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总结13例肠造口黏膜皮肤分离伤口的护理护理重点为全面评估造口黏膜皮肤分离伤口,正确选择伤口清洗液和敷料,深伤口放置负压吸引管引流,保证造口袋粘贴牢固,以有效收集粪便,同时加强排便管理,防止粪便污染伤口。13例伤口均在7~14d愈合。

  • 标签: 直肠癌 肠造口 黏膜皮肤分离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总结了20例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护理体会。主要包括对肠造口黏膜分离的患者,给予正确的伤口处理、全面的营养支持、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促进伤口愈合,减少医患矛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肠造口 皮肤黏膜分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在实际针对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探讨伤口护理的相关问题。方法:选择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我院接诊的60例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进行伤口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精细化方式进行伤口护理。结果:相比于对照组患者来说,观察组患者伤口愈合的概率整体更高,感染的概率整体更低。结论:在实际针对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患者进行伤口护理的过程中,通过采用精细化的护理方式能够有效提升患者伤口愈合的概率,降低患者伤口感染的概率,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 标签: 造口皮肤黏膜分离 伤口护理 实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儿童重症渗出性多型红斑实施皮肤黏膜的有效护理方式。方法 收集我院于2023年1月到2024年6月期间收治的65例符合渗出性多形红斑诊断标准的患儿,并对其皮肤黏膜护理展开研究,观察总结其护理要点及其护理结果。结果 对重症渗出性多型红斑患儿展开心理、生活、饮食、药物、皮肤黏膜、并发症等多方位的全面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儿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结论 对重症渗出性多型红斑患儿展开专科性、全面性的护理手段能促进患儿的康复,减少患儿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儿死亡率,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儿童重症渗出性多型红斑,皮肤黏膜护理,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护理中采用循证护理后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7月1日~2020年10月1日收治的66例肠造口术患者进行皮肤黏膜分离护理,采用中心数字随机法将肠造口术患者分为甲组(33例,普通护理)与乙组(33例,循证护理),研究指标为满意指数、生活质量、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乙组肠造口术患者满意指数高于甲组肠造口术患者,P<0.05;护理后,乙组肠造口术患者生活质量高于甲组肠造口术患者,P<0.05;护理后,乙组肠造口术患者护理效果高于甲组肠造口术患者,P<0.05。结论: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护理中采用循证护理措施,可以提升护理效果,预防肠造口内陷、狭窄等问题,效果十分明显,患者的生活质量更高,提高肠造口患者满意指数。

  • 标签: 肠造口 循证护理 皮肤黏膜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在造口皮肤黏膜分离伤口中采用新型敷料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于我院 2018年 11月 -2019年 10月接受造口手术后发生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患者,共计 2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 10例患者分到对照组,另外 10例分到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使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则使用新型敷料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法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所有的患者进行相关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造口皮肤黏膜分离伤口中采用新型敷料实施针对性护理,有利于预防伤口感染情况的发生,对伤口的愈合有着积极作用,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造口皮肤黏膜分离 护理 新型敷料
  • 简介:【摘要】总结一例肠造口坏死伴皮肤黏膜分离患者的护理。动态评估采取个性化护理方案,经过6次换药基本痊愈,效果显著。

  • 标签: 造口坏死 黏膜分离
  • 简介:摘要对我院2005年4月~2010年9月收治的66例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护理干预对疾病转归的影响。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做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临床护理、饮食护理及出院指导对患儿的预后至关重要。

  • 标签: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患儿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结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根据肿瘤位置不同,可分为直肠癌和结肠癌。发生结直肠癌后,将加快胃肠道蠕动,出现腹部疼痛、便秘及腹泻等临床症状,对生活影响较大。目前,临床针对结直肠癌患者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切除肿瘤以缓解临床症状。但是研究发现手术治疗后,造口黏膜皮肤恢复情况较差,易出现造口皮肤黏膜分离,进一步增加患者心理负担,影响康复效果。为此,本文主要分析引起结直肠癌术后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危险因素,并综述护理进展,以提升康复效果。

  • 标签: 结直肠癌术 造口 皮肤黏膜分离 护理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报道1例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患者女,16岁。1岁开始发病,持续存在口腔、皮肤、甲板损害,真菌镜检阳性,真菌培养为白念珠菌,皮损组织病理为感染肉芽肿改变,在角质层中可见大量真菌菌丝,内分泌功能和免疫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口服伊曲康唑治疗有效。

  • 标签: 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 白念珠菌 伊曲康唑
  • 简介:报道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1例。表现为口腔和皮肤损害,真菌镜检可见大量假菌丝,真菌培养为白念珠菌;皮损组织病理显示为感染肉芽肿改变,在角质层中可见大量真菌菌丝;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免疫缺陷和内分泌异常。口服氟康唑治疗痊愈。

  • 标签: 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 白念珠菌 氟康唑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揭示针对白塞氏病患者实施规范化皮肤黏膜损伤护理的临床效能。方法:2020年4月-2022年5月,将我院68例白塞氏病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各34例,参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规范化皮肤黏膜损伤护理,测算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接受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护理前,研究组的生理机能评分指标、生理职能评分指标、社会功能评分指标、情感职能评分指标、精神健康评分指标,以及一般健康评分指标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生理机能评分指标、生理职能评分指标、社会功能评分指标、情感职能评分指标、精神健康评分指标,以及一般健康评分指标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为白塞氏病患者实施规范化皮肤黏膜损伤护理,能获取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白塞氏病患者 常规护理 规范化皮肤黏膜损伤护理 临床效果 测算对比
  • 作者: 刘莺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4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风湿科,江西赣州341000
  • 简介:目的:探究规范化皮肤黏膜损伤护理的应用在白塞氏病患者中的作用效果。方法:本次实验在探究过程中,首先需要完成的任务是研究对象的筛选工作,筛选地点锁定为我院,筛选对象的范围为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之间接收的白塞氏病患者,筛选例数共计8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分别应用常规干预模式以及规范化皮肤黏膜损伤护理模式进行护理,两个小组的名称分别为对照组、研究组。组间对比治疗护理有效率和护理效果满意度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治疗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为白塞氏病患者实施治疗期间,选择应用规范化皮肤黏膜损伤护理治疗干预措施具有较大优越性,不但可以使治疗护理的有效率大幅提高,缩短了病程,而且提高了病患对治疗护理的满意度。该干预措施的临床作用价值较高,值得在临床领域借鉴推广。

  • 标签: 规范化皮肤黏膜损伤护理;白塞氏病;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是指肠造口处黏膜与腹壁皮肤的缝合处发生分离,属于肠造口手术后的早期并发症之一,多发生在术后1-3周,多见于造口肠壁黏膜部分坏死、造口黏膜缝线脱落、腹压过高、伤口感染、营养不良、长期使用类固醇药物或糖尿病患者。可表现为部分或整圈造口周围皮肤黏膜分离,导致造口袋黏贴困难、粘贴不牢,引起患者情绪不安,增加伤口感染的危险,远期可能会出现造口回缩、狭窄。

  • 标签: 造口,护理,皮肤黏膜,伤口处理