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新世纪以来,中国赛珍珠翻译和研究又取得了许多新进展,推出了不少令人瞩目的新成果,包括博士论文和研究专著各十余篇(本),特别是新版《辞海》和新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均在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对赛珍珠条目进行了修订,比较充分地肯定了赛珍珠的中国题材创作,以及她在沟通中西文化方面所做出的贡献,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就研究而言,学者们的触角也延伸到“赛珍珠与中国现代作家”这个课题上,目前已有学者讨论赛珍珠与林语堂、鲁迅、巴金、朱雯、赵家璧等作家、译家和出版家之间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本文拟结合新发现的资料,就作为编辑大家的沈从文与赛珍珠的关联,特别是他为助推赛珍珠作品在上世纪30年代中国翻译和传播所做出的历史贡献,做一介绍。

  • 标签: 赛珍珠 沈从文 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国现代作家 研究专著 博士论文
  • 简介:综观对沈从文及其作品的研究,或是对于他的思想倾向研究和小说艺术研究,或是对于他笔下女性形象的分析,或是对于他都市题材小说中病态人性的研究等,却鲜有人提及他笔下的儿童形象。事实上,他的作品中不仅有生活在"希腊小庙"里的率性自然的小儿女,还有生活在苦难社会中的瘦弱卑微的苦孩子。他们与城市中的儿童共同构成沈从文笔下的儿童形象体系,反映了作者对中国现状的清晰认识和对中国未来的深深忧虑。

  • 标签: 沈从文 儿童 儿童教育
  • 简介:1981年,沈从文为《沈从文小说选》写题记,提起近三十年风雨中死去很多人,总结自己如《庄子》中“樗栎之木,以不材而独全”,发出“转思生命感离奇,存在原因在忘我”的感慨。“忘我”一词,亦在沈从文1949--1988年的书信日记中频频出现。后半生中,沈从文提醒自己要“忘我”,

  • 标签: 沈从文小说 “忘我” 《庄子》 三十年 生命感 书信
  • 简介:两个同在河流上的人总有一天会相遇“……就是武陵”话语把一条近在眼前的大河提到天边仅仅因为存在你胸中就涌现出即将漫过河堤的满足上午十一点大暑之后的阳光忙碌地吐纳着光脊梁、挖掘机和访客.

  • 标签: 沈从文 常德 挖掘机
  • 简介:1949年以后,沈从文被迫搁笔,从文学创作转向物质文化研究。他的物质文化研究关注的是民间的、日常的、生活的杂文物的研究,与其文学创作息息相通,是一种呈现其生命形态的“抒情考古学”。其物质文化研究的基本路向是“为物立传”,以大量文献追溯“物”的前世今生。他对物质性存在的高度重视,既与现代考古学相呼应,也与其长期对“物”的兴趣密切相关,有效地将传世文物、出土文献、出土实物相结合。这种“为物作传”的物质文化研究,突破了原来的学科界限,将文史研究与文物研究相结合,穿梭于技术史、美术史、美学史、文化史等不同学科之间,体现了鲜明的跨学科性。沈从文的物质文化研究,既是一种历史解释的方法,也成为理解与修正文学史叙事的重要依据。他的研究是联接历史、沟通人我的工具,使那些充满生命情感的“物”,“千栽之下百世之后还如相晤对”。

  • 标签: 沈从文 物质文化 抒情考古学 为物立传
  • 简介:沈从文与青岛1980年我读到巴金《写作生活的回顾》中说:1932年的“夏天来了。我的房间里热得跟蒸笼差不多。我的形象炭一样燃烧起来……开始我渴望了许久的北方旅行,住在一个朋友的山中宿舍里。”我给巴金写信问这个朋友是谁?

  • 标签: 沈从文 青岛 巴金 朋友
  • 简介:"边城"意象是沈从文文学世界的缩影,具有地理、文化等多层意蕴。它是一个神性诗意的世界,作家用诗化的语言描绘湘西独特的风土民情,呈现神性光辉,在神话与梦幻、历史与现实交相辉映中完成对边城的诗意构建。这一诗意构建的来源是沈从文浪漫抒情的叙事传统,他在文学前辈提供的浪漫乡土叙事的基础上,发展并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他推崇自然人性,追求优美的牧歌情调和诗化的审美意境,建构了一个引人神往的乡土世界。

  • 标签: 沈从文 边城 浪漫抒情 乡土叙事
  • 简介:1923年,20岁出头的文学青年沈从文,决定去北京。到了北京,沈从文才知道,单枪匹马闯世界一点儿也不浪漫。没有收入,从家里带来的钱也所剩无几,他只好每天吃两个馒头就咸菜了事。这样的“好日子”勉强熬到了冬天就再也难以为继,

  • 标签: 沈从文 文学青年 北京 浪漫
  • 简介:从湘西独闯北京,而后孤身入上海,沈从文不断以旧纳新,无论主动还是被迫,都形成了对其文化身份的重组与整合。特别是在上海租界生活的那段时间,都市情调、租界气息、殖民性等以其新奇和独特引起沈从文的深思。他在上海写成的中篇《一个话剧员的生活》便渗透进了对上海租界的多重思考,也使我们认识到了一个更加丰富的沈从文

  • 标签: 沈从文 文化身份 上海租界 殖民性
  • 简介:音乐是“流动的建筑”,音乐是通过音响结构的流动来表现人的情感的。具体地说,音乐是以节奏、旋律、和声以及配乐来展示人的情感变化过程的。沈从文则以流动的叙述角度、进程中的人事叙述和开放式的结尾设计及疏密相间的叙事节奏来完成作品情节的构筑和情感的表达,从而在叙述方法上体现出音乐性特征,实现他对作品音乐性美感的追求。

  • 标签: 沈从文 小说 音乐性 现代文学
  • 简介:在传统的叙事写作中加入抒情元素,是沈从文文学创作的独特模式。文本情节诗意的无形散发,映照现实社会环境,沈从文将抒情与写实的叙事模式完美地于文本中交织互动,引发新的抒情特色。本文将结合王德威对沈从文的论述,探讨沈从文笔下的抒情叙事风格,从而进一步观照“抒情传统”。

  • 标签: 沈从文 王德威 抒情与写实 抒情传统
  • 简介:这是一个叫人惊讶的题目,然而,却是一段活生生的史实……其中似乎不乏秘闻。探知其中的秘闻得从他的《文学与人生》说起。《文学与人生》是吴宓先生"毕生心血之凝聚和理想之寄托",可以称之为百科式的著作,不仅是文艺学,

  • 标签: 吴宓 文学副刊 大公报·文艺 文学与人生 《大公报》 张季鸾
  • 简介:当今世界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人类必须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现状和解决方案进行不断反思.在中国现代文坛上,有“自然之子”之称的沈从文,其独特的人文生态意识和审美意识突出地表现为对生命和自然的赞美以及对人性美的崇尚和追求.他的许多作品为我们描绘了唯美的人类生存图景,言说了人类从不缺乏实现“诗意地栖居”的能力,为解决当前世界生态危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滋养.

  • 标签: 沈从文 生态意识 和谐社会
  • 简介:众所周知,沈从文的一生,断为两截——前为作家,后为文物研究者。

  • 标签: 沈从文 文学 研究者
  • 简介:黄德海:今天这个分享会的中心,是周毅的新书《沿着无愁河到凤凰》,主讲者是张文江老师和周毅.赶来参加这个分享会的诸位,相信对张老师和周毅都有了解,我就不做多余的介绍了.

  • 标签: 凤凰 黄永玉 沈从文 文脉 武功 周毅
  • 简介:沈从文的长篇散文《水云》至少发表过两次,入集多次,《沈从文全集》收入的“定本”《水云》,比初版本多出两千余字,在现代文学史上较为少见。《水云》初版写了三个“偶然”即三位婚外交往的女士,第二次发表的版本及“定本”则增加了第四个。《水云》大胆袒露婚姻之外的情感体验,在40年代的战争背景和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史中非常独异。海子去世前一月创作的《四姐妹》,写了自己情感生活中的四位女性。两位中国现当代作家严肃、坦诚面对自己内心情感的写作,能给予当代中国文学有益的启示。

  • 标签: 沈从文 《水云》 爱欲抒写 海子 《四姐妹》
  • 简介:《萧萧》这篇小说依然延续了沈从文对宁静乡村生活和人性自然美的理想向往,同时还掺杂有对原始生命形态的蒙昧的感知反思,二者共同融合成为其创作思想上的复杂性。

  • 标签: 人性 蒙昧 理性精神 复杂性
  • 简介:1933年,沈从文以笔名“季蕤”在《西湖文苑》上发表了一幅白描人物画《伏虎图》。这幅为《沈从文全集》所失收的特殊画作,不仅呈现沈从文鲜为人知的画家身份,更为理解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参照。本文试以文本细读、图像阐释、史料考证结合的方法,从《伏虎图》及与之构成“语图互文”关系的文本出发,勾勒出沈从文在上个世纪30年代初的自我探索路径,透视“贴着人物”的文体风格背后超越启蒙的文学立场。

  • 标签: 沈从文 佚画 虎雏 贴着人物 自画像
  • 简介: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恋爱小说创作风行一时。沈从文对此种风潮有过严厉的批判,这不仅体现在他的文论之中,甚至还在他的小说《松子君》中也曾出现过相关的评论。这篇小说虽然也是在这种风潮影响下所诞生的作品,但是沈从文的笔触却并没有聚焦于对青年男女情欲的描绘之上,而是试图在这篇小说中呈现小说与故事的区别、恋爱小说的本质以及现代都市的生活模式等诸多更为复杂的内容,而这也使得这篇小说乃至沈从文的都市小说书写具有了不一样的气质。

  • 标签: 沈从文 松子君 恋爱小说
  • 简介:沈从文的20年代的都市小说中,"他者"成为建构风景的"装置";同时,"他者"也成为解读风景的"装置"。透过这种"颠倒"的风景"装置",我们不仅发现了风景话语中紧张对峙的权力关系,同时深切地感知到作家面对都市现代文明的恐惧、欲望与无法融入的焦灼,甚至是不被认同的敌视和愤恨。而这在沈从文的文化转向发生机制中无疑是重要的一环。

  • 标签: “他者”风景 阶级话语 经济话语 文化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