触组DNMT1、HDAC1蛋白表达水平都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血清中DNMT1、HDAC1蛋白可作为焦炉工人肺癌早期筛查的生物标志物。

  • 标签: DNA甲基化 肺肿瘤 组蛋白去乙酰基酶1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组织抑制因子(TIMP)-1 siRNA、TIMP-2 siRNA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星状细胞(HSC)中smad 2/3/4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前期构建的TIMP-1 siRNA、TIMP-2 siRNA治疗后肝纤维化大鼠的肝脏组织作为研究对象,用免疫组织化学、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及Real-time PCR法检测smad2、smad3、smad4的蛋白表达和相应的mRNA表达水平,并用正置荧光显微镜计数免疫荧光双标记TUNEL阳性细胞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阳性细胞。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ANOVA方差分析,均数两两比较采用SNK检验。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TIMP-1 siRNA组、TIMP-2 siRNA组中smad2、smad3、smad4的蛋白表达量较模型组、阴性对照组明显减少(P值均< 0.05)。Western blot结果也显示相同趋势,TIMP-1siRNA组、TIMP-2siRNA组中smad2、smad3、smad4的蛋白表达量较模型组、阴性对照组显著减少(P值均< 0.01)。TIMP-1siRNA组、TIMP-2siRNA组smad2、smad3、smad4的mRNA表达量较模型组、阴性对照组明显减少(P值均< 0.05)。免疫荧光显示TIMP-1 siRNA组(0.014 3±0.002 4)、TIMP-2 siRNA组(0.010 7±0.004 4)活化HSC的凋亡指数较模型组(0)、阴性对照组(0.002 4±0.002 4)增加(P值均< 0.05)。结论TIMP-1 siRNA、TIMP-2 siRNA促进了活化HSC的凋亡,对smads蛋白的表达量有明显抑制作用。

  • 标签: 肝纤维化 细胞凋亡 肝星状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