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临床上采取增强免疫力疗法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情况。方法选取从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来我院进行诊治的慢性湿疹患者168例,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84人,对照组采糖皮质激素静脉点滴治疗,实验组在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基础上联合增强免疫力药物。对比分析两种方案对慢性湿疹的治疗效果。结果对比分析得出,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5%,复发率为38.1%;实验组的总的总有效率为97.6%,复发率为17.9%。结论增强免疫力的方法有利于慢性湿疹的治疗,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以大大提高慢性湿疹的治愈率,降低其复发率,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人口腔修复情况的临床特点和疗效。方法在2016年3月16日至2017年3月16日期间选取100例老年口腔修复患者为实验对象,随后统计、分析患者临床表现、病变发生部位、疾病类型后,再实施相应的治疗干预。结果从疾病类型角度分析,15.00%的患者属于牙周病,18.00%的患者属于牙髓病,25.00%的患者属于缺齿,42.00%的患者属于龋齿;从疾病发生部位分析,68.26%的患牙均处于上颌,31.74%的患牙均处于下颌;从临床表现分析,65.00%的患者存在食物嵌塞症状,33.00%的患者存在牙周肿胀症状,52.00%的患者存在咬合不全症状,62.00%的患者存在咀嚼疼痛症状;从治疗效果角度分析,患者实施相应治疗后,一次性修复成功率为98.00%,同时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其中2例出现咀嚼疼痛,1例出现牙齿松动,1例出现牙周炎)。结论大部分老年人口腔修复患者常表现为咀嚼疼痛、食物嵌塞,属于龋齿病变,通过实施相应的治疗干预后,能够提高一次性修复成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口腔修复情况的临床特点及修复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4月期间,老年人口腔修复患者100例,根据每个老年人患者的口腔病情进行口腔修复,观察并统计老年人口腔牙齿缺损及缺失情况,对比活动义齿修复和固定义齿修复情况以及修复前后老年患者牙齿咬合情况等。结果根据统计得知,100例老年人口腔修复患者中出现缺损或缺失的牙齿总共有752颗,平均每个患者缺损或缺失牙齿有7.52颗。其中缺损的牙齿占缺损或缺失牙齿总数的75.42%,而缺失的牙齿则占24.58%的比例。在所有缺失或缺损的牙齿中,上颌第一磨牙最容易缺失或缺损,而下颌尖牙常常保留下来。患者中通过活动义齿修复的有80例(全口义齿患者有18例,上半口义齿患者有35例,下半口患者有27例),固定义齿修复的有20例,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义齿修复后上下颌骨无咬合接触关系的有21例患者,有28例患者咬合接触关系得到改善、提升,51例患者上下颌正常咬合,与治疗前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以上的探讨研究发现,口腔修复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十分关键,关注并制定老年人口腔修复方案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社区医院皮脂腺囊肿的治疗情况并分析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社区医院 2014 年至 2016 年 60 例皮脂腺囊肿患者资料。结果: 7 例( 7.71%)不行治疗, 25 例( 36.21%)行手术切除, 20 例( 31.31%)行切开引流, 8 例( 24.77%)行切开引流 +囊肿刮除;总体治疗时间( 15.71±3.62)天,治疗费用( 228.75±39.62)元,其中感染者 1 例( 5.37%),复发者 2 例( 3.50%);手术切除的治疗时间、费用均最低,未出现复发感染者。结论:根据患者症状表现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及早进行手术治疗,加强感染控制,可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和经济负担。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复发痔的手术疗效及康复情况。方法本院采取随机的原则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复发疮的30例患者(2013年3月—2018年3月),随后采取随机等量的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即传统痔切除术组与吻合器微创痔切除术组,每组各15例。其中传统痔切除术组患者采取传统痔切除术进行治疗,而吻合器微创痔切除术组患者则采取吻合器微创痔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吻合器微创痔切除术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疾病相关状态以及康复心理状态等情况显著优于传统痔切除术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吻合器微创痔切除术治疗复发痔的手术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TURBT)与经尿道膀胱肿瘤钬激光剜除术(HoLRBT)治疗膀胱肿瘤的近期疗效及术后复发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102例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1例患者行TURBT治疗(T组),51例患者行HoLRBT治疗(H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肿瘤危险度分级、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复发率等。结果与T组比较,H组的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组的闭孔神经反射、膀胱穿孔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高于H组(均P<0.05)。两组术后的肿瘤危险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组术后1年的p53蛋白阳性率、Ki-67蛋白阳性率均低于T组(均P<0.05)。H组的肿瘤复发率低于T组(5.88% vs. 15.69%,P<0.05)。结论TURBT和HoLRBT均是治疗膀胱肿瘤的有效手段,疗效相当,但后者的手术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更少,且术后1年的复发风险更低,临床应用优势更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住院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足患病率,并分析其临床患病情况及临床治疗的疗效。方法观察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共218例糖尿病足患者,分析其临床病历资料,统计其患病率和治疗有效率,比较对严重程度不同的患者治疗效果之间的差异。结果糖尿病足患者数占同期住院糖尿病患者数的1.12%,89.11%的糖尿病足患者合并糖尿病其他慢性并发症。在研究期间观察分析的218例患者中,共治愈58例(26.61%),好转107例(49.08%)。按照Wagner分级法分级,各级的治疗有效率情况为1级90.32%,2级77.78%,3级75.38%,4级70.21%,5级61.90%。结论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其大多数患者合并糖尿病其他慢性并发症,且糖尿病足的Wagner分级越高,治疗有效率越低。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痔疮的疗效和复发率的情况。方法以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门诊部登记就诊的痔疮患者100例作为考察对象,随机分为1号和2号组。1号组的痔疮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2号组痔疮患者进行常规的西医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后期的复发率进行跟踪统计和比较。结果1号组患者的痊愈率达到76%,好转率达到24%,而2号组的痊愈率只有50%,好转率为40%,无效率10%,1号组的疗效明显比2号组好。在后期跟踪随访的过程中,1号组仅有1例复发,复发率2%,而2号组则有5例复发,复发率1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痔疮,具有很好的疗效,没有毒副作用,复发率低,适合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社区老年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用药情况及其疗效,为社区签约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3月上海市松江区小昆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55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用药情况及其疗效。355例患者中男132例、女223例,年龄(77.98±5.42)岁。结果全部案例中降糖药物排名前5位:磺脲类占60.6%(215/355),双胍类占48.5%(172/355),α-糖苷酶抑制剂类占37.5%(133/355),胰岛素占14.4%(51/355),噻唑烷二酮类占7.6%(27/355)。降压药物排名前5位:钙离子拮抗剂占67.0%(238/355),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占61.1%(217/355),β-受体阻滞剂占6.7%(24/355),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占4.2%(15/355),利尿剂占3.9%(14/355)。血糖达标占89.3%(317/355),血糖未达标占10.7%(38/355)。血压达标占84.2%(299/355),血压未达标占15.8%(56/355)。结论社区老年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用药情况基本合理,病情控制基本稳定,但存在药物治疗跟踪评估的欠缺及部分疗效不达标、用药不合理的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墓碑型心电图改变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脉病变情况及行冠脉介入治疗(PCI)后的临床疗效。方法接受PCI的墓碑型心电图改变患者58例为治疗组,非墓碑样心电图改变患者79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不同的冠脉情况和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发病前出现心绞痛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病变血管多位于左主干(LM)及左前降支(LAD)近段(67.24%34.17%,P<0.01),合并有右冠状动脉(RCA)和左回旋支(LCX)病变明显增高(41.38%26.58%,P<0.05;25.86%36.7%,P<0.05),治疗组PCI前TIMI血流分级0-1级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81.34%49.36%,P<0.01)。结论治疗组患者病变血管病变部位多靠近于LM及LAD近端,同时有缺乏良好的侧支循环保护。PCI是目前针对此类急性致死性冠脉病变的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其对于远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尚需进一步统计。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肠外营养液的使用情况,以生长速率为指标进行疗效评价,为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9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新生儿科住院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早产儿为入组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早产儿肠外营养处方进行合理性分析,包括热量、热氮比、糖脂比、疗程等,通过计算平均生长速率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共收集早产儿的临床病历435份,12.9%的处方热量>100 kcal·kg-1·d-1,7.1%的热量<80 kcal·kg-1·d-1,存在热量供给过剩或不足的现象。热氮比>200的处方占20.0%,提示氨基酸补充不足。糖脂比>3∶1的处方占44.8%,提示脂肪乳配比过低。平均每日生长速率为(20.99±9.27)g/d,生长速率较慢组占61.8%。结论本院部分肠外营养处方存在总能量以及热氮比、糖脂比不合理问题,部分早产儿生长发育速度较慢,需要加强早产儿肠外营养液处方的审核,制定合理的营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