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以了解细胞免疫在乙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00例乙型肝炎患者和20例正常人外周血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结果15例急性肝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与正常对照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43例慢性肝炎、2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和16例慢性肝衰竭患者CD3+淋巴细胞百分率分别为56.15±8.94%、48.85±9.01%和55.86±9.03%,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的66.35±8.93%(P〈0.05);慢性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和慢性肝衰竭患者CD4+淋巴细胞百分率分别为30.46±7.51%、26.71±7.03%和29.03±7.64%,,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的35.72±7.52%(P〈0.05);慢性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和慢性肝衰竭患者CD8+淋巴细胞百分率分别为21.93±5.06%、18.71±5.53%和21.15±5.62%,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的24.58±4.92%(P〈0.05);慢性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和慢性肝衰竭患者CD4+/CD8+比值分别为1.34±0.60、1.35±0.53和1.34±0.58,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的1.58±0.47(P〈0.05)。结论HBV感染者体内存在T细胞亚群失衡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提示细胞免疫参与了乙型肝炎的发病和疾病进展。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河南输血感染的艾滋病患者和HIV携带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方法利用白细胞分类和流式细胞分析法对20例HIV携带者和20例AID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3+,CD4+,CD8+的表达及绝对数进行检测。结果AIDS患者组CD3+淋巴细胞数较正常值显著下降(P<0.05);HIV感染组与艾滋病组的CD4+T淋巴细胞数显著下降(P<0.01);CD8+淋巴细胞数显著增高(P<0.01);CD4+/CD8+比值显著倒置。结论感染HIV后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显著下降,随病情进展下降更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外周血淋巴亚群之间的变化,为患者提供更准确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了2009年7月-1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65例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详细研究。采用流式细胞仪,对65例红斑狼疮病人与32例体检人员的外周血淋巴亚群进行检测。检测上述人员的外周血CD3+淋巴细胞,CD4+淋巴细胞,CD8+淋巴细胞,CD19+淋巴细胞,NK淋巴细胞的变化。结果处于活动期的红斑狼疮病人,其NK细胞、CD4+百分率,相对于对照组,降低。B淋巴细胞、CD8+百分率,相对于对照组,升高。CD4+/CD8+明显下降。活动期患者与非活动期患者相比,CD8的细胞总数要高于稳定期的细胞数,CD4的细胞总数要低于稳定期的细胞数。结论NK细胞,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的变化,在红斑狼疮疾病的发病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病人血淋巴细胞的检测可以全面的掌握病人的免疫状况,从而可以正确的进行病情判断以及临床的治疗。
简介: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及年龄、病情对住院老年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应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流式细胞仪,对225例住院老年男性患者进行调查。结果T淋巴细胞(CD3+)与年龄呈负相关,自然杀伤细胞(CD56+)与年龄呈正相关,CD3+、辅助T淋巴细胞(CD4+)、CD56+、B淋巴细胞(CD19+)、淋巴细胞(Lc)与病情相关(P〈0.05);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主观支持进入CD4+、Lc的逐步回归方程;主观支持的家庭成员项进入CD4+、主观支持的同事项进入CD19+、主观支持的朋友项进入Lc的逐步回归方程;社会支持利用的烦恼倾诉项进入CD3+、CD4+的逐步回归方程。结论年龄、病情与CD3+、CD4+、CD19+、CD56+相关,社会支持可能与住院老年患者的CD4+、CD19+等淋巴细胞亚群有关,烦恼倾诉能提高患者的CD3+、CD4+淋巴细胞亚群水平。
简介: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在拉米夫定治疗的HBeAg阳性CHB患者62例和34例健康人,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比率。常规检测患者HBVDNA和血生化指标。结果HBeAg阳性CHB患者治疗前外周血CD4+T细胞比率为31.4±10.6%,明显低于对照组(47.3±16.5%,P﹤0.05),而CD8+T细胞和NK细胞则相对较高(分别为33.4±18.2%和16.6±13.6%),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9.8±16.4%和13.7±9.4%,P﹤0.05);抗病毒治疗后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比率为74.7±18.9%,CD8+T淋巴细胞比率为37.2±19.7%,比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拉米夫定能抑制HBVDNA复制,调节CD4+和CD8+T淋巴细胞比率,促进疾病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环孢素A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4月~2012年11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40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20例和观察组(常规治疗+环孢素A组)20例,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四个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四个指标改善程度均显著地优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环孢素A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较大,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外周血淋巴细胞数目及异型淋巴细胞比率在EBV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monoucleosis.IM)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检测70例IM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数目及异型淋巴细胞比率。结果70例IM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数目及异型淋巴细胞比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BV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多样,外周血淋巴细胞数目及异型淋巴细胞比率对该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全麻方式对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患者围麻醉期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2年6月期间于本院接受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的患者80例,按照全麻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接受静脉全麻的患者共28例(A组);接受吸入全麻的患者共25例(B组);接受静吸复合全麻的患者共27例(C组)。检测3组患者围麻醉期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3组患者全麻后均出现显著的CD3+、CD4+和CD8+水平降低,B组的CD4+/CD8+和NK细胞水平均显著降低,C组的CD4+/CD8+显著降低。B组患者T1、T2的各指标均显著低于A组,C组患者T1的CD3+和CD8+水平显著低于A组,T2除NK细胞外其他各指标均显著低于A组,另外C组患者T1的CD8+显著低于B组,NK细胞显著高于B组,T2的CD4+显著高于B组。结论静脉全麻对于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患者围麻醉期T淋巴细胞亚群影响最小,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最为轻微。
简介:目的探讨孟鲁司特对学龄前哮喘患儿血T辅助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对44例符合哮喘诊断标准的学龄前患儿给予孟鲁司特治疗4周(1次/d,4mg/次),分别治疗前、治疗结束后进行随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辅助淋巴细胞1(Th1)和Th2的百分率、CD4+、CD3、CD8、NK细胞、B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结果哮喘患儿治疗前外周血Th1细胞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Th2细胞百分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Th1/Th2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NK细胞百分率、B细胞、CD3、CD4、CD8及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孟鲁司特治疗4周后,哮喘患儿外周血Th1细胞百分率明显增高(P〈0.05);Th2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P〈0.05)。Th1/Th2比值增高。结论孟鲁司特治疗学龄前儿童哮喘可以改善Th1/Th2细胞比例和功能失衡,疗效确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发性流产患者应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经检测确认单纯为封闭抗体缺乏的161例复发性流产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89例,给予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对照组72例,未行任何处理,比较两者妊娠结局。研究组经治疗后常规复查封闭抗体,比较封闭抗体阳性组及阴性组妊娠结局。结果研究组及对照组妊娠成功率分别为59.6%及33.3%,流产率分别为11.3%及5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治疗后封闭抗体阳性组及阴性组妊娠成功率分别为68.1%及23.5%,流产率分别为10.2%及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淋巴细胞免疫治疗是一种治疗封闭抗体不足复发性流产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简介:1概述培门冬酶(polyethyleneglycolconjugatedaspara-ginase,PEG—ASP),即左旋门冬酸胺酶聚乙二醇轭合物,是一种对于门冬酰胺酶进行聚乙二醇(polyethy—leneglycol,PEG)化学偶联修饰后的新型门冬酰胺酶制剂,属于长效门冬酰胺酶。1994年,PEG.ASP(Enzon公司生产,商品名:Oncaspar)经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首先在美国上市,1996年在欧洲获准上市。该药保持了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araginase,L.ASP)的生物活性,降低了外源性细菌蛋白质的免疫原性,同时在人体内的半衰期大为延长,是L.ASP的4—6倍,增强了药物的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2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哮喘急性发作患者80例,随机分为口器组和面罩组,每组各40例,口器组患者使用空气压缩泵通过口器吸入特布他林、布地奈得雾化液;面罩组患者采用空气压缩泵通过面罩吸入特布他林、布地奈得雾化液。检测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峰流速(PEFR),计算比较治疗前后FEV1、PEFR改善率,评价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改善程度。结果口器组治疗30min后FEV1与面罩组比较,P>0.05,不具有统计学差异;口器组治疗30min后PEFR与面罩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口器组的FEV1改善率、PEFR改善率与面罩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口器组和面罩组的FEV1改善率、PEFR改善率都超过了15%。结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使用空气压缩泵经过口器吸入药物能取得更加良好的临床效果,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应用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效果,采取护理干预预防和(或)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治疗前经临床凝血常规、血糖、血淀粉酶、尿糖、尿淀粉酶、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将左旋门冬酰胺酶加入250毫升5%的葡萄糖溶液中行静脉滴注治疗,每隔一天治疗1次,共治疗6-10次,严密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评估治疗效果,并采取相应预防护理措施。结果经本组研究治疗观察,32例患者中共出现1次过敏反应,5例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3例患者有低蛋白血症症状,4例患者凝血常规异常,无糖尿病和死亡病例的发生。结论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采用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治疗期间加强对患者的综合护理,能够保证临床治疗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