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针刺、温针灸,观察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经颅脑CT检查无脑梗塞、脑出血及颅脑MRI检查无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西医确诊为急性面神经炎(周围型)患者36例,采用中医针灸理论辩证施治,分别进行针刺、温针灸治疗等综合疗法。结果:36例患者中,治愈29例,占总数的80.6%,显效6例,占16.7%,好转1例,占2.8%,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针刺、温针灸是治疗面瘫的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且经济实用,几乎无毒副作用。温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常用方法。对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温针灸治疗,可促进其面部的血液循环[1],从而发挥舒筋活络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附件扭转的临床特点及保留卵巢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经手术确诊的200例附件扭转患者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案及预后情况。结果200例附件扭转患者的年龄为(28.6±9.9)岁,妊娠合并附件扭转者66例(33.0%,66/200),有症状就诊者188例(94.0%,188/200),最常见的症状是下腹痛(94.0%,188/200)。200例患者中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腹腔镜手术150例(75%),经腹手术50例(25%);术中见卵巢或输卵管囊肿大小3~30 cm,平均(9.2±3.1)cm,扭转圈数为0.5~6圈,平均扭转(1.9±1.0)圈。67例(33.5%,67/200)患者术后病理结果为卵巢成熟性畸胎瘤,为最多见的病理类型,其次为卵巢黄体囊肿(19.5%,39/200)。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血栓形成及继发卵巢坏死等并发症。经腹手术患者的合并妊娠占比、附件囊肿大小、住院时间均大于腹腔镜手术患者,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16例患者行保留卵巢手术,61例行切除卵巢手术;切除卵巢手术患者的年龄、扭转圈数均大于保留卵巢手术患者(P均<0.05),但合并妊娠占比、附件包块大小无明显差异(P>0.05);保留卵巢手术患者术后未出现血栓形成及继发卵巢坏死等并发症,术后1、3个月复查妇科超声保留侧卵巢均可见血流信号,卵巢体积无明显缩小。结论附件扭转多数以下腹痛就诊,一旦确诊应尽早行手术治疗。附件扭转患者行保留卵巢手术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术中应尽可能保留患者的卵巢组织和生育潜能。
简介:摘要:当前,我国受失眠问题困扰的患者众多,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导致失眠的人群不断增加。失眠患者无法正常睡眠导致睡眠时间不够和状态不佳,造成患者身体不适、大脑反映迟钝、记忆力无法集中等不良后果。一般情况下,医生会给患者介绍服用药物治疗,从而提高睡眠质量、改善睡眠不足问题,但是西药治疗失眠只是起到缓解作用,长期服用西药对身体会有较大的副作用,治疗效果不佳。随着我国传统中医逐渐发扬光大,针对失眠问题,越来越多的医患开始选用中医治疗治疗失眠。中医讲究辩证治疗,采用调理气血、补虚泄实、安神定志疗法,调理患者阴阳、益气养血,帮助患者恢复五脏功能,从而调理治疗失眠。本文重点研究分析了中医治疗神经内科失眠患者的方法以及疗效,希望为治疗失眠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临床实验将研究采用结合针灸的治疗方式对中风偏瘫康复患者的临床病情情况进行临床改善康复治疗。方法:选取了2021年1月一2021年12月在我院进行疾病康复综合治疗的康复患者作为临床实验调查对象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我科2018-2020年收治的136例复杂腹腔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36病例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统计分析了两组病人的基础疾病、手术时间、手术次数、炎症指标、组织灌注指标、病原学资料、生存率等指标。结果 死亡组基础疾病多(高血压病78.30%、糖尿病52.50%、恶性肿瘤67.50%、慢性肾病76.70%、慢性心血管疾病85.80%);死亡组病原学检出率及耐药情况明显升高(81.7%),;死亡组手术时间较长及手术次数较多;死亡组的炎症指标(PCT、NLR)及组织灌注指标(乳酸)明显升高。结论 在复杂腹腔感染病人中,患者的基础状态会影响病人的预后,及时的手术干预,精准的抗感染治疗、恰当的器官功能支持等可改善病人的预后。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研究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tography ERCP)治疗胰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19例胰管结石伴慢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不同,制订个体化方案;包括行内镜下胰管支架置入、ERCP联合体外震波碎石(extrac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sp ESWL)等治疗方案。结果 在19例胰管结石患者中,6例未行碎石的患者中4例行胰管支架置入,1例经ERCP取石联合胰管支架置入;1行胆管支架置入。在13例行ERCP联合ESWL治疗的患者中,共进行19次ESWL;其中2例因取石困难,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4例经碎石后行取石联合胰管支架置入;3例碎石后行取石治疗;其余4例经碎石后自行排石。所有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经治疗后胰腺炎的症状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ERCP治疗胰管结石疗效在确切,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型失语行针灸治疗的效果,并对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型失语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时间2019年4月-2020年5月;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33例(行常规治疗加针刺治疗)和研究组33例(基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温和灸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失语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患者失语评分明显较参照组高P<0.05)。影响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型失语临床疗效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二:(1)脑卒中临床分期;(2)脑卒中发作次数。结论 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型失语效果显著,可有效促使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尤其是针对首次病发或处于急型期和恢复期的患者而言;应在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本研究采用我中心在回肠W形原位膀胱和Studer膀胱基础上改良的新式回肠原位膀胱术(Urumqi膀胱)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8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1(54~66)岁。病程1个月至3年。5例为初发患者,3例有≥2次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史。6例为多发肿瘤,大小0.5~2.5 cm。2例为单发肿瘤,大小均为3.0 cm。术前经PET-CT检查无远处转移和盆腔淋巴结肿大,无上尿路积水。膀胱镜检查示尿道通畅,无可疑肿瘤。术前病理检查结果:高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6例,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2例。所有手术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距回盲部15 cm处截取回肠50 cm,自右侧端顺时针向内侧卷曲成近圆形,左侧末端留10 cm,其余40 cm回肠形成3段、每段约13 cm的肠管,将其去管化形成新膀胱,将末端10 cm肠管从乙状结肠前方跨过,与左侧输尿管吻合,右侧输尿管与新膀胱右侧顶部吻合,尿道与新膀胱吻合。术后随访3~12个月。4例出现轻度尿失禁,术后12个月均完全尿控;7例无输尿管反流,1例术后12个月仍有左侧输尿管轻度反流。8例术后复查排泄性膀胱造影示膀胱排空效果满意,残余尿阴性,膀胱容量250~400 ml。复查胸部CT、泌尿系CT及腹部超声示无上尿路积水,无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骨缺损患儿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颅骨缺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中是否伴有脑组织高出骨窗平面1.5 cm将患儿分为脑膨出组(28例)和无膨出组(32例),比较2组患儿颅骨缺损时间、缺损面积等临床资料。应用钛网或聚醚醚酮材料对患儿颅骨缺损进行修补,24例脑膨出组织中无神经纤维束分布的患儿同时行膨出组织切除术。所有患儿门诊随访3~10年,术后1年时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评估2组患儿预后。结果与无膨出组患儿比较,脑膨出组患儿颅骨去除时的年龄更小,颅骨缺损病程时间更长,癫痫发病率更高,缺损周围脑组织继发改变更多见,但颅骨缺损面积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术后均无出血及严重水肿,伤口无感染、脑脊液漏,均一期愈合。脑膨出组16例伴癫痫发作患儿中10例癫痫完全控制,余6例癫痫发作较术前好转;无膨出组8例伴癫痫发作患儿中6例癫痫完全控制,余2例癫痫发作较术前好转。术后1年无膨出组患儿GOS评分明显高于脑膨出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骨缺损发生年龄早、缺损时间较长的患儿易出现严重的缺损局部结构继发改变及偏高的癫痫发生率,治疗更加复杂,预后相对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