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研究八味痛风康微丸的抗痛风作用。方法:采用尿酸盐结晶(MSU)致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及次黄嘌呤所致的小鼠高尿酸血症模型,观察八味痛风康微丸的抗痛风作用,并通过热板法、醋酸扭体法和甲醛法观察该药的镇痛作用;利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模型、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模型、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模型,观察该药的抗炎作用。结果:八味痛风康微丸16.4g/kg以上剂量可明显抑制尿酸盐结晶(MSU)诱导的大鼠足跖肿胀,降低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并能降低次黄嘌呤所致高尿酸血症小鼠的血尿酸水平;能提高小鼠的痛阈值,减少醋酸所致小鼠的扭体次数,并能够降低甲醛致小鼠镇痛实验中足中PGE2含量;八味痛风康微丸也可抑制醋酸所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抑制角叉菜胶大鼠足趾肿胀和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结论:八味痛风康微丸具有抗痛风、镇痛、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炎症因子IL-1β、、TNF-α和PGE2水平有关。
简介:摘要痛风为尿酸盐结晶沉积导致的病变,使患者的足部产生痛感。该疾病是因为嘌呤的代谢异常增加尿酸合成造成的代谢性疾病,男性患者较多,其中拇趾是最明显受累关节,病情发作时患者的受累关节会有肿胀、疼痛、发热、僵硬的现象。近年来患有痛风疾病的患者逐渐增加,使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都受到不利影响,降低生活质量。在对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护理措施,能够使病痛得到缓解,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痛风汤联用放血疗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本队收治的68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秋水仙碱联合痛风汤治疗,观察组坐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放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7.06%,明显比对照组(73.53%)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没有出现不良反应,P>0.05。结论痛风汤联用放血疗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优越,能够帮助患者快速缓解症状,治疗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痛风模块式护理计划对痛风患者治疗过程中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作用。方法以治疗的68例痛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后,34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另外3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痛风模块式护理。护理后采用五指疼痛评分表和生活质量问卷对患者疼痛情况和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疼痛缓解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护理结束后,两组疼痛强度均有所缓解,观察组自身疼痛评估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5.02±2.13)分、(9.58±2.41)分,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模块式护理计划应用于痛风患者的护理中,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提升其生活质量,缩短疼痛缓解时间,提高护理质量及效率,建议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痛风是代谢性疾病之一,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生化标志。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行为方式的改变,痛风的发病率逐年攀升,临床表现为关节肿胀、剧烈疼痛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传统治疗药物有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但以上药物在治疗痛风的同时还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依从性。随着医疗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痛风的发病机制逐渐阐明,对于痛风治疗靶点的研究日益深入,笔者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对痛风的特点及药物治疗进展进行总结,旨在指导临床用药
简介:摘要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目前发病率较高的一类代谢性疾病,但是因为对该疾病的危害重视程度往往不足,导致得病初期未能得到及时和最佳的干预及治疗,因此加强对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早期发现及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肾痛风泰颗粒剂对痛风及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08例痛风及高尿酸血症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治疗组口服护肾痛风泰颗粒剂治疗,对照组口服别嘌醇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血尿酸、肌酐等指标,安全性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3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27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1.4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尿酸及肌酐数值下降均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复发率及复发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肾痛风泰颗粒剂能有效降低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血尿酸水平,保护肾脏,减少痛风复发次数,且毒副作用小,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