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从初二开始,我的生物成绩就在班里数一数二,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高考。虽然我不是课代表,可知识量却远胜于课代表,所以我就是传说中的生物学霸咯。学霸是怎么学习生物的呢?学霸说:学生物当然要背啦!知识点啊结构图啊,要列表要总结呀——扯淡!我从来没背过生物,列表什么的完全是浪费时间,毫无效率可言。在我看来,最有用的方法就是:看图学生物!虽说生物是最接近文科的理科学科,但生物并不是单纯用文字就能描述清楚的。我很喜欢看课本,仔细翻看高中生物课本,你会发现里面的图片是那么的丰富和精美,涵盖的知识量也相当的大,所以我压根没把它当课本,只当在看一本科普读物,带着兴趣研究各种图片。
简介:“物理难,难于上青天”,这是很多人的感受,也包括我。记得高二那年的期末考试我的物理只得了42分,当时觉得天都快塌了。可还好,我是个不轻言放弃的人,最后的高考考了个高分。要问我是怎样逆袭的,我只能说很多学习方法大家都知道,就看你能不能坚持了。对于我这种在物理上毫无天分的笨人来说,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打!基!础!理解每一个概念和定律是怎么来的,除了只能直接背的基本定理(如F=ma),其他的都尽量自己去推,推过之后我就记住了。当然,在我实在理解不了的时候就会多看多想,比如蹲马桶的时候我看着看着突然就打通任督二脉了。第二步:做简单题。何谓简单题?就是那些直接考查基本定义、定理的题目,比如课本上的习题和稍微复杂点的题目。我做简单题的目的并不是得到正确答案,而是吃透题目并从题目中联想出一些东西。慢慢地,你会发现一些所谓的难题其实就是由几个简单题组合而成的。
简介:《孟子》七篇未尝有一语提及《易》,亦未见有对《周易》经传之引用,故后儒对于孟子是否知《易》看法各异。赵岐认为孟子"通五经",程颐言"知《易》者莫如孟子",朱熹却持相反意见。程朱二说可视为汉唐经学向两宋理学转型时理学家尊崇"四书"的不同表述,与赵岐在五经独尊的学术背景下言孟子"通五经"实有异曲同工之妙——其语境截然不同,但其出发点皆为推重孟子其人其书。明末黄道周以其象数《易》学思维阐释《孟子》与《易》之关系,而刘宗周则从其心性学视阈论述之,为认识此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清儒焦循认为"孟子深于《易》",其《孟子正义》在对《孟子》语句、篇章之意蕴及赵岐传意之解读中多处以《易》解《孟》,但因其对宋明理学家解《孟》之成果一概不收,故也失去了对"《孟子》知《易》"这一学术问题进行全面梳理的可能。围绕《孟子》知《易》展开的各种讨论其实正是各个时代思潮与学者治学个性的综合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