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介入疗法(PCI)与直接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观察组患者行PCI治疗,对照组患者行直接PCI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前,两组患者TIMI3级血流与开通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TIMI3级血流与开通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LVEF为(61.2±3.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9.5±3.6)%、LVEDD为(42.7±3.4)%,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50.9±3.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治疗对AMI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介入疗法 溶栓 急性心肌梗死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总结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护理措施有心理护理、饮食及生活指导、期间的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总结出护士应做好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及健康宣教,关注患者病情,警惕肺栓塞的发生,对提高治疗效果至为重要。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介入溶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动脉病患者运用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动脉病患者50例,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n=25,给予静脉药物治疗)和观察组(n=25,给予动脉介入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及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FMA指数及ADL评分更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动脉病患者运用介入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损害,预防再度中风,促进机体功能恢复,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动脉病 溶栓介入治疗 治疗效果 功能改善情况
  • 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介入治疗中采取急诊临床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 2017年 1月 1日 -2018年 1月 1日于我院治疗的 100例脑梗死病患为对象,并以随机分组方法将所有病患分为常规组和对照组,每组 50例。在治疗期间,对常规组病患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病患实施急诊临床护理路径,观察并比较两组病患临床护理疗效。结果:治疗,对照组病患焦虑( SAS)评分、抑郁( SD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具有差异性( p<0.05) ;对照组病患的住院时间、转诊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 p<0.05)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与常规组比较具有差异性( p<0.05)。结论:对脑梗死介入治疗病患实施急诊临床护理,能提高病患的护理满意度,消除病患不良心理,促进病患早日康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脑梗死 ;介入治疗 ;急诊临床护理路径 ;价值分析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emergency clinical nursing in interventional thrombolysis of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100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1, 2017 to January 1, 2018 were col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routine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 During the treatment period, the routine nursing was carried out for the patients in the routine group and the emergency clinical nursing path was carried out for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clinical nursing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scores of SAS and SD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and there was a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the length of stay and referral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P < 0.05);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emergency clinical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treated by interventional thrombolysis can improve the patients' nursing satisfaction, eliminate the patients' bad psychology, and promote the patients' early recovery, which is worth popularizing.

  • 标签:
  • 简介:院外静脉治疗AMI方法 ,静脉治疗AMI简单,一院外诊断AMI需要快速、准确

  • 标签:
  • 简介:早期3小时抬高ΣST恢复<30%者有7例,对1小时抬高ΣST恢复<50%的病人进行评估,高血压并发率<25%组高于≥25%两组(P<0.05)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 改变预后 治疗改变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应用程序化护理的效果。 方法 选取 2017年 1月至 2019年 1月 期间在本院接受介入治疗的 7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 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程序化护理,对比两组舒适度、生活质量和疾病不确定感。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疾病不确定感评定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对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应用程序化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舒适感,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程序化护理;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应用效果;护理满意度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动脉和动静脉联合及机械取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急性脑梗死患者例数90例,采用电脑随机分组分为三组,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实验组,将三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总有效率95.00%(显效患者27例、有效患者1例、无效患者2例)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机械取治疗,取得显著效果。

  • 标签: 动脉溶栓 动静脉联合溶栓 机械取栓 急性脑梗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与经皮急诊及延迟冠脉介入(PCI)治疗近期疗效。方法本次研究所选病例均为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共120例,病例选取时间是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使用随机分组法分为A、B、C三组,A组采用静脉治疗,B组采用即刻PCI治疗,C组采用延迟PCI治疗,对比三组疗效。结果A组的冠脉再通率为57.50%,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C组的冠脉再通率为95.00%,(P<0.05),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CI治疗法在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中疗效明显,而延迟PCI治疗法的疗效更为显著,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溶栓治疗 经皮急诊及延迟冠脉介入治疗 近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rt-Pa)静脉治疗病情加重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rt-Pa静脉治疗,以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作为疗效指标,分为两组加重组16例(16%)和未加重组84例(84%),并对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房颤、血压、血糖水平、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侧支评分、24h内阿司匹林服用史、CT影像学的变化(ASPCTS评分)及发病-时间等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病至的间隔时间、前血糖、侧支循环差、大血管闭塞高NIHSS评分、ASPCTS低评分为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仅发病至的间隔时间、大血管闭塞高NIHSS评分、侧支循环差、ASPCTS低评分为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病情加重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发病至的间隔时间、大血管闭塞高HINSS评分、侧支循环差,ASPCTS低评分为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病情加重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脑梗死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影响因素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静脉与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对比。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治疗,观察组采用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42.5±2.7)mm、(53.5±2.7)mm、48.9%;对照组分别为(47.9±2.4)mm、(59.3±3.5)mm、40.8%,P<0.05。观察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职能评分分别为(85.65±4.56)分、(91.56±3.12)分、(88.58±3.57)分;对照组分别为(68.32±3.58)分、(74.13±4.18)分、(76.42±4.63)分,P<0.05。结论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更佳,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静脉溶栓 冠脉介入 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 程序化护理 应用于 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 护理中的 临床 效果 。 方法: 本研究选取 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8 月时间段至我院就诊的 77 例 下肢深静脉血栓 患者 (均接受 介入治疗 ) 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掷硬币的方式将其分为常规组(共 38 例, 接受 常规护理)和护理组(共 39 例, 接受 程序化护理 ),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存质量(以生存质量评分量表为标准进行评估)和并发症情况 。 结果: 护理前, 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 P > 0.05 ) 。 护理,护理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 t= 7. 316 , P=0.000 )。护理组出现静脉炎、下肢血肿、穿刺部位出血等并发挥症发生率 5.13% 明显低于常规组 26.32% ( x 2 = 6.568 , P=0.0 10 )。 结论: 程序化护理 应用于 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 中的护理优势更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减少 下肢血肿、静脉炎等 并发症的发生,可推广使用 。

  • 标签: 程序化护理 介入溶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院内静脉、急诊院前静脉治疗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静脉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50例,将50例患者分为院内组和急诊组,急诊组患者行急诊院前治疗,院内组行院内治疗。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处理,急诊组发病至间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院内组(P<0.05);院内组冠脉再通率(72.00%)显著低于急诊组(92.00%)、院内组病死率(20.00%)显著高于急诊组(4.00%),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给予急诊院前静脉治疗有利于保障其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院内溶栓 急诊院前溶栓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院内静脉、急诊院前静脉治疗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静脉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50例,将50例患者分为院内组和急诊组,急诊组患者行急诊院前治疗,院内组行院内治疗。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处理,急诊组发病至间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院内组(P<0.05);院内组冠脉再通率(72.00%)显著低于急诊组(92.00%)、院内组病死率(20.00%)显著高于急诊组(4.00%),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给予急诊院前静脉治疗有利于保障其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院内溶栓 急诊院前溶栓 价值
  • 简介:现将21例心肺复苏的患者静脉治疗的情况与普通组进行比较,对21例心肺复苏者及同期160例未进行心肺复苏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分别给予r-TPA、链激酶、尿激酶静脉,160例未进行心肺复苏者血管再通105例(65.6%)

  • 标签: 复苏静脉 心肺复苏 急性心肌梗塞心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脑梗塞早期介入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本院(2017年06月-2018年06月)接收的急性脑梗塞早期介入患者(n=82)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法为基准,分为实验组(n=41,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对照组(n=41,实施常规护理),对82例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管再通率、护理满意度评估。结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血管在通率实验组血管在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塞早期介入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价值显著,既可提高血管再通率,又可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状态,值得借鉴。

  • 标签: 急性脑梗塞 早期介入溶栓 围手术期 神经功能缺损 血管再通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急性中重症脑梗死患者静脉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的因素。方法研究时段2016年1月-2018年11月,抽取本院在研究时段内收治的100例静脉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急性中重症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100例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效果,即用mRs量表对治疗3个月后的预后效果进行评价,并以mRs评分结果作为分组依据,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mRs评分低于2分,预后良好组,46例)、对照组(mRs评分为3-6分,预后不良组,54例),用Logistic分析影响急性中重症脑梗死患者静脉联合血管介入治疗预后的因素。结果两组年龄、病前NIHSS评分、发病前1w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治疗前ASPECTS评分相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即刻NIHSS、脑实质出血率、24h颅内出血转化率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分析,年龄、治疗前ASPECTS评分、治疗即刻NIHSS为影响预后效果的主要因素。结论急性中重症脑梗死患者年龄越大、治疗即刻NIHSS评分越高,对静脉联合血管介入治疗的效果影响就较大;而如患者治疗前ASPECTS评分越高,则说明预后效果越好。

  • 标签: 影响 急性中重症脑梗死 静脉溶栓 血管介入 预后 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